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田简历徐思田,沛县人,江苏建筑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民盟盟员。毕业于安徽省淮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获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艺术硕士学位,获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艺事:“艺研上游——徐思田国画创作作品展”(台湾有章艺术博物馆)。台湾《多汁报》图文专版发表“徐思田来台担任访问学者绘出在地风貌广获赞赏”()。“南大美院学子五人中国画展”(杨振廷、黄山枝、罗耀东、徐思田、顾光明),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字并撰写序言(徐州大艺术展馆)。“大风放歌——大风书画研究院第八回展”(徐州李可染艺术馆)。作品“当午”入选“彭城画派”晋京展(中国美术馆)。作品“踏秋”入选汉风墨韵——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上海中华艺术宫)。作品“花间细语”入选“汉风墨韵·刘邦故里·徐州美术的历史与今天暨‘彭城画派’作品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作品“清凉世界”入选“中国徐州——韩国大邱艺术交流展览”(徐州李可染艺术馆)。作品“清音管下羡春风”入选“江苏花鸟画优秀作品联合国总部展”(美国纽约)。作品“残荷”入选“两岸书画家名家邀请展—北国风情台湾艺术交流展”(台湾邮政博物馆)。作品“霜荷清影”入选“徐州青年美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徐州美术馆)。作品“不失骨感向春阳”入选“江苏省首届高校百年青年艺术家联展”(江苏省现代美术馆)。作品“绿荫”被南京大学收藏()。作品“残雪艳阳”被台湾新北市艺文协会收藏()。作品“椰林声声”被台湾有章艺术博物馆收藏()。现代出版社出版专著《艺术·文创·体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徐思田国画作品集》()。自述名字思田,由父辈所取,寄托他们对我诸多美好的期许,也暗示要立足经营自己的那亩田。因家叔徐培晨是画家,在南京师大教书,自然从小就受到他的影响,跟着涂涂画画,算是比较早的绘画启蒙,后来考取安徽淮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又研习于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师大美院、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台湾艺术大学,从诸多名师、同学那里吸收积存着能量,助益于艺术创作与教学。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在江苏建院执教20余年,教学之余写生创作,登临黄山、泰山、齐云山、大别山、太行山、雅丹地貌等名山搜尽奇峰打草稿;又去曲阜、孟庙、苏州园林、徽派古建筑、汉长城等文化遗存体察古建筑的美学意蕴;艺术考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秦汉古墓群感受历史的厚度与艺术的高度,诸多文化艺术考察与实践激荡着心胸、开阔着视野、坚定着自信。近年又在国际文化艺术传播上探索。感恩艺术给了我欣赏万物的眼睛,感恩艺术,让我获得更广的精神自由度。徐思田作品欣赏《春风又绿》《台湾黄金瀑布印象》《当午》思田所走的艺术道路是师古人、师造化求创造,他能精工亦能大写;擅花鸟亦擅人物、山水;擅用笔用墨也会用水;既有传统理法,又有现代情境和现实生活气息,他在中国绘画领域是一位具有全面修养的画家。多能的思田比较突出的还是花鸟画,山水次之,在花鸟画中尤以工笔为高。当今画坛工笔画创作有个趋势,就是过分讲究制作效果,而在画法和造境上忽略写,因过分而陷入匠境,审美效果虽工亦匠不生动、不感人。而思田的工笔花鸟画是从生活中来、画法工中有写,因此在他的画境中充满生活气息,画出了自然的生机,画出了画家对自然生命美的发现和挚爱,在画法上既吸收传统的线描,又借鉴了西法元素,更多的是从现实自然中发现、感悟和写生获得,所以他的工笔花鸟画鲜活感人,这在他的《花间细语》、《绿荫》和《当午》中见得。——左庄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评论家)思田兄的创作题材广阔,举凡人物、畜兽、山水、花鸟、建筑皆是,而以近一年来在台湾访学期间,透过即席写生来贴近观察环境并深刻体会后情生意境,以笔情墨趣的巧思妙构,产出有变化具多元性的佳作!思田兄此次在台的创作以传统笔墨中的拙趣为主轴,他承接其中之精粹再放大其结构之美于造形之中,在润色上采取主观运作随机赋格,色墨相生丶多采多姿、至悠及雅的形式面貌,融古宜今之创作思维!乃是大家之修为!——李宗仁(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主任、教授)曾在本校书画系客座一年的徐思田教授,其书画作品风格卓然而情境悠远。中国绘画向以达通天人之境为至高旨妙,以人本、自然、性灵三者相融为精神范式。在画家与自然的对语中,因各自境遇感知而呈现丰采的笔墨形质与性情理念。徐教授承古出新的书画创作美学理念也无形中融合中国文化哲思的人文思想精髓,在诗书画三位合一表现中,显现贯穿儒、道、理、禅的精神素质,表现出卓然圆满的书画创作思想内涵,形成具有东方文化特质的书画艺术美学情境。思田先生独树一格的画法实出于体悟所得,其中关要便是取资自我生活的所见所思,情境体察长期神领。必然天成自有我在,此乃其能真正了解所谓“画有画理而无定法”的旨趣真义。徐教授经常描绘乡野生活自然质朴的纯雅质韵,动境互映尤能增益生趣,意寓着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玄机,以工写水墨设色表现异质体相,均能各安其所而神采自具,此乃得力于水墨点线的纯熟功夫,同时展现兼融传统与创新的张力。思田先生时有穿错时空重新组构的表现形式,有种挣脱俗规的心灵直觉,也蕴含多重繁复的无限生机玄境,在真幻虚实的构成安置中自然透现其思维情境,于形质理念均得旨妙而表现完熟,在线质墨量与区块的组合中贴衬形质变化玄奥,在精熟的笔墨技能中表现其个人丰富多感的情思理念。古今融合是思田先生绘画传承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在传承东方艺术特质上努力经营。在画境题材的取用上反映出现代生活的社会背景,表现技法亦跟随应用与实验而自有风神,主体表现承扬国画传统的笔情墨韵,纯粹以点线面的构成表现,笔墨功夫转向细腻的氛围处理,墨与色兼融于笔,传统以书入画的线条语言是表现最多的。在描写能力及整体韵律经营上,画面的单纯统一、善用留白等,在造形组合、形式架构与隐寓时空等画面处理上,则吸引资用现代美术的表现手法,这是当前美术教育环境的时代中甚少见的,确实是其努力拓展国画新情境的具体成果。徐教授承于文人画而致力当代水墨艺术的探寻,其水墨画艺术发展与推进的关键,在于能够在国际艺术语境与当下中国文化的情景中,从实质上以新的维度切入当代文化生活,从而体现水墨艺术与当代质量和民族精神。——林进忠(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我从山东到台湾66年了,今年85岁,一直画画,到国外展览感觉到不拿中国的绘画给他们看太可惜啦。中国画简洁又不失质量感。像徐老师作品有线条和笔墨,大胆表现很有神采,杜甫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苏东坡见吴道子的画赞美道“当其下笔风雨至,笔墨未干气亦吞”,古人能把文人和画家描写的如此深刻,今观徐老师的画就有这种现象。我提早并多次转车来到展场,对徐老师作品一张一张的看,作品中中锋逆锋侧锋的用笔,干湿浓淡焦的墨法使用,结合想法流露出来,作品中变现出来的大胆、神采给我印象深刻,这个画展一定会轰动,会有很多师生来看,从中吸收很多营养。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的座右铭作结,谢谢各位。——舒曾子(台湾艺术展览评委、教授)徐思田台湾展开幕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