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史称“汉太祖”或“汉高帝”。刘邦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进军咸阳城,灭掉了秦王朝,另一件是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其实,刘邦能够取得如此成就,靠的是手下那班开国功臣。在刘邦的开国功臣当中,他那些从小跟他一起长大的沛县同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邦的沛县同乡,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等,自从刘邦起兵反秦开始,他们就一直追随刘邦,对刘邦忠心耿耿,最终辅助刘邦灭秦、灭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不过,在刘邦的沛县同乡当中,也出过叛徒,在楚汉战争中出卖了刘邦,差点把刘邦的老父刘太公害死。令人意外的是,刘邦不仅不杀他这个沛县同乡,最后还给这个发小封了万户侯。刘邦这个沛县同乡,名字叫雍齿。根据《史记》记载,雍齿是刘邦的沛县同乡,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家境比刘邦、樊哙等人要富裕得多,算得上是世家大族。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雍齿看不起有着市井流氓性格的刘邦,关系渐渐疏远。公元前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项梁项羽先后起义,刘邦审时度势,也举起反秦大旗,他的一群同乡好友都说要追随刘邦反秦。雍齿见刘邦是众人一致支持的领军人物,而且自己也不满秦王朝统治残暴,所以也追随刘邦反秦。刘邦刚刚宣布起义,秦王朝就派了军队来镇压,刘邦和他的沛县同乡,齐心协力击退了秦军。在稳定了沛县之后,刘邦要把沛县作为根据地,所以让雍齿留守,自己带着其他同乡开始进军咸阳。雍齿虽然跟刘邦一起长大,但感情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看到刘邦这样的市井流氓得到这么同乡支持,自己出身世家大族,而且有真才实学,却被同乡忽略,所以他渐渐起了反叛之心。公元前年(秦二世二年),雍齿在部下的鼓动之下,把沛县献给秦军,并声称归降秦王朝,反过来镇压农民起义。刘邦得知后大怒,带兵返回攻打沛县,但雍齿确实有真才实学,刘邦两次攻城都未能攻下。后来,刘邦求助项梁,项梁把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子弟兵借给刘邦,刘邦这才攻下沛县,生擒了雍齿。事后,刘邦念及同乡之情,还是放过了雍齿,让他继续为自己效劳。在随后的灭秦战争中,雍齿确实立了一些战功。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处于优势,刘邦处于劣势,雍齿又起了反叛之心。公元前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惨败,见风使舵的雍齿立马叛汉归楚,刘邦的父母和妻妾儿女也成了项羽的俘虏。在后面的一次对阵中,雍齿向项羽出了一个主意,说如果拿刘邦的老父刘太公做人质,生性孝顺的刘邦一定会投降,项羽采纳雍齿的主意,声称要把刘太公煮熟来吃。出乎意料的是,刘邦居然要求项羽煮熟自己老父刘太公之后,分自己一碗肉汤。项羽还是因为种种顾虑,没有煮刘太公,就像当年项羽没有在鸿门宴杀刘邦一样的道理。后来刘邦逐渐反败为胜,雍齿又归降刘邦,刘邦还是没有杀他。最后,刘邦彻底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雍齿也被列为开国功臣之一,封了万户侯,爵位世代相传。本来刘邦很痛恨雍齿,没有杀他已经是格外开恩,但最后不仅没有杀,还封了万户侯,这是为何?原来刘邦称帝之后,把自己的所有皇室宗亲,无论有没有立过功,都给了封地,很多出过力的文臣武将不服,担心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奖赏。对此,刘邦相当苦恼,但张良却给了刘邦献计:“你生平最痛恨谁?”刘邦说:“雍齿这小人,他还想煮了我的父亲。”张良说:“好,那你就给雍齿列为开国功臣,封万户侯。”刘邦没有问原因,按照张良说的做。果然,曾经不服的文臣武将,看到雍齿这样的叛徒都能得到封赏,就没有再担心自己会得不到封赏了。张良的计策,成功解决了刘邦的苦恼。公元前年(汉惠帝三年),雍齿在自己的封地去世。雍齿死后,他子孙的事迹几乎没有记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