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象棋,这东西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大家知道象棋的由来是什么吗?它的由来是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相争天下之时所衍生而来的。
刘邦我们大家都知道,总体上说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混。年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大志向,每天都在村里混儿,但是等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因为看管囚犯不利,害怕被朝廷治罪。以此事为契机,开始反秦。然后带着村里面的人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最终成为了皇帝。项羽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年轻有为,文韬武略的大英雄。咱们单就从表面来看,不管是从实力还是从年纪来说,感觉好像项羽这边儿略胜一筹,但是为什么到最后反而是这个看起来不打眼的大叔级的人物而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了呢?难道真的是“天命使然”?
其实我觉得刘邦能够战胜项羽,获得最终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刘邦为人狡诈,不按常理出牌。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那其他方面的呢?
第一点,刘邦他这个人年纪比项羽大。有人会说年纪大有啥好的啊,那体力方面肯定比不过年轻小伙子啊。刘邦比项羽大了可不只是一点儿半点儿,他的岁数都估计可以当项羽的爹了吧!那刘邦经历的事情要比项羽多多少!毕竟经验这个东西不是可以轻易拿钱财换来的。在人生阅历这方面项羽是肯定比不了刘邦的。而且年轻人的特点就是易冲动,喜欢争强好胜,凡事都随性而为不会像年纪大的人一样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二是因为什么呢?从地理位置上说,当时项羽的老家江东离他打仗地方很远而且他老家的粮食收成不太好,土地不是很丰饶。所以说在两军对垒时没有充足的粮草就很被动。相反,刘邦的老家沛县地产丰富,土地富饶,而且距打仗的地方相对较近。粮食富裕,军队想去哪里去哪里,不受地域限制。这么一对比,项羽这方又失掉了一个优势。
第三点,项羽这个人虽然很厉害,有着一身好武艺,又懂得带兵打仗,但他不懂得笼络人心,有点“情商低”的感觉。在打仗时他总是在自己一个人在最前方杀敌。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是集体主义社会,凡是都爱追求集体主义。一个人的才能始终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但项羽他不懂得这点。反之,刘邦这个人虽然他自己没什么才能,但是他会笼络人心,“礼贤下士”,懂得知人善任,手底下有许多能人异士。比如韩信,比如萧何。想一想韩信最初还是项羽麾下的,但项羽不懂得识人,所以到最后把韩信“推”到了刘邦这边,给自己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四点,项羽这个人他不懂得分享,有点“抠门儿”。比如说他在战争中得到一些好东西,他会认为这个是他自己的,不会说与底下的士兵共同分享。你仔细想想大家跟你打仗,肯定是想要捞点儿好处的,但你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要求大家跟你吃苦,但是好处不分给人家,人家心里面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那些士兵打仗的积极性也就间接下降了。相对而言,刘邦人家就很懂得分享,而且他会让底下的士兵拿九分好处,自己拿一份分,这样一来,大家肯定愿意跟着你打仗。
总的来说,项羽年纪小,阅历少,前期生活太顺利,没经过什么挫折,有点自大,自傲,自狂。不像刘邦人家能够经得起失败。其实从后期他在乌江自刎这一事就可看出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必要去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战争。或许他是因为他觉得承受不住失败压力,无颜面对家乡的长辈相邻,而且以当时情况来看他也没有能力再来一次了。承受不住这个结果所以就选择了自杀。
所以说,不到最后一步,失败跟成功都不重要。项羽打败了刘邦N多回又怎样?最后不还是刘邦胜利了吗?今天就说这么多,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刘邦跟项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