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曾做过泗水亭亭长,这个亭长在如今相当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news.html

刘邦的亭长,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一个村长兼派出所所长。

我们都知道,刘邦在发迹之前,曾经担任过泗水亭亭长一职,他正是从这个岗位上起步,继而成为汉王,最终登基称帝的。

不过,对于刘邦这个亭长,怕是有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官”。

何为亭长?

亭长一职,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各国为了防止他国百姓冒入本国领土,因此,就在两国交界处,设亭长一职,其作用主要为防御之用。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采用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郡在上,县在下,郡和县属于地方上的行政单位。

而在县之下,还设有乡,当时并没有乡长这个说法,一个乡分别是由三老、啬夫和游徼共同来管理。

其中,三老负责“教化”,类似于我们现代的宣传部和教育局,啬夫管税收和诉讼,相当于税务部门和法院,而游徼则是负责一个乡的治安工作。

乡是不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呢?当然不是,在乡下面,还设有“亭”。

按照史料中的记载,一个乡一般设有十个亭,并且,亭也不是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在亭之下,还设有“里”。

也就是说,秦朝在地方上的行政区域以及级别划分为:郡、县、乡、亭、里。

这其中,郡所能管辖的范围以及人口,与我们现代的一个省差不多,按照这种方式区分,那么“亭”所对应的,就差不多是我们现代的一个村,至于里,基本是就是现代的一个居民小组或者是生产队。

而刘邦所担任的职务,是泗水亭亭长,那么也可以说他是“泗水村村长”。

泗水亭在哪里呢?秦朝时归属泗水郡(又名泗川郡,汉朝改为沛郡),这个泗水郡的管辖范围,大致包括如今的徐州、宿迁、丰县、沛县以及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

泗水郡的郡治(相当于省会),秦朝时设在沛县,也就是刘邦的故乡,而刘邦所管辖的泗水亭,就处在沛县之中。

说完地理位置,我们再来说说亭长的职权范围。

按照秦朝“十里一亭”的设置,一个亭长,会管十个“里长”,也就是说,相当于可以管十个现代的生产队。

从这个职权范围来看,刘邦的职位也不算太低了。

并且,为了让亭长更好地开展工作,秦朝还给每个亭长配置有两名“佐官”,也就是助手,分别叫做“亭父”和“求盗”,这两人对亭长负责,帮助管理整个亭的所有工作。

另外,每个亭还配备有五名士兵,算是村里的治安维保力量。

通过上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所谓亭长,就是秦朝时期的一个基层负责人,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村长,也算是国家公务员之一。

不过,亭长与我们现代的村长不同的是,虽说其吃的是皇粮,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亭长不能称之为“官”,只能算做“吏”。

为什么呢?因为在秦朝时,县长以下均没有品级,也就是说,包括乡、亭、里这些行政机构的所有成员,都是无品级的。

没有品级,自然就不能称之为“官”。

那么,亭长的工作职责都包括哪些呢?

一般来说,亭长的工作大概分为三大块,分别是负责治安工作、负责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以及负责一些民事工作。

负责治安这很好理解,说白了就是村里要是出什么盗窃、打架斗殴等事情,刘邦这个亭长就该出面了,由他负责对寻衅滋事的人员进行处置,或责罚或缉拿等等。

这个工作,如果放到现代的话,其实不归村长管的,而是一般由派出所来负责的。

不过古代不同于现代,那个时候像刘邦这种“村官”,通常会身兼多职,况且他是一亭之长,因此他就必须出面处理了。

当然,也是凭借着这个职能,刘邦在整个村里还是有一定地位和威望的,并且他也凭此认识村里很多人,比如樊哙、周勃等。

尤其是樊哙,当时樊哙卖狗肉,刘邦吃完从来不给钱,而樊哙也不敢追讨,为什么?就是因为刘邦是亭长,他没那个胆子追讨。

另外,负责外来人员的登记与管理,由于古代的人不像现代那样可以随意流动,因此大部分人都是呆在出生地或者是户籍所在地。

但若是因为工作需要,比如办公差或者商人等,那么在到达一个地方后,就需要在所到达之处的亭长那里进行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来此的目的是干什么的等等,这个职责,有点像现代派出所的户籍科。

