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概览
1、经济与财政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1%,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0.1%。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由7.13万亿元跃升至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3.7%,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但人均GDP12.5万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8%和46.5%,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经济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8万亿元,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万户。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年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占全国8.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9%达到.63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亿元,同比增长10.1%。
2、国资规模
江苏省不断深入国企改革,全省国有资本规模实力显著增强。截至年年底,江苏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2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9.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8%。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8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10.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8%、2.42%。
3、企业上市情况
江苏A股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民营企业占据较大比重,国有企业市值较高。年江苏A股上市企业数量60家远高于年的31家,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浙江的62家位居全国第二,截止年末,60家上市企业市值总额为亿元,平均企业市值为92亿元。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为主,包括47家民营企业,总市值亿元,平均市值69亿元;地方国企仅有3家,但总市值亿元,平均市值亿元,其中国联证券市值高达亿元。
表3-1年江苏上市地方国企
注:数据来源于choice数据库,市值取值为截止年末;
从城市分布上看,较为集中,13个地级市中,苏州上市公司数量遥遥领先有25家,总市值达到亿元,总数和市值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无锡紧随其后,有12家,总市值亿元,其次为南京、常州。从数量上看南京略高于常州,但常州总体市值大幅高于南京。
从行业分布上看,上市公司中以电子、电气设备为主,二者上市数量合计22家,占总上市数量的36.7%,两个行业的总市值均超过亿,合计占总市值的48.1%。
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与科改
1、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国资国企积极入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国企担当。一是推动国资国企融合发展,高效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适应长三角发展需求,江苏国资大力推动战略性重组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优化国资布局。年6月江苏苏州国资在全国率先推出国资国企“1+10”项目合作机制,即市属国企与10个县级市、区,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合作,合作项目过百覆盖诸多领域涉及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投资金额超千亿元。二是强化区域间国资合作,加强政策协同和务实合作。年11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联席会议召开,江苏协同安徽、浙江、上海共谋长三角发展。成立“百企联盟”,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联合长三角(上海)投资公司、浙江省海港集团、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资百企合作联盟,平台包括家长三角地区各领域代表性国企。积极开展项目合作,三省一市集中签约15个重大战略和项目,金额超百亿元,涉及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江苏提出“大宽快”策略,江苏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徐郭平作了题为《在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中谋篇布局奋力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发言,指出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中江苏国资国企要有大格局、宽胸怀、快节奏,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要全面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借助三省一市国资国企联席会议机制及“百企联盟”平台,加强沟通协商。三是国有企业积极入场。如,江苏环保集团联合上海电气环保集团、浙江环保集团、安徽环境科技集团、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共同成立长三角生态环保产业链联盟,成员包括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上市公司等43家单位,致力于打破地理约束和行业壁垒,优化产业链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内科教、人才、生产要素等资源配置效率,打造生态环保产业综合集聚区。省属国有企业与吴江合作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年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方案发布,包括两区一县,其中之一为苏州市吴江区,年37家江苏省属国有企业与吴江签约34个合作项目,涉及产业转型升级、金融资本合作、智慧城市打造、人才项目招引等多个方面,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促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2、大力推进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改革
江苏“科改示范行动”顺利推进,通过完善公司治理体制机制、强化市场化激励约束等举措不断激发科改示范企业科技创新动能。“科改示范行动”是我国深化科技型企业市场化改革,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江苏目前有2家企业入选全国国有企业改革“科改示范行动”,分别为:江苏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表3-2江苏科改试点企业
