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疫苗是否适合白癜风患者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4325617.html有人问:吕后那么残忍地杀死了戚夫人,在刘邦死后还大肆夺权,差点取代了大汉江山,为什么刘邦不提前把她杀掉?有趣的话题。但把背景搞清楚之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只了解吕雉杀韩信、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杀彭越、大权独揽等“横切面”,不了解吕后成长、发展、掌权的纵向“奋斗史”,产生这样的困惑,很正常。吕后和刘邦的“关系史”,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刘邦结婚到起兵造反之前。这时候,两人是什么角色定位呢?1.刘邦是大叔,比吕雉年长大约20岁。2.刘邦农民出身,整天流里流气不种地,属于出名的小混混;吕雉出身名门,老爹吕太公,山东人,有一定地位,为躲避追杀,举家迁往沛县,是县令的贵客。3.刘邦未婚,此时却有了一个儿子(后来的齐王刘肥),有个相好的曹氏,却不打算娶人家(也可能曹氏已有家室);吕雉还是个黄花大闺女。4.刘家穷,吕家富,刘邦贫,吕家贵。5.刘邦穷得连名字都没有(当时叫刘季,“季”只代表排行);别说汉代,到明清都有很多女性没名字,吕雉却有名有姓,原因无他,吕家有地位、有文化。6.刘邦走的是“黑道”路线,吕家走的是“白道”路线……无论从哪个方面对比,刘邦娶吕雉,都是天上掉馅饼,走了狗屎运。吕雉为什么非得嫁给刘邦这么个小混混呢?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吕公来到沛县,目的是躲避仇敌,但仇敌也可能追过来啊。所以,他觉得光投靠县令还不保险,有必要拉拢黑道势力。既有官方身份“亭长”(相当于派出所长兼驿站站长)、又有黑道色彩的刘邦,自然成了拉拢的对象。不仅如此,他还把另一个女儿——吕雉的妹妹吕鬚(音须),嫁给了另一个社会人物——屠狗为生的樊哙。此人后来也是大汉开国功臣。俩女儿都嫁了这样的女婿,目的十分明显。二是吕公认为刘邦面相奇伟,必成大器。千万别小看了这一点!为什么后来刘邦十分冷落吕后,吕后却对刘邦十分顺从?这是很重要的原因。老爹的预测应验,老公成了皇帝,让吕后不仅对老爹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彻彻底底地相信刘邦真的“不是人”。这种心理之下,她对刘邦逆来顺受,戚夫人怎么挑事儿,她在刘邦面前都不敢反击,基本以卖惨为主;这也让刘邦找不到借口杀她或者废掉她。闲话少叙,老大叔娶了小萝莉,吕雉一肚子委屈,还是给刘邦生了一子一女。但惊险的还在后头。第二阶段:刘邦起兵之后,到楚汉战争结束。这一阶段,决定了刘邦只要稍微有点人性,就不可能杀吕后。而在史书中,尤其是秦末起义阶段,刘邦在起义将士中的定位,是“忠厚长者”。起义军实际领导人项梁(项羽的叔叔)牺牲后,“名誉主席”楚怀王趁机夺权,在准备大举攻秦时,项羽非要西征,但楚怀王认为项羽残暴,攻打秦朝的老窝——关中,需要一个“忠厚长者”,于是派了刘邦。战争中不可能不杀人,甚至刘邦也会偶尔滥杀,但他并不残暴,相对比较忠厚。这是他不杀吕后的性格因素。当然,在这一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刘邦的忠厚性格,而是吕雉的付出。刘邦的身份是亭长,也算公务员身份,他自己是没有动力造反的;最终起兵,应了那句话:时势造英雄。他奉命押送役夫去骊山服役,半路人都跑了大半,这么下去,就算到了关中,也是死罪,于是喝了一顿散伙酒,一拍两散。有十几个兄弟不愿走——估计也没地方走,秦朝法律严苛,回老家就是找死。于是在芒砀山落草为寇。