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萧何在沛县起义之前究竟是怎样初识

导读:千古名相萧何在沛县起义之前究竟是怎样初识刘邦的?从秦末起义到汉朝建立这么多年的时间,从有关的史料记载来看,当年萧何的政治眼光确实独到,在识人、认人方面也独具慧眼。而这样一位汉初名相与刘邦之间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据记载萧何和人相交不在乎其身份地位,只看重其能力、人品。他的朋友中有沛县狱掾曹参,另外还有在沛府养马驾车的夏侯婴、屠夫樊哙、平民周勃、亭长刘邦等。萧何和曹参是长吏,夏侯婴和刘邦是少吏,樊哙和周勃是穷苦大众中流氓式的人物。刘邦这个人在当时可以算得上奇葩了,虽然他出身低微,不事劳作,但却总能左右逢源。帝王出生总要有种种异象,刘邦出生时也不例外。据说他的母亲有一天因事外出,要走很长的路,感觉有些累了,就靠在湖边的一棵大柳树上睡着了。刘母梦到一个神人和她交媾,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刘邦的父亲刘公见刘母很久没回家,便沿途去找刘母。此时天气没有一点变化,但是刘公却看见刘母周围云雾缭绕,其间更是电闪雷鸣,好像还有一条龙在里面翻腾。过了一会儿,云雾消散,刘公赶紧跑到刘母身边。此时刘母还在睡觉,他叫醒刘母后,问起刚才的情况,刘母只说梦到了一个神人,其他事情都不知道。刘公听后暗暗心惊只好带着刘母回到家中。不久,刘母就发现自己怀孕了。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这个孩子鼻子很高,长得很像龙,左腿上有72颗黑痣,贫苦人家生得麟儿自然是万分欢喜。刘母之事虽然载于正史,但这是不可能的。无非是想表达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的意思。当然,也有可能刘邦不是刘氏后代,而是他的母亲外遇后生下的。刘邦本名刘季,他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称为“季”,和李老二、刘老三之类的称呼没什么分别。刘邦称帝之后,觉得这名字实在不雅才将刘季改为刘邦。长大后的刘邦聪明伶俐,胸襟开阔,宽厚仁爱,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可是刘邦不爱干活,这让家里人非常无奈。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大街上溜达。虽然他的哥哥们不以为意,但是两个嫂嫂慢慢就不愿意了。刘公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索性让3个孩子分家。刘邦仍旧不在乎,饿了就到哥哥家吃饭,虽然嫂嫂不太愿意,但是碍于情面也不好说什么。不久,刘邦的大哥去世了。大嫂拖儿带女,生活着实不易。刘邦也不管人家嫌弃与否,仍旧每天去大嫂家吃饭。有一次,刘邦呼朋唤友到大嫂家吃饭,大嫂想到自己孤儿寡母本来就不容易,还要管小叔子的朋友们吃饭,不禁落下泪来。她见刘邦来后,故意刷锅洗碗弄出响声,意思是我家已经吃完饭了。刘邦看到墙角还有不少饭菜,也明白怎么回事,长叹一声便离开了。刘邦称帝之后,封大哥的儿子为羹颉侯,“颉”的意思就是没有饭了。虽然好吃懒做,但刘邦的一句话却让萧何震惊不已。有一次,刘邦到咸阳服徭役,有幸见到始皇出巡,他看着威风八面的秦始皇,不禁叹了一口气说道:“大丈夫生当如此!”这句话充满了羡慕的口吻,可能很多人说过,但是能将之变成现实的却只有刘邦。刘邦虽然生性豁达,放荡不羁,却经常表现出豪侠仗义的气概,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和他交朋友的原因。萧何非常赏识刘邦,决定给他安排个职位,于是便推荐他当泗水亭的亭长,没过多久刘邦就通过了考核,正式上任。亭长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村长,负责10里之内的事务,如治安警卫、缉捕盗贼、治理民事,等等。工作完成得好是其义务,出现纰漏就是亭长的责任了。虽然事务繁多,但是亭长是没有薪资的,只是拨给一块田地,由官府派人耕种,收成如何,只能看上天的意思。若有事外出或需要花销,就要向县中长吏要钱,每名长吏要给钱。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亭长向长吏要钱,其难度可想而知。刘邦在当地还算有些名声,倒也没有什么人为难他,他每次向长吏要钱,都能要到手。萧何知道他生活艰难,每次都多给他钱,这份情意刘邦一直记在心里。从今天讲述的历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当年的萧何在刘邦起家的过程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读者们对于这样的一段历史还有什么其他的意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我们的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