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jiankangbaiwen/6522.html
汉高祖刘邦,历史上对于他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评价,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似乎并没有什么可值得奇怪的,不过评价如此迥异,实属罕见。比如有人认为刘邦不具备皇帝的气质,只是乡野流氓。另一部分对其极其推崇,认为是极少间的贤明君主。
其实,对于刘邦的评价,除了对于其自身以外,对于他身边的朋友,后来的大臣,这种评价的两极分化也是同样存在的,因为这些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大臣,文韬武略确实不错,可是在成名之前,确实只是一帮酒肉朋友而已。
一、刘邦的朋友为何追随刘邦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成就的人,整天无所事事,但是他对于社交还是很有一套,靠着这些,终于成为了一个亭长,这种官,九品都算不上,不值一提。不过也就是利用这么一点小权利,刘邦开始结交了一帮朋友,其中就有萧何、樊哙等人。
因为秦始皇需要修长城,所以从全国各地都要征集劳动力,而刘邦所在的沛县,分配到的名额就是人,这个任务的安排就是刘邦。可惜当时的刘邦,吃吃喝喝还可以,但是管理确实不行,这些劳动力居然都跑了。
这样一来,就是死罪,这部分历史,其实和陈胜吴广的起义差不多,反正都是一死,不如开始做点什么。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想到要起义,只是带着剩下愿意跟随他的犯人躲在深山里,就是为了躲过官府的通缉而已。
不过后来,陈胜吴广起义,让刘邦看到了希望,心想还不如也这样拼命一把,所以就带了当时的这帮犯人开始招募人马。此时的百姓,民不聊生,为了活命,起义也是常有的事,在刘邦的号召下,居然还打了一些胜仗,夺下了沛县。
到了老家,一帮同样走投无路的朋友重新聚首,想想反正没有什么活下去的希望,不如跟着刘邦一起闯天下。毕竟,当时的秦朝,比较暴政,老百姓只能苟活,稍微有点追求的,都受不了这种生活。
而且,这些朋友也非常明白,自己和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等到刘邦被灭,自己和刘邦吃吃喝喝的事情,自然也隐瞒不了,到时候别株连定罪,甚至砍头的机会都很大。既然已经到了绝境,不如跟着刘邦,还有一丝生机。
二、乡井无赖的身份转变
其实,谁都不是天生的将军,很多军事谋略等,大都是在实际的战争中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些无赖变成将军和谋臣的主要原因。另外,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刘邦来说,他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肯定会有所选择。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无赖,只不过他们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和当时注重安逸的社会风气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才会被人看不惯,给安上了无赖的名号而已,而在骨子里,这些都是帮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只不过属于他们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而已。
当然,和刘邦年轻的玩得比较好的,也有一些在后来的战争中,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属于泛泛之辈,而这样的人物,自然就不会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后人肯定不会对其有所了解,由此看来,萧何、樊哙、夏侯婴等人,都是历史筛选出来的英才。
人们对于萧何,自然不会陌生,甚至很多喜爱历史的,对其的喜欢程度要高于刘邦,因为这是很典型的军师,我们常说,行军打仗需要有战略眼光,萧何无疑是具有这种眼光的最重要人选,刘邦无论有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时间向萧何咨询。
等到后来,在于项羽的竞争中,刘邦更是依仗由萧何推荐的韩信,扭转了不利局面,慢慢地在和项羽的竞争中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地位。
大家对于樊哙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鸿门宴,说起项羽的身份,其实和刘邦还有点亲戚关系,是刘邦的连襟,意思就是两个人的老婆是姐妹。樊哙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让项羽都要称呼他为一声“壮士”,可见樊哙的英雄气概着实不一般。
人们对于刘邦和他的几个好兄弟,只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觉得他们离经叛道,和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人生道路有所不同,所以才给他们安上了“无赖”等名号。其实,他们只是不安于现状,需要等待一个机会,来展现他们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