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十二月,刘邦在鸿门宴上险遭不测后不辞而别、惊慌失措地半道儿溜号逃回军营后,率军闪开大道,让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
项羽进入咸阳后,立刻开始为楚国、祖上报仇雪恨。动手做了两件事。
一是杀掉秦王子婴,防火焚烧秦朝宫室。这把大火烧的呀,整整燃烧三个月。这下可烧出问题了,至今历史学家们还在争论不休的话题就是:阿房宫到底建起来了吗?项羽有没有烧阿房宫?是不是有人在黑他?
都怪太史公司马迁当初只说火烧宫室,而根本不提大名鼎鼎的阿房宫,害得后世的好事者疯狂论证、差点为此打破了头。
二是把在秦朝皇宫里能搜集到的所有金银财宝和漂亮女子,当然,可能还有刘邦没睡成的龙床,都统统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有个读书人劝他关中险要,可以建都称霸。项羽看着被他抢光、烧光、就差杀光的残破不堪、一片废墟的仇敌秦朝都城咸阳,没有一丝留恋。
他现在最想的事情就是拉着这批战利品一路风风光光回到家乡宣扬他的成功和辉煌。所以他说了一句名言:“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广建豪宅自古就是成功人士给家乡炫耀、争光的一套仪式。
书生不懂这些好面子人的心理,回了他一句“沐猴而冠”的成语,结果被他给煮死了。
现在项羽里子挣得盆满钵满,但面子他还是想要的。于是他假模假式地派人去回报请示楚怀王芈心(就是当初被找到时还在山坡放羊的少年郎)现在该怎么办?
楚怀王想:噢?你不该抢的都抢完了,不该烧的也烧光了,听说沛公刘邦上门给你赔罪,还差点让你给安排跳段“鸿门舞”给宰了,你说你都干些什么事啊?我凭什么要听你的?有本事你也给我安排一段“鸿门舞”?大丈夫一言九鼎,老子当初是放过山坡羊,但今天老子是楚怀王,就是不给你这个面子。
所以回答得很干脆:“照先前约定的办。”
项羽愤怒了,暴跳如雷,跟在座的各位将领说,这小子当初就是个放羊的,是被我们给扶植起来的,没什么能力和功绩,现在还抖起来了。气死我了!当初全国起兵反抗暴秦,暂时拥立过去各诸侯国国君的后裔为王,以利讨伐秦王朝,是权宜之计。
但是,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首先起事,风餐露宿长达三年之久,最后终于灭亡秦朝而平定天下,都是在座各位将相和我的力量啊!他哪有尺寸之功?当然怀王虽然没什么功劳,却还是应当分给他土地,尊他为王。是不是啊?同志们?
众将领哪敢不同意啊?
现在刀把子、印把子都攥在他的手里,放眼天下、拔刀四顾,已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了。
公元前年正月,项羽便假意尊推怀王为义帝,把他迁移到长江以南,定都在长沙郡的郴县。
二月,项羽开始自己动手划分天下土地,封各位将领作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原魏国和楚国的九个郡,建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到陕西省西安市总里程约公里)。
项羽与范增怀疑刘邦暗藏夺取天下的野心,就把刘邦封为汉王,统辖巴、蜀两地和汉中郡,建都南郑。项羽想着彭城、汉中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还难以上青天,希望刘邦能给安分守己过日子,他们的友谊之舟既然已经在鸿门宴上翻了,那就最好彼此相安无事、老死不相往来吧。
接着又把关中分割为雍、塞、翟三部分,将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封在那里作王,借以监视、控制、阻挡刘邦。一共分了十八个诸侯王。
话说刘邦听说自己被封为汉中王,心里老大不痛快。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次被封王的大部分都是曾经跟随项羽的人,自己本来就干不过项羽还势单力薄,于是也就勉强接受了,毕竟汉中王也是王嘛。
当刘邦走到地图前想提前看一看自己将要拥有的锦绣河山时,不看则已,一看顿时勃然大怒:这是什么地方啊?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咋进去啊?这不是欺负人嘛?项羽!我平时让着你可不是我怕你!咱们谁不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又比谁强多少?你就不是打仗猛一点、狠一点、凿个船、砸个锅什么的嘛?你当我不会吗?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不要欺人太甚!不行,弟兄们,我要跟他拼了!