还有就是治理民事,所谓民事,其实就是村里的一些杂事,比如像邻里纠纷、农业生产等等,这些都是刘邦的职责范围之内。

这个职责,也有点像现代的派出所。

通过这三个职责,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的这个亭长,和我们现代的村长差不多,只不过他所负责的事务,要比村长更为繁琐,甚至还包括了部分派出所的工作。

刘邦是如何当上亭长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刘邦在早年间是一个不事生产、到处蹭吃蹭喝的主儿,连他爹刘老太公都骂他不学无术。

因此,就有人好奇,像刘邦这种人,是如何当上亭长这个“村官”的呢?

其实,刘邦之所以能当上亭长,完全是凭实力做到的,他也并非完全是刘太公所说的那种“不学无术”。

首先,刘邦很有文化,甚至比当时村里的大多数人都强。

史记记载,刘邦的祖上乃是名门望族,其祖父就曾经担任过魏国的“丰公”,只不过后来因为战乱,到了刘邦父亲刘太公这一代,便家道中落了。

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是家道中落,但刘家的日子也比大多数人强得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太公一辈子娶了一妻一妾。

要是普通百姓,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哪里来的能力能娶两个老婆?

由此说明,刘邦的家里,经济条件还算可以,正因为如此,刘邦在幼年时,接受了相对完整的教育。

很多人认为刘邦早年是个“无赖”、“流氓”,这一点不否认,但他也是个有文化的“无赖”和“流氓”,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个“文盲”。

如果是文盲的话,怎么会写出《大风歌》这种流传千古的诗词?

要知道,清代的某个皇帝,一辈子写了几万首诗,但却挑不出来一个能与《大风歌》比肩的,甚至流传下来的都很少。

并且,在史料中也有很多细节,佐证了刘邦有文化。

刘邦的弟弟刘交,曾是荀子门徒浮丘伯的学生,并且,刘交还曾经给《诗经》作过传注,史称《元王诗》,成为了当时学习《诗经》的一个重要派别。

刘交有如此才华,足以说明刘家是有能力供刘邦兄弟们接受教育的,故而,刘邦有文化也不稀奇了。

还有一个证据,刘邦在临终前,吕后问他让谁当丞相,刘邦说让周勃来,他在评价周勃时,就说了一句“周勃少文”。

什么是“少文”?说白了就是没有文化。

但我们都知道,周勃能当丞相,并非没有文化,而刘邦之所以这么说他,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刘邦眼里,周勃没有文化。

换句话说,刘邦的文化水平要高于周勃,因此他才会这么说。

其次,正是因为有文化,所以才有实力参加“公务员考试”。

秦朝律法一向以严苛闻名,什么事情都得按照规矩来,村官的选拔同样也是如此,都是必须经过考试筛选后才能上任的。

因此,刘邦是在参加了秦朝的“亭长选拔考试”,并且成功通过后才任职的。

这一点,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史记》中就说到,刘邦长大后,“试为吏”,最终成为泗水亭亭长。

这个“试为吏”,说白了就是参加考试。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刘邦的这个泗水亭亭长,完全是凭借实力得来的,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他是靠着耍无赖等方式强行要来的。

如果他真敢如此,至少在那个时候,秦法根本就不会容他。

还有一点,刘邦曾经在名士张耳的门下做过门客,要知道张耳可不是一般人,他与信陵君魏无忌是好友,如果刘邦是个文盲,张耳是不会将其纳为门客的。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刘邦是个“小混混”,这也是史料带给我们的一种认知偏差,刘邦的偶像,是信陵君魏无忌,而魏无忌则是当时游侠精神的代表。

换句话说,刘邦信奉的是重情重义、敢于担当,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精神,喜欢的是四处结交江湖好友,而这种精神和行为,恰恰又与信奉秦法法制思想下,规规矩矩的人相违背。

所以,在当时世俗的眼光里,刘邦就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小混混”。

但不管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都没耽误刘邦通过正式的考试,成为秦朝的一个“基层公务员”,因此,要问刘邦是如何当上亭长的,一句话,凭实力得来的。

