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心典“丰沛收,养九州;丰沛歉收,养活徐州”。在丰县流传已久的谚语,一方面说明丰、沛县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另一方面也说明丰县人有点小小的夜郎自大,有点小小的孤陋寡闻,有点小小的井底之蛙,有点小小的小农意识。但更凸显出丰县人爱家乡的殷殷之情。“南京到北京,丰县在当中”。爷爷这么说,爷爷的爷爷也这么说,其所蕴含的情愫如出一辙。由于如此的爱家,所以丰县人也恋家,认为丰县就是天下最好的地方,所以以前很少有人外出谋生。人们说的热土难离描述丰县人再恰当不过。但是毕竟丰县不是世外桃源,近年来外出务工,求学,经商,旅游的人逐渐增多。一亩三分地也就不再坚持。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会有丰县人的身影,丰县人在为祖国的大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县人好客,酒风也正。有朋自远方来,一定是醉着回去。酒桌上,以前生活拮据,主人让酒,敬酒,都是自己不喝,端给客人喝,怕客人喝不足而不能尽兴。现在不差钱了,自然也不差酒,现在敬酒都是大杯,一杯有二两、三两,自然是先干为敬。然后陪酒的人轮流上阵,酒过三巡,客人没有一斤的量,就要大醉了。客人如果海量,然后回敬,来来往往,每人往2斤里奔了。丰县人好酒,但是本地酒不怎么多喝,九十年代初,丰县的泥池酒曾风靡全国,在北京都是钢钢的,以后每况愈下,现在销量也不怎么好。丰县人好客,美食自然也多。羊肉水煎包、帝王粥、芝麻烧饼、油茶、油炸金蝉,五香狗肉,五香驴肉是丰县独具特色的饮食,有关这些饮食的传说和文化源远流长。我个人首推地锅系列,尤其是地锅鸡,吃起来就是解馋,还有伏羊节里来吃伏羊,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丰县人好学。“头悬梁,锥刺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丰县人。要想诀别父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只有勤奋苦读,自然每年都有大批的学子考入全国重点院校进行深造。因为一个汉刘邦,丰县人自豪了二千余年。刘邦出生自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故址为丰县古城中阳里,现为文庙,自此两汉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古迹和传说。有堂皇精致的汉皇祖陵、古朴典雅的孔文庙、塔湖相映的凤鸣园,以及凤凰嗉、萧何宅、龙雾桥、邀帝城等一大批汉文化古迹。如果你对汉文化感兴趣,来丰县是必须的。当然附近有曲阜的三孔,也可一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预测下一个拿诺奖的实力作家一个是贾平凹,另一个是赵本夫,当然赵本夫是土生土长的丰县人,丰县还有一个刘本夫,文章写得也了得,由此也可看出丰县人的文学功底还不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