江苏按照《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推动“科改示范企业”实施综合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督导两家企业明确重点,不断深化市场改革重点任务,以通行宝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具体举措如下:
表3-3江苏科改试点企业主要改革举措
3、“双百行动”中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中央推动“双百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取一批中央和地方骨干企业,全面落实“1+N”政策体系要求,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发挥实示范带动作用。本次江苏总共有6家企业入选。
表3-4江苏双百试点企业
江苏“双百行动”中积极探索,有效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改革成效显著。如探索“小双百企业”,即省国资委在省属企业集团中筛选8户二级公司,并参照“双百行动”工作方案进行综合改革。具体上从推进股权多元化、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推进双百行动。以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表3-5江苏双百试点企业主要改革举措
三、国资监管与经营性国资集中管理
江苏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国资监管方式不断规范和优化。江苏通过强化法治层面建设、加强投资运营管控、加大授放权力度、建立督管理闭环机制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大格局,推进国资职能转变。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法治层面,通过开展法治培训、加强制度建设等方式,推进企业合规管理,提升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江苏一方面通过开展法治讲堂、在线法律培训等方式,提升法律风险识别能力、防范法律合规风险,推动企业加快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各项制度,规范监管方式,推进企业合规管理。为推动省属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省国资委于年末印发《省属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针对该规定,各省属企业积极开展合规管理专题培训,同时省国资委推动在部分省属企业开展合规管理试点,于年1月印发《省国资委关于在部分省属企业开展合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企业参照《指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表3-6江苏国资合规管理相关政策
二是投资管控及运营监测方面,通过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健全国资监管体系。具体措施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遵循分类监管原则加强常规运营监测,定期监测省、设区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不断优化考核体系,提升国资运营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市县国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化解。年9月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基金投资若干规定(试行)》,从投资决策、落实责任、基本要求、规范程序等方面强化企业基金投资管理。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县国有企业竞争性领域投资监管的指导意见》严格投资决策程序,规范企业投资行为,防范化解市县国有企业投资风险。
表3-7江苏国资监管投资管控相关政策
三是加强授放权力度,转变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年5月制定出台《江苏省国资委审批事项清单(年版)》,对年版本进行梳理和修订,加大授放权力度,进一步精简、调整、完善审批事项,授予董事会更大职权,累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9项,保留15项,精简幅度达到56%。国资监管进一步聚焦资本层面,深化国资监管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四是建立国资监督管理闭环机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省国资委通过问题整改、挂牌督办、销号验收的方式实施国资监督管理闭环机制,主要是通过巡视审计、纪检监察、常监督检查等发现问题,随后企业整改落实,最后国资委检查核实。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督查检查力度,提高监督效能。年4月省国资委党委印发《省属企业问题整改监督闭环管理实施办法》对《整合力量形成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工作闭环的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修订,重点涉及三个方面,一方面强化外部董事和省国资委日常监督成果的运用,将重点问题列入监督闭环;另一方面,对整改问题,分类管理、区别督办;最后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持续发挥监督闭环对推进问题整改的督办作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江苏通过持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内部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中的作用。自年江苏省出台《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实施细则》提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来,通过改组、新设等方式组建了包括国信集团、国金资本运营集团、惠隆公司等在内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近年来,江苏通过优化治理机制、组织架构、股权结构等方式,不断深化两类公司改革,有效发挥了两类公司在优化资本布局、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表3-8江苏省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从制度层面深化推进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把方向、管大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推进党建进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权责分工;修改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办公会的权责边界和议事规则,落实前置程序。二是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委成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三是强化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的地位,董事会外部董事占比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专业性和独立性。
构建资本管控模式,不断加大授放权力度。一是构建“集团总部—二级平台公司—三级子公司”的三级管控体系,集团以管资本为核心,围绕股东权益、战略规划展开;二级平台根据定位和发展战略,负责板块业务管理;三级子公司专注于专业化生产与经营。同时在三级管控体系建立后,集团向二三级平台逐步下放人事权、薪酬分配权、考核评价权等关键经营管理权限。
不断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建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对标市场,实行市场化的薪酬管理和分配机制。
