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6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通讯员侯明光)法官,是一份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法官,也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法官这两个字,需要太多太多的努力和付出,更需要始终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
王康,年进入沛县法院工作,5年来,从“菜鸟”书记员成长为办案“老司机”,他始终坚守着“让群众相信法律、让法治成为信仰”的梦想,挥洒着辛勤汗水奋斗在刑事审判的战线上。
刚直之心伸正义
年,沛县法院刑庭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案件,一起涉案金额高达余万,犯罪地点横跨7省12市,涉案车辆多达31台的租车诈骗案分到了王康手里。因该案案情极为复杂,犯罪地跨度大、涉及人员较多,他白天到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晚上就加班阅卷了解案情,很快,这个复杂的案件被他摸清了脉络,案件顺利开庭审理。
近两天的时间,十九名被告人,连续三场的每场将近4个小时的庭审,这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但为尽快伸张正义,让不法分子受到应有惩罚,他仍然坚持晚上加班阅卷、撰写判决,整整67页的判决书,花了他近乎一周的时间,判决书送达之后的他显得如释重负。他说“能惩治罪犯,我心里舒坦。”
良善之心显真情
年8月的一天,细雨蒙蒙。刚接完下班的妻子,正准备回家的他突然接到了来自徐州市看守所的电话,聋哑人庞某已刑满即将释放,因其提供不出家人联系方式,需要沛县法院刑庭前去一名法官帮助办理相关手续,而此时,已经是晚上7点半。因家在徐州市区,下班后从沛县赶回徐州的他虽已感觉十分疲惫,但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直接驱车赶往徐州市看守所。
依据看守所规定,他让妻子在外面车上等着,他则入内协助看守所办理手续。时至晚上10点,王康终于把庞某带出看守所,可因其是聋哑人,双方无法通过语言交流,但当他看到用手势表达完谢意的庞某转身想要离开的时候,王康还是留住了她,外面还下着雨,身无分文的庞某能到哪里去?把庞某带上车后,王康妻子拿来纸笔,开始用文字和庞某进行交流,得知庞某老家亲人都在睢宁,在征求庞某意见后,王康驱车将她送往汽车站,并为其买好去往睢宁的车票,临行前,又塞给庞某50元钱,在双方交流的纸上,王康写道:回去后好好生活,别再干犯罪的事了,我不希望再在法庭上看到你。庞某看后怔怔无言,写上了两个深深的字迹“谢谢”。
不忘初心筑法魂
作为一名年轻法官,王康具有一颗热爱审判的心和不断去努力奋斗的冲劲与活力,在审判庭的长期锻炼与学习,让他逐渐养成了对疑问的事情去思考、学习、总结的工作习惯。审判经验虽尚有所欠缺,理论基础已十分扎实。
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新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他的宣传调研工作也是收获连连,由他主审的“细狗撵兔”开设赌场案件,“网上租车”诈骗案件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报道,成为了沛县法院第一个登上央视电视台的法官,他主写的多篇法制宣传文章,更是多次被省、市报纸刊登报道,而他也被很多同事们亲切的称为以案释法“小能手”。
正是多年来的辛勤努力与付出,让他牢牢扎根在了沛县法院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优良的工作作风、过硬的审判技能、高效的审判效率,彰显了人民法官的本色;正是这一点点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人民法官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职业追求,也让他更加珍惜“法官”的头衔,更加热爱“法官”这个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