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汉高祖刘邦做沛县亭长时,为县里押送一批囚徒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感觉囚徒都跑了,即使到了骊山也会按罪被杀。于是释放了囚徒,自己也逃到芒砀山上。
夜间有条白色大蟒挡住去路,刘邦手起刀把大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据传说,大蟒说:“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你斩我的中间,我就篡你的中间”。到西汉末期,大蟒转世投胎,便是王莽。
到了汉宣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但是继任的几位皇帝多是喜欢玩乐,不理朝政。王莽趁机篡位,建立“新朝”,史称“王莽篡汉”。王莽改制严重脱离实际,政策琐碎苛刻,朝令夕改,百姓被盘剥搜刮。再加上连年蝗灾、水灾、旱灾,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最终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义军四起,绿林、赤眉等纷纷揭竿而起。
17年,王匡、王凤领导的起义军因藏在绿林山,叫做绿林军。后来绿林军发生了瘟疫,死亡近半,于是分兵离开了绿林山。其中王常、成丹等向西进入南郡,称“下江兵”;王凤、王匡、马武及其部下朱鲔等向北进入南阳,称“新市兵”;后来平林人陈牧、廖湛聚兵起义,号称“平林兵”。
18年,樊崇领导的起义军主要活动于山东,为了便于辨认,都涂红眉毛,叫做赤眉军。赤眉军在22年接连打败莽军,并干掉了太师羲仲景尚和更始将军廉丹。
上一期,我们讲到王朝的支柱有四条:起作用的运转体系、还转得动的财政、老百姓还有口饭吃、还有能打仗的兵。王莽改制把财政搞垮了,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王莽攻打匈奴和句町已经搞得烽烟四起,又被赤眉干掉很多精锐,王莽的四个支柱眼看都没了,新莽王朝就要收摊了。
上一期,我们还讲到,虽然实力强大的赤眉军貌似最有可能取代新莽建立新王朝,但是赤眉军没有政治目标,没有完善的组织,就像无头的苍蝇。而绿林军遭受瘟疫,死亡近半,实力大损。
这几股义军只是实现了由无组织的盗贼向有组织的义军的转变,并没有实现从无头绪的义军向有目标的义军的转变。
一切,都因一个猛人的出现而改变。
这个猛人是谁呢?
在讲这个猛人之前,我们先讲讲猛人的家事。
偷梁换柱
汉景帝这个人很有小个性,身边也有很多奇葩事。例如他的王皇后是二婚,以前还跟前夫生了个女儿。
再例如目前基因检测显示中山靖王刘胜不是汉景帝的亲儿子。也就是说刘胜的亲爹不是汉景帝,而是老王。谁那么大胆,敢给皇帝带绿帽子呢?至今无人知晓。我们就当是老王吧。
除了上面两个奇葩,还有一件奇葩事。这件奇葩事决定了大汉王朝之后两百年的命运。
汉景帝这个人,性格不好,除了做太子时把刘濞的太子失手打死了,他还喜欢酗酒。
有一次,他喝多了,就召程姬去陪侍。但是,正赶上程姬的大姨妈来了,程姬要伺候姨妈,没法去。
如果程姬不去,就会扫了汉景帝的兴。要知道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程姬不去还会有张姬、王姬、李姬上赶着去。为了不让别的姬占便宜,程姬想了个好办法。程姬有个侍女叫唐儿,她就让唐儿装扮成自己,送进汉景帝的卧室。汉景帝喝多了,也没看清,就幸了。
第二天汉景帝酒醒了,就问:“你是谁?程姬呢?”唐儿回答说:“启禀陛下,昨天侍寝的是我。”汉景帝和曹操一个档次,也没啥道德洁癖,这事就过了。
没想到唐儿一炮走红,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还生了个大胖儿子刘发。母以子贵,唐儿被封为唐姬。
子以母贱,虽然是龙种,但是刘发的母亲只是个侍女,地位太低了。所以刘发不太受待见,被封到了南方的长沙,这便是长沙定王刘发。那时候的长沙没有橘子洲,只有瘴气、内涝和洪水,是个鸟只拉屎的地方。