亭长一职对刘邦的影响

可以说,亭长一职,对刘邦后来的事业帮助极大。

通过当亭长,刘邦结识了村里很多人,像他最早期的班底,差不多都是同村的人组成的,比如樊哙、周勃等人。

为什么这些人愿意追随刘邦,正是因为刘邦当过亭长,他们之间由此熟悉,并且通过一次又一次交往,发觉刘邦此人能交往,并且加上刘邦很有威信,这才选择追随的。

除了同村的几个人之外,刘邦跟县里的人也很熟悉。

像萧何,早期他曾担任过沛县的“主吏椽”,大致是负责县里的文书工作,还有曹参,也是沛县的“典狱长”,另外还有夏侯婴,当时是县令属官。

这几个人,后来都成为刘邦的班底之一。

而刘邦之所以和他们熟悉,就是因为他这个亭长,在汇报工作时,是要跟县里的官吏对接的,而这种对接,给了刘邦熟悉并结交他们的机会。

所以说,刘邦担任亭长,对他的影响之一,就是让他结交认识了不少人,有了不少追随者,从而让他组建了最早期的班底。

除此之外,亭长对刘邦的另一个影响,就是锻炼了他的综合能力,同时帮助刘邦树立了威望。

前文讲过,亭长差不多就是一个村官,而村官即便是放在今天,各种事务也较为繁杂,什么抓生产、调解关系等等,总之很不轻松。

而在古代更是如此,况且古代还不像现代人员的配备齐全,很多事情都需要亲自出马。

但就是在这种一次一次的处理事务中,刘邦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让他对于基层的情况也更为了解,这为他日后登基称帝后执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同时,亭长一职,为刘邦树立了很大威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邦奉命带着几百囚徒前往骊山时,由于误了时间,担心受到处罚,最终刘邦决定,将这些囚徒全部放走。

这次“义释囚犯”的举动,虽说让他丢了亭长之位,但却赢来了声望,当时就有不少囚徒表示,愿意追随刘邦。

为何后来在攻打沛县城时,包括萧何等不少人愿意拥立刘邦出任沛公?说白了,就是因为刘邦在他们的心中,不仅有威望,并且也能服众。

总之,亭长这个“村官”的经历,对刘邦的帮助和影响很大,不仅让他结识了当时的一些精英分子,也为他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让他对基层的组织更为熟悉,这些都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

刘邦这个泗水亭亭长,相当于现代的一个村官,其职权范围,基本上等同于现代的一个村长,同时也兼并一些派出所的工作,总体来说,算是一职多能的一个角色和职务。

职位虽然低微,但是刘邦却凭借这个职务笼络了一帮人才,他才能在天下大乱、英雄辈出的秦朝末年脱颖而出,力挫群雄,四年鏖战,五载争锋,推翻暴秦,打败项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重大历史使命。

在他的一生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无奈,更有过悲痛,我们能做的就是探寻这些历史故事,感受古人当时的人生。

历史可以让我们明鉴,历史也可以让我们看清人生。

今天所讲的故事都记录在了《刘邦全传》里面,这篇文章也是我对刘邦这两首诗的理解,更是对刘邦这个人的理解。

《刘邦全传》这本书将刘邦的一生都记录在了里面,以刘邦的生平为主线,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力求正本清源,还原历史事实,为读讲述刘邦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我们读历史,读的也是人生。

通过读这本书,你就像多活了几千年,因为刘邦有他前人的影子,他的生平更是后人的借鉴。

这本书也多次入选中小学生课本,更是成功者们必读的法宝!从这里面,你可以学到刘邦的智慧,可以学到他的人格魅力,游刃有余的处事之道等等,运用在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工作生活也将会更加顺畅!

更关键的是,体验古人的一生,感受他们的情感,这也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

老顾我读的这本是白话文版本的,因为文言文实在是晦涩难懂,一般人看不懂!里面有详细的注解,还有背景介绍,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你看了哈哈大笑,还能学到智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方链接购买《刘邦全传》+《和珅传》+《曹操全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