看到刘邦这么生气,本来也不想远行到偏僻山区的周勃、灌婴、樊哙也都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准备跟着刘邦大干一场。只有萧何,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刘邦不乐意了:“老萧,别光顾低着脑袋闷着,你倒是说句话啊?你啥意思?就愿意受这口窝囊气,窝在汉中这个地方过一辈子?你还有没有一点出息”?
萧何沉思了一会儿,问他:“老刘,你先别激动。不就是项羽抢走了你没睡成的龙床吗?冲冠一怒为红颜也得分时候是不是?你现在仔细掂量一下,给句痛快话,凭咱们现在这点实力,能不能打败项羽?能,咱就干!不能,咱就该干嘛干嘛!能动手就别瞎吵吵!”
刘邦愣了一会儿,叹口气:“那,那咱就这么在汉中窝一辈子了?”
萧何劝他:“我觉得你应该先立足汉中,建立根据地。然后抚养百姓,招引贤才,咱现在这点人差远了,得有顶级人才才行,像什么“帝师”啊、“国士无双”啊你还都没有招致麾下呢,目前先忍着点。再收用巴、蜀二郡的资财,等时机成熟,再回师东进,平定雍、翟、塞三秦之地,如此可以和项羽决战、天下可以夺取了。”
刘邦笑了:“还是老萧想得周全,好,就这么干!”
于是就准备到他的封地汉中,任用萧何为丞相。
这个时候,张良也要跟着韩王回韩国去了。
分别前,刘邦为表示感谢和友谊,赐给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两斗。张良转头就把这些东西全送给了项伯。刘邦知道后,也命张良赠送厚礼给项伯,并让项伯代他请求项羽将汉中地区全部封给刘邦,项羽答应了这一请求。
看到没,谋圣张良情商真高、真会做人啊!这样的人,都哪里都会有贵人相助。
四月,各路诸侯都离开西楚霸王项羽,回各自的封国去。项羽即派三万士兵跟随(押着)汉王刘邦前往他的封国。楚军中与其他诸侯军中因仰慕而追随汉王的有好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南面进入蚀中通道。
张良送行到褒中,张良在回韩王那里去前。建议刘邦烧断他们所经过的栈道,即防范诸侯来进攻,又表示自己安分守己,来迷惑项羽,事后看来,他早有良谋而且用意深远。
话说项羽把天下分封完毕,正准备关起门来过几天“守财奴”的舒坦日子。谁知在他身边把原来的齐国一分为三的田氏兄弟率先不服,开始相互攻打、自相残杀。齐王田荣还拉拢当时没有归属的猛将彭越,一起攻打楚国并大败楚军。
按下葫芦起了瓢,这边田氏三兄弟刚一动手,那边的张耳、陈余两位曾经的生死之交也开始兵戎相见。陈余游说齐王田荣,借兵攻打常山王张耳。天下开始狼烟四起。
这还没完,项羽因为张良曾经追随汉王刘邦,特别是在鸿门宴上搅了自己的局、跟自己过不去。而且韩王韩成又碌碌无为、毫无战功,所以就不让韩成到封国去,让他随自己一起到了彭城,把他废为穰侯,很快又杀了他。
这一下就断了张良最后一点念想,现在张良终于可以义无反顾地准备投入到刘邦的怀抱,拿出他珍藏已久的《太公兵法》,开始用各种歪门邪道来对付他的仇人项羽。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刘邦有了萧何在后方为他处理内务,张良在外面为他打理关系、出谋划策;现在最缺的就是能统兵挂帅、跟项羽一较高低的顶级军事家了。
从现在开始,连老天都站在刘邦这一边。此时的刘邦,真是“瞌睡了就来个枕头”、“想啥来啥”,这不,“兵仙”韩信横空出世了。
韩信是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当初家境贫寒,据说没有好的德行,像他这种一肚子坏心眼的人还真不好对付,是骗子最讨厌的人。所以不能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经商做买卖谋生,常常跟着别人吃闲饭,人们都很看不起他。
韩信没办法就到城下钓鱼,不知为什么,鱼都不怎么上他的当,所以他经常饿肚子。有个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实在是眼高手低,鱼篓老是跟新的一样干净,就经常接济他。
韩信虽然穷苦,但腰里却别着一把好剑。一天,淮阴城里一个屠夫看不下去,非要跟他赌一赌:你既然这么身材高大,好佩带刀剑,肯定有好武艺。就是不知道内心是不是胆小如鼠的货。这样吧,你要是有种,就给我一家伙,我认倒霉,绝不找你麻烦;你要是个怂货,那你就从我的裤裆里钻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那个屠夫一会儿,思索片刻,就俯下身子,真的从他胯下钻了过去。满街市的人都嘲笑韩信,把他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等到项梁造反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就持剑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但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他作了执戟郎中。据说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却不予采纳。
后来汉王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但是因为无人举荐、仍然不为人所知,做了个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韩信犯了法,应判处斩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遭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刚好看见了监斩官夏侯婴,就大声喊道:“汉王难道不想得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啊!”