后来,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刘发的后代们逐渐分家产、分家产、再分家产,化整为零,刘发后代们的官越做越小。长沙定王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戴侯刘熊渠和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钜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
到了王莽篡汉,姓刘的不吃香了,都被赶回家卖红薯。
刘縯兄弟
刘钦娶了湖阳樊重的女儿为妻,生了三个儿子:刘縯、刘仲和刘秀,三个女儿:刘黄、刘元、刘伯姬。刘钦早死,刘縯兄弟幼年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
刘縯又名刘演,字伯升。他性情刚毅,慷慨有大节,性格上是乔峰、武松这样的大侠,有匡扶天下的抱负和能力。
刘縯赶的时候不好,正值王莽篡汉,刘家人都被夺了爵位靠边站,能卖上红薯就算好的。时势造英雄,刘縯经常愤愤不平,心怀光复汉朝的志向,不但不经营家业,反而变卖家产,结交天下英雄豪杰。
刘縯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
刘縯的二弟刘仲是跑龙套的,在这里略过。
刘縯的三弟是刘秀。刘秀出生时,在父亲刘钦房前有谷子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九个穗,比一般谷子长得好。刘钦认为是吉兆,因此为其取名为“秀”。刘秀九岁时父亲刘钦就去世了,由叔父刘良抚养。
刘縯性格刚毅,好侠养士,但是三弟刘秀和刘縯的性格完全相反。刘秀处事谨慎,性格勤勉,爱好种田。刘縯常常把自己比作不事产业的汉高祖刘邦,讥笑弟弟刘秀只知道种田,把他比作刘邦的窝囊废二哥刘仲。
刘秀的姐姐刘元,是新野县邓晨的妻子,刘秀曾经跟邓晨一块儿拜访穰县蔡少公,少公对图谶很有研究,说:“刘秀当为天子!”
那时候南阳的刘秀名不见经传,国师公刘秀(国师公刘歆改名刘秀)鼎鼎有名。有人接话茬说“这说的是国师公刘秀吧?”
刘秀开玩笑说:“你怎么知道说的不是我呢?”
在座的人都哄堂大笑。只有刘秀的姐夫邓晨暗喜。
如果刘秀能做个安心种田的刘仲,也行。但是王莽末年,连年灾蝗,盗贼群起,南方尤其严重。刘秀想当刘仲也当不成了。
准备起事
南阳饥荒很严重,各家门客们大都外出打劫,刘縯的门客也不例外。既然有打劫,官府就要追拿,就会找刘縯兄弟们的麻烦。刘秀为了躲避官府,逃到了新野县,将收获的粮食运到宛城卖出。
宛城人李守,喜好星象与谶书,曾担任王莽的宗卿师,他对儿子李通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等到新市兵、平林兵起,南阳人心浮动,李通的堂弟李轶对李通说:“现在天下动乱,汉朝会复兴。南阳刘姓皇族,只有刘縯兄弟博爱,对人宽大,可以与他们商议大事。”李通笑着说:“我正有此意。”
正好刘秀运粮食到宛城卖。
李通和李轶等人迎接刘秀,拿着谶纬符命对刘秀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这是天命,我们一起干吧。”
干啥呀?造反呀!
造反?造反是要掉脑袋的,如果失败了,祖坟都得刨了。中国上下几千年,大的起义几百起,成功的就3次。造反成功概率不及1%,掉脑袋的概率在99.99%以上,实在是高风险的行业。
刘秀一向谨慎,哪能干这傻事。
但是这事由不得他了,刘秀的大哥刘縯广交豪杰,早晚必举大事。
另外,此时的王莽不是彼时的王莽了。22年,王莽接连被赤眉军打败,折腾匈奴和句町带来反折腾,王莽的兵渐渐被消耗;再加上王莽改制的瞎折腾和连年天灾,王莽已经显露出败亡的迹象。
刘秀分析了天下大势,与李通等人互相结交。
李通说:“我们在立秋那天,趁着骑兵武士大检阅的时候,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和属正梁丘赐,然后发号施令;李轶与刘秀老弟回舂陵起兵策应,大事可成呀!”
