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返回长安前,特意绕道沛县,看望父老乡亲。丰邑虽是他的出生地,他对沛县的感情更深,他的爱情在这里萌芽,事业在这里起步,人际关系也多集中于此。对一个地方的感情,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感情。当年沛县人民热烈支持他起义反秦,那情景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随他起义的三千沛县子弟,大部阵亡,幸存下来的人,一个个都成了汉朝的骨干,文臣大臣多达数十人,中层官佐数以百计。
自从那年仗剑西征,一晃十余年过去了,期间仅回过一次沛县,不过是匆匆一瞥。为了躲避楚军的追击,来不及跟乡亲故旧相见。现在,他意识到,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去沛县,此生再也无缘得见父老乡亲了!
沛县早就为刘邦建起了行宫,随时欢迎他回家省亲。刘邦在沛宫设宴款待沛县的父老、故交,以及退役的老兵,大家把酒言欢,叙谈当年的旧事,都乐不可支。
刘邦与沛县父老宴饮雕塑刘邦亲自挑选一百二十个少年,教他们习练歌舞。
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政治家、军事家,但很少有人留意到,他还是个艺术家。根据史书的记载的推测,刘邦具有六项才艺:一是作词,二是作曲,三是唱歌,四是击筑——筑是一种古代弦乐器,有十三根弦,五是编舞,六是跳舞。他的唱歌、击筑、跳舞水平如何,难以考证,作词、作曲、编舞三项才艺,都有佳作传世,显然不只是略通的水平。
刘邦作为农家子弟,为什么精通上述六项才艺?这很可能跟他早年的工作经历有关系,只是无从考证,就不必多谈了。
现在,在沛县的父老乡亲面前,刘邦很放松,尽情地展示着他的才艺。酒酣之时,他即兴创作歌诗一首,亲自击筑伴奏,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的声音激昂中亦有几分苍凉,慷慨中亦有无限伤感,闻者无不感慨于怀,唏嘘不已。
大风歌书法作品刘邦教少年们学会这首歌后,少年们唱歌伴奏,他随歌起舞,舞到慷慨伤怀处,流下数行热泪,对乡亲们说:“游子悲故乡,我虽然定都关中,但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乐意留在沛县。况且我是以沛公的身份诛灭暴逆,才拥有天下,所以我决定以沛县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人民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永不征收。”
沛县的父老乡亲都很高兴,每天陪刘邦饮酒唱歌,其乐陶陶。
刘邦住了十多天,打算离去,乡亲们极力挽留他多住一些日子。
刘邦推辞说:“我的随从太多,乡亲们难以招待。”
男女老少自发相送,沛县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到了十里长亭,大家依依不舍,强留刘邦暂歇车驾,宴饮三日。
席间,父老们诚恳地请求:“沛县幸得世世不复的恩惠,丰邑却没有,请陛下一体对待吧!”
刘邦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怎能忘怀于心呢!我只是恼恨他们跟着雍齿背叛我而投靠魏国。”
在乡亲们的再三请求下,刘邦终于同意给予丰邑“世世不复”的待遇。
随后,刘邦跟乡亲们依依话别,返回了长安。
大家想不到,这一别,竟成永诀,刘邦只能让自己的魂魄返回故乡了!
后来,刘邦创作的《大风歌》、《大风舞》,成为高庙祭典的常备歌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