滕公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他而不处斩,并与他交谈,欢喜异常,随即将这情况奏报给了汉王。(据说唐朝郭令公郭子仪好像年轻时也是犯事被绑在辕门准备被开刀问斩,结果被李白给救了。)汉王于是勉强授给韩信治粟都尉的官职,但还是没认为他有什么不寻常之处。
因为业务上的往来,韩信好几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觉他不同于常人。等到刘邦到达南郑时,很多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许多人中途就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荐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
萧何听说韩信也逃走了,没来得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来了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有人告诉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发雷霆,仿佛失掉了左右手一般。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谒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骂萧何为什么也跟着逃跑?萧何告诉他是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不相信:将领们逃跑的已是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找,现在说去追韩信,纯粹是撒谎!
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啊。你如果只想长久地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只看你作哪种抉择了!”
经过萧何和刘邦反复交涉和争取,刘邦一是看在萧何的面子上,二是相信萧何对人的判断,最后终于决定要拜韩信做大将军。
但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军了,却如同呼喝小孩儿、过家家一样,这便是韩信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给他官职,就请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举行授职的完备仪式,这才行啊。”
汉王应允了萧何的请求,宣布要拜大将军。众将领闻讯都很欢喜、特别是当初沛县跟过来的老革命们,人人各自以为自己会得到大将军的职务。但等到任命大将军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
在汉中拜将台授任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就问韩信有什么计策可以帮助他?
韩信从刘邦、项羽勇敢、猛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比较以及针对项羽的性格特点,建议刘邦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用正义的军事行动去鼓舞惦念东归故乡的将士们。至于横在眼前的关中三王章邯、司马欣、董翳,因为投降项羽却被项羽阬杀二十万秦军,秦地的父老兄弟们怨恨这三个人,恨得痛彻骨髓、绝不会为他们卖命的,现在他们是很容易对付的。只要起兵向东,三秦之地就可以传檄而定。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汉王听了茅塞顿开、大喜过望,这才认为韩信真是个顶级人才,发现得太迟了。随即就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众将领所要攻击的任务,留下萧何收取巴、蜀两郡的租税,为军队供给粮食。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初韩信投靠项羽,项羽不重用他,他跑到刘邦那里去了。可没想到,刘邦同样也没重用他,最后,他又跑了。引出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曲目,可是,这次韩信逃跑,他要跑到哪里去呢?是去投奔别的诸侯王?还是?我认为没有还是!韩信是绝不可能再回到项羽那里去的。那他会去哪里呢?除了刘邦,天底下还有谁能给他搭起这么大的舞台?
现在,汉王刘邦已经得到了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就有了跟项羽分庭抗礼的资本,很快,他就要秣兵厉马,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始,从汉中到关中,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