三人商定计划,准备起事。
刘縯起义
刘縯召集当地豪杰商量说:“王莽凶残暴虐,百姓分崩离析,而今又连年大旱,到处兵荒马乱,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候,是恢复高祖的大业,建立千秋万世的功劳的时候!”大家都表示同意。于是派亲友和宾客到各县起事,邓晨在新野起事,李通和李轶在宛起事,刘縯自己则发动舂陵子弟起事。
光脚不怕穿鞋的。刘縯、邓晨、李通、李轶这帮人都是亡命徒,但是刘氏子弟就不同了。虽然被王莽免了爵位,但是刘氏子弟还是有田有宅有奴婢的,小日子过得滋润着呢。让他们冒着99死1生的希望去造反?
于是子弟们都怂了,他们都吓得躲了,说:“刘縯要害死我们了!”想不到当年的大流氓刘邦的后代竟然这么怂,真是没了老刘家的种。
这群绵羊没种不要紧,只要跟着领头的就行。
这时,刘秀身穿红色(汉朝颜色)军装,头戴大冠,出场了。大家都吃了一惊,说:“连谨慎忠厚的文叔(刘秀)也起事了呀!”这样,子弟们才逐渐安定。刘縯共集结子弟七八千人,安排部署,自称柱天都部。这一年,刘秀28岁。
刘縯和刘秀起义成功了。但是李通就惨了。他本想劫持前队大夫甄阜和属正梁丘赐。但是,这两个高官就这么好劫持的吗?即便劫持了,他们的部下为啥听李通这个无名小卒的呢?这个劫持计划显得非常幼稚,一定会失败。
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计划还未实施,就泄漏了,李通和李轶跑了。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跑了儿子跑不了爹。李通的父亲李守等全家共64人全部被杀,教训惨痛。这便是起义的高风险吧。
联合绿林军
虽然刘縯起义成功了,但是没打过一仗,都是打仗的小白,连新兵蛋子都算不上;他们的装备也很差,据说刘秀都是骑着牛去打仗,那些拿着锄头的就算手握高科技武器了;虽说有七八千人,其中还夹杂着老弱妇女,倒像是赶大集。
刘縯的队伍是弱小的,与有几十万人、接连打败王莽军的赤眉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就是与有几万人的绿林军相比,也很弱小。
这么一支拖家带口的农民军,要想打仗都难,要想打赢,是痴人说梦。为了能打赢,还得老师傅带。出于“求带”和联合的需要,刘縯派遣宗室的兄弟刘嘉联络新市兵王匡和平林兵陈牧等,合军一处,进兵屠杀了长聚和唐子乡,杀死了湖阳尉。
既然屠了,那就抢吧;既然抢了,就要分赃;既然分赃,就有分赃不均。刘縯的汉兵比较威猛,抢得多,分给绿林军的少。绿林军怒了,打算攻打刘氏子弟的汉兵。外面强敌这就来剿灭义军,内部先窝里斗了,还成啥大事?
在这关键时刻,刘秀收拢族人分到的财物,全部交给绿林军,绿林军才高兴了。汉兵和绿林军重新团结了起来。
他们再向前挺进,拔取棘阳。李轶和邓晨也各自带着宾客们前来会合。
平林兵、新市兵、汉兵,再加上李轶和邓晨等,绿林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损失惨重
刘縯打算进攻宛城,挺进到小长安。这次刘縯的运气相当差,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遭遇,双方交战。
刘縯的汉兵攻村拔镇没问题,但是与王莽的正规军掰手腕,就差得远了。当时大雾迷漫,汉兵大败。
刘秀单骑逃命,遇到妹妹刘伯姬,兄妹共乘一匹马逃跑。再往前跑,又遇到了姐姐刘元,刘秀叫她火速上马。
一匹马驮三个人?别逗了。后果只有一个,三个人都玩完。
刘元挥手说:“你们救不了我,抓紧逃,要不都得死!”这时追兵到了,刘元和她的3个女儿都被官军杀死。刘縯的弟弟刘仲及刘姓宗族一同被杀的有数十人,可谓是损失惨重。
刘縯顾不上悲痛,重新集结败兵,退到棘阳据守。
甄阜和梁丘赐发扬“趁你病要你命”的好人精神,乘胜追击,把辎重留在兰乡,引精兵10万南渡黄淳水,在沘水和黄淳水之间扎营,他们又学了把项羽破釜沉舟和韩信背水一战,把后面的桥拆了,要决一死战。