他们落草,家里人可遭殃了。毕竟那时候秦政权机构运行正常,消息传到沛县,衙门当时就把吕雉给抓进监狱了。这是吕雉第一次因为刘邦而蹲监。所幸当时秦朝的统治已经不太稳固,官员多在观望以图自保,加上萧何等人的营救,吕雉才没吃多大亏,后来被放出来了。随后就是秦末大起义的乱局,兵荒马乱,天下糟糕成一团。刘邦带兵打仗,脑袋别裤腰带上,在成为汉王之前,他是没有条件把吕雉和儿女带在身边的。秦亡之后,又是四年的楚汉战争。这一段,吕雉遭遇更惨。刘邦杀入关中,后来不得不屈从于项羽,项羽分封时,把他封为汉王,占据巴蜀、汉中。这期间,吕雉和刘邦的子女都在老家江苏。刘邦不甘心,出汉中,占关中,一路从西杀到东,占领了项羽的老家彭城(徐州)。此时项羽大军在山东陷入和齐军的拉锯战。杀回老家了,你倒是抓紧把老婆孩子接来啊,他不,西楚都城美女太多,刘老头乐不思蜀了。所以三国蜀主刘禅乐不思蜀是有遗传基因的,都是一家人。项羽从山东撤出3万精锐骑兵,杀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56万大军一溃千里。发现自己必须逃了,这才想到去接老婆孩子。哪接得上啊,兵荒马乱的,吕雉他们发现事情不妙,早跑了。所幸,溃败的路上,刘邦遇到了和吕雉跑散了的一子一女,夏侯婴把孩子抱上车,被刘邦踢下去了好几次,因为后有追兵,人多了,马车跑得慢。吕雉就没那么幸运了,和刘邦他爹一起,被项羽俘虏了。这俩人成了项羽的棋子。有一次项羽发怒,要挟刘邦,把刘太公绑在案板上,准备烹了。刘邦说:“当年楚怀王让我们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若烹你爹,别忘了给我一杯羹。”气得项羽差点把刘太公真烹了。项羽残暴,这事儿绝对干得出来,他不仅烹过人,烧过人(汉将纪信),还曾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降卒。当时刘太公真是命悬一线,后来还是那个项伯——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项伯,劝了几句,项羽这才罢手。吕雉就在边上看着呢!估计都吓尿了。别的不说,单单蹲监、当人质的这两段经历,就是吕后巨大的政治资本,也是刘邦从人性上不忍杀她的重要原因。但刘邦是政治家,可以不讲人性。所以,我们看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刘邦称帝到去世。在楚汉战争到刘邦去世之前,吕家积累了巨大的政治资本,盘根错节,势力极大,甚至可以和刘家平分秋色了。核心人物,自然是吕后;她的左膀右臂,是妹妹吕鬚和妹夫樊哙。刘邦去世之前,为什么曾经下令杀掉樊哙?未必没有借此削弱吕家势力的心思。好在奉旨杀樊哙的陈平多了个心眼,没有直接杀,而把樊哙磨磨蹭蹭往回押,果然如愿——没等樊哙回来,刘邦咽气了。吕鬚和樊哙,一对夫妻,都被封侯,这种情况历史上极为少见。多数情况是丈夫封侯,妻子被封个一品夫人之类的,就不错了。封侯就有封地,了不得。吕后的兄弟、侄子们,在楚汉战争中也有军功,战后封官进爵,不容小觑。刘邦兵败彭城之后西逃,第一站就是投奔了自己的小舅子。这种情况下,刘邦为了新宠戚夫人,杀掉吕后,简直就是开玩笑。就算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大汉开国之处,只要封侯、封王,就有封地,甚至手握兵权,杀了吕后,吕家有兵权的将领很可能造反,而这时候,韩信、彭越等藩王,还都握有兵权呢。真正的威胁未去,却“夫妻相残”,显然是自寻死路。别说刘邦对此看得明白,吕后也很明白,所以极力帮助刘邦杀功臣;刘邦死了之后,才开始对戚夫人下手。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壹点号高了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