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向群臣提及他之所以能得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时说:“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英杰,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所以被我打败的原因了。”群臣都心悦诚服。刘邦在争夺天下过程中,能打败项羽而获得最终胜利,最根本的原因的确就在于他能吸引人才、招揽人才为我所用。下面就看看刘邦招揽人才的4个高招吧!刘邦1、刘邦得萧何:以名气服人陈胜、吴广起兵后,沛县县令打算举城响应,主吏萧何、狱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以此率领沛县的青年,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号令。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众,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于是便命樊哙去召刘邦来见,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县令事后很懊悔,担心召刘邦等人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防守城池,并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大为惊恐,翻过城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便在绸绢上草就一书,用箭射到城上,送给沛县的父老,陈说利害关系。父老们便率领年轻一辈一起杀掉了县令,敞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召集沛县青年,得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抗秦。刘邦名声很大,他对人友爱宽厚,喜欢施舍财物给人,心胸开阔,素来有远大的志向,不安于从事平民百姓的日常耕作。刘邦只是担任泗水亭长,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萧何和曹参职位都比刘邦要高。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投奔到刘邦麾下呢?就因为刘邦名气大,能镇得住人,大家都对他很服气。萧何2、刘邦得张良:以才干服人楚王景驹驻居留地,刘邦前往归附。张良也聚集青年一百余人,打算去投奔景驹,途中遇到刘邦,就归属了他,刘邦授给张良掌厩将之职。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他,常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向其他人讲述《太公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领悟。张良因此说道:“沛公大概是天赋之才吧!”于是便留下来不再他往。刘邦往往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他有点像个小流氓,还公然反对和侮辱儒生,似乎非常瞧不起读书人。甚至后人还有诗句写到:“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刘邦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混混。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9%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