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39.net/news/a_6126358.html说起汉朝功臣集团,我们一般会想起“汉初三杰”,以及后来平定了“诸吕之乱”的周勃。诚然,这几人对于大汉王朝的江山社稷都有定鼎之功。但是,他们的结局却不怎么令人羡慕:兵仙韩信死于妇人之手;谋圣张良隐退避世;老实人萧何即使“自污”,也没有逃过“参观”帝国监狱的遭遇;太尉周勃更是临死之际,还被冠以“谋反”的罪名,险遭屠戮。很显然,这几个名垂千古的人物,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点:谋国尚可,谋身则有待提高。所谓,谋国者,先得谋己身。以这个原则来看,所谓的“汉初三杰”以及再造社稷的周勃,都有着些许的不足。那么,到底有没有谋身与谋国可以“两全”之人呢?很不凑巧,在他们的同时代、同阵营就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以阴谋见长且不是刘邦嫡系,在秦末汉初动荡的政治朝局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由一个“外来户”慢慢变成了帝王的心腹之臣,历经刘邦、孝惠、吕后、文帝,四朝而不倒,最后平安老死,他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名臣,堪称汉初之际的第一阴谋大师的陈平。那么,陈平到底厉害在哪里?为什么偏偏只有他,逃过了帝王的清洗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我们先来看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年左右,楚汉争雄时期。这时候的陈平刚刚来到汉军阵营。可是,他却没有丝毫的羞怯与拘谨,趁着刘邦让自己掌管中军纪律的身份,大肆贪污敛财。不久之后,就被灌婴等人告发。刘邦知道之后,也是一肚子邪火,我这么重用你,你却这样报答我?于是,招来陈平厉声责问。搁一般人,早就“尿”了。毕竟,刚来此地,人身地不熟的,万一刘邦脑门一热,要杀了自己,连个求情的都没有。可是,陈平却与众不同,他不仅大方地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更是语出惊人,说道:我以前曾经先后侍奉过魏王和项王,可是他们却不能重用人才。故此,我才来投靠求贤若渴的大王您。可是,我刚到这里手头没有钱,办不成事,所以我才想着办法搞点运作资本。如果,我的计谋有用,大王就用;如果,我能力不行,收取的金银就在那里,请罢免我的官职,让我回去就是。刘邦一听,这他妈是个人才啊!——比自己还“流氓”,能不是人才吗?于是,此事就此作罢!果然,自此之后,陈平屡出奇计:荥阳突围、智擒韩信、解白登之围。史书上说其是“凡六出奇计,帮助高祖鼎定天下!”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年。在刘邦与汉惠帝先后过失之后,吕雉已然成为大汉王朝真正的统治者。这个时候,这位女强人心思开始活泛了,她要给自己的亲族封王。可是,刘邦早就留遗言:“非刘氏不得封王”。于是,当时的右丞相王陵,以此怼得吕后哑口无言。而身为左丞相的陈平,却说到:“当年高祖开创汉家天下,故而册封刘氏一族;现在太后您临朝称制,册封吕氏,亦无不可”。太后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太尉勃,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吕后很高兴,于是将王陵“明升暗降”,赶出了帝国决策层,而升任陈平为右丞相。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吕后刚刚驾崩,陈平就伙同周勃一伙,灭了吕氏全族。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汉文帝时期。在平定诸吕之乱后,这些沛县军工集团开始志得意骄,不把汉文帝放在眼里。最为典型的就是太尉周勃,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在朝堂之上,常常颐指气使,不把自己当外人。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周勃)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而陈平呢?作为平定之乱的幕后掌舵人,却反其道而为之。公元前年,也就是汉文帝继位的第二年,右丞相陈平突然提出“病退”,并推荐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一职。陈平的理由很简单:平定诸吕之乱时,周勃功高,所以不好意思,自己的官职在周勃之上。陈平谢病。上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十一月,辛巳,上徙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曾经大肆贪污且毫不避讳的人,竟然会因为职位太高而感到不好意思。简直是可笑!联系到后来,周勃被“明升暗降”夺取兵权后的清算,我们有理由相信,陈平此举完全是和汉文帝唱的一出双簧!初来汉营时的陈平为什么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受贿?因为,他知道大老板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喜欢的是奇谋之士(即使私德有亏),而不是没有用的“老好人”。可谓知人!在吕后掌权之际,难道陈平就不知道,吕氏封王是倒行逆施之举,必然会遭到清算;可是,陈平却引经据典、假意逢迎。因为他知道,吕后实力非凡,他惹不起。可谓知势!在汉文帝继位之后,拥有再造社稷之功的陈平为什么低调异常、自动请辞。因为,他察觉到汉文帝绝非庸主,一味邀功必遭猜忌。所以,他以退为进,安然终老!可谓知进退!知人、知时、知进退,陈平能够在汉初波云诡谲的政治泥潭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历经四朝而不倒,绝非偶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