通过设立基金等方式,建立战略性国有投资和运营平台。如国信集团以省投资管理公司为平台,通过设立基金引入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效应,助力江苏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江苏国信、惠隆资产管理在所属企业不断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积累了一定经验。
五、混合所有制改革
1、江苏国企混改主要特点
江苏积极推进竞争类企业开展混改。自年江苏发布《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实施细则》中提出将国企分为竞争类和特定功能类两种,并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推进竞争类企业的改革方向以来,江苏已经实施多轮国企混改。
勇于探索,创新混改模式,激活企业动能。年江苏在推进江苏高投混改中考虑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受机制滞后影响导致的活力不足、人才流失等,混改中大胆突破,通过组建管理公司毅达资本,管理层持股65%,负责具体运营,并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投后管理能力和项目退出质量大幅提升,到年初毅达资本管理基金规模增加了多亿元,增长超过14倍,投资的上百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多渠道推进混改,重点以上市为主渠道推进混改。从江苏过往混改案例来看,江苏国企混改的主要路径是资产证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推进员工持股试点,其中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大力推进资产证券化,是江苏国企混改的一大特点,对于达不到上市条件的企业,主要借助于产权交易所通过公开竞价等实施混改,保障程序的规范化。从数据上来看,截止年末A股上市企业中,江苏地方国企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8家,仅次于广东、上海;年地方国企上市3家,与广东、北京等并列第一。年江苏第一单国企混改,徐矿股份混改基本实施路径便是“混改+上市”,借助混改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最终推动企业上市。
2、年江苏国企混改主要企业
(1)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混改
徐矿集团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省属特大型能源企业,近年来受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经营机制束缚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年,徐矿能源股份经省国资委批复同意,以徐矿集团主体产业改制成立,业务聚焦于煤电化优质主业,目前企业对外投资控股企业约有16家,均为能源类企业。年成为江苏首批混改试点单位,年确定“混改+上市”的实施路径,年10月召开混改推介会吸引近50家意向战略投资企业,年12月同交银投资、省盐业集团等7家单位签约,混改涉及总资产亿元、净资产90亿元。徐矿能源股份混改具有以下特点:
三步走计划,资产重组+股权转让+上市。年启动混改工作,首先是完成内部资产重组和审计评估工作,其次是通过转让集团及其子公司所持有的徐矿股份股权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实现各类资本的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最后在企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混改上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投资主体各自优势。根据最终签约信息,参与此次混改的企业共计7家,其中有央企,如交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省属企业,如省盐业集团、省农垦集团,也有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如贾汪城投公司、沛县国资经营公司,投资主体间各有优势,既可以为徐矿股份在资金层面提供支持,也可以在业务方面提供补充,对激发企业市场活力,完善升级存量业务产业链、价值链,提高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具有巨大帮助。
(2)徐工有限混改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业务主要涉及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矿业机械、塔机、现代物流等,是拥有国家战略地位的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年入选“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并且也是江苏首批混改试点企业,年6月徐工有限增资项目挂牌,年9月与多家战略投资者签约。本次混改具有以下特点:
江苏国企改革中体量最大,交易双方最复杂的混改。根据签约协议信息,本轮混改共有15家企业参与,混改涉及金额总计.56亿元,其中与3家国有控股企业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涉及金额54亿元,与12家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签订增资协议,涉及金额.56亿元,根据江苏产权交易网显示,12家战略投资者投资金额共计.87亿元,是年国企混改领域的第一大单,也是近三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混改第一大单。
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员工持股”的多元化模式。本轮混改通过存量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员工持股,引入多方资本参与,最终徐工集团对徐工有限的持股比例由%下降至安全控制线34.1%的比例,并保留一票否决权,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即有利于各种机制的融合和制衡,也保障了国资对战略行业的把控。
战略投资者较多,层次较高,覆盖省内外、多种所有制。混改涉及的15家资本方质量好,层次高,有国家级的产业基金,如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也有省内外优质企业,如江苏国信、建信金融等,有工程机械行业知名投资企业,如上海胜超股权投资,也有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方,如上海港通三期投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具备行业深度广度以及国际化的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咨询、产业咨询等资源,为企业混改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战略投资者中新融创,在徐工产业上下游均有布局,也拥有国际化资源;上海国盛既可以提供产业服务,也可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构建两级合伙企业平台进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主要是通过两级有限合伙企业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权,一级平台为徐工金帆,二级平台为徐州金帆和10家有限合伙企业,其中徐州金帆担任徐工金帆和10家有限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徐工现任董事长担任徐州金帆法人。持股员工均为经营管理人员、研发技术人员和营销骨干,共计人,员工持股平台的增资价格与战略投资者价格一致。
强调以混促改,未来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