联合下江兵
新市兵和平林兵看到汉兵多次被打败,而甄阜和梁丘赐的大军要大举进攻,都不想当炮灰,纷纷打算逃走,刘縯忧心如焚。正好绿林军的另一支下江兵五千余人进抵宜秋聚。
之前,严尤和陈茂打败了下江兵。下江兵首领成丹、王常、张卬等收集逃兵,退到了蒌谿、三钟山和石龙山中,打起了游击。下江兵人数越打越多,声势复振,与荆州牧在上唐会战,大破之。
刘縯带着刘秀和李通亲自到下江兵的营寨拜访,说:“我们想见下江的一位贤将,共同商议大事。”下江兵推举了王常。
刘縯见到王常,和他说了联合作战的好处。王常大悟,说:“王莽残酷暴虐,百姓思念汉朝。如今刘氏复兴,是真正的天下之主。我愿挺身效力,辅佐大业成功。”
刘縯说:“如果事业成功,岂敢独自享受?”于是与王常深相结交,回到棘阳。
王常回来,把他和刘縯的谈话告诉了下江兵将领成丹和张卬。成丹和张卬自负下江兵兵强马壮,说:“大丈夫起事,就该自己当头,为什么要听他的呢?”
王常晓之以理向他们分析一下形势:“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意思很明确:
1.王莽残暴,丧失民心,王莽篡汉,但人心思汉。民心怨恨的,上天会铲除他;民心盼望的,上天定会赐予。成大事要兴起大事业,必须下顺民心,上合天意,才能成功。
2.如果自恃强大,为所欲为,就是得到天下,也会再失掉。以秦朝和西楚霸王的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3.我们这些草民,说白了就是山贼,有啥出息?如果放纵下去,就是灭亡的结局。
4.南阳刘氏起兵,和我商议大事的这几个人,都是深谋远虑,有王公的才能。与他们合作,就是选了绩优股,一定能成功,这是上天来保佑我们。
下江兵的将领们虽然倔强、缺乏见识,但是他们一向尊重王常,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几乎陷于不义!”下江兵诸将立即率军与汉兵、新市兵、平林兵会合。于是绿林军各部同心协力,士气高昂。
大获全胜
23年正月,刘縯大宴军士,订立盟约。让兵士休息三天,分为六部,乘夜间偷偷起兵,袭取兰乡,缴获了全部辎重。这下要马有马,要铠甲有铠甲,要弓箭有弓箭了。
第二天一早,全副武装的汉兵自西南攻击甄阜,下江兵自东南攻击梁丘赐。梁丘赐兵阵溃败,甄阜军一看形势不好,也逃散。
汉兵急追,甄阜军退却,被阻在黄淳水边,发现桥被自己拆了,没办法,只能跳河,斩首和溺死的有2万多人。由此可见,没有金刚钻,别玩瓷器活,水平不行却学项羽玩破釜沉舟,只能东施效颦,把自己玩死。
于是绿林军斩了甄阜和梁丘赐。
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和秩宗将军陈茂听说甄阜与梁丘赐吃了败仗,老命都丢了,准备据守宛城。
刘縯陈兵誓师,也学项羽破釜沉舟,烧掉物资破釜前进,与严尤和陈茂军在育阳交战,大破其军,斩首三千余级。
严尤和陈茂弃军逃走,刘縯进围宛城,自号柱天大将军。
自从甄阜和梁丘赐死后,每天都有百姓来投靠,人数达十多万。
此前,青州和徐州的赤眉军有几十万人,但他们一直没有文书、号令、旗帜和军队组织。等到刘縯的汉兵起事,大家都自称将军,攻城略地,传文声讨王莽。王莽的末日不远了。
王莽开始害怕起来,他悬赏刘縯的项上人头,成功者赏食邑五万户,黄金十万斤,位封上公。还在各地画了刘縯的画像,每天早起射一射练一练箭法。
刘縯有格局,有魄力,有能力,有志向,光明磊落。如果刘縯能够成功,他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但是,刘縯没有当皇帝,他的的项上人头也没有被王莽悬赏到,刘縯却死于自家兄弟之手。
请看下集:刘縯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