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这是多少功臣在被杀前的感叹。《三国演义》中经常拿刘备和他先祖刘邦对比。一个是亭长出身,一个是“织席贩履”之徒。那就拿刘邦来做对比好了。图片来源网络首先,有人可能会说,你看刘邦那么大杀特杀功臣,比如,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等都被他杀。这我不能否认,但问题是,你看跟着刘邦起家的那一伙人,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哪一个被杀了。刘邦起家依靠的就是沛县帮,他对这些老伙计也是相当好的。萧何,汉初三杰之一,一直当丞相直到汉惠帝三年才去世。曹参,战争年代“身披七十创”,萧何死后继任丞相。曹操就自称他是曹参的后裔。樊哙,刘邦的贴身保镖,和刘邦还是连襟,也是在刘邦死后好几年才去世的。夏侯婴,一直做他的老本行车夫,汉文帝八年去世。夏侯淳。夏侯渊都是他后裔。周勃,他也当过丞相,文帝时才去世。他的儿子周亚夫还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首功之臣。还有一人,卢绾是刘邦的发小,最后也是在沛县帮地位最高一个被封为燕王。如果不是自己作死要叛乱,刘邦是不可能动他的。毕竟这些人和他自己一起出来创业的,一起从无到有拼打出来的。对于刘备来说关羽、张飞的地位相当于曹参,周勃,诸葛亮相当于萧何张良。刘备的先祖刘邦都没有杀这些人,何况以宽厚待人著称的刘备了。图片来源网络再者,他姓刘,如果最后刘备统一了中国,那么在西汉灭亡几十年后东汉复国,东汉灭亡几十年后季汉又复国,那中国的人都会认为刘家天下的正统性将不可动摇,其他姓氏根本当不成皇帝,皇帝只出现在刘氏家族。别人杀功臣是为了维稳根基或者给后代留下后患祸根,他要杀功臣只会给自家正统性抹黑。刘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威望,影响力在当时远高于诸葛亮,关羽张飞。看看北方有多少百姓主动愿意追随与他就知道了。《三国志·先主传》评曰:“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图片来源网络最后,就是时间的原因,刘备称帝是已经过了六十岁,我们先来看看曹操平定北方用了多少年,从公元年迎接汉献帝起,到公元年占据荆州,不算之前赤壁之战和平定关中之战大概用了14年。孙策平定江东用了3、4年时间。从当时他们的对手看,前前后后的时间加起来差不多18年,到了那时候刘备已经80多岁了,况且关羽比刘备的年龄还大,张飞估计就是小也得70多岁了,都七八十的人了,还有用的杀吗?诸葛亮比刘备比小20岁,也就是60岁。而且刘备白帝城托孤就能看出来对诸葛亮的信任。图片来源网络少时初读三国时,会觉得蜀国英雄,魏国恶毒,为蜀国后期的英雄末路感到惋惜,高中时看拍的电视电视剧会觉得刘备虚伪,诸葛亮愚忠,曹操雄才大略,司马懿智谋非凡。大学以后再读三国,和史书文献联系自身经历,才发觉刘备之坚韧顽强,为理想为友情的奋斗。诸葛亮力缆狂澜,为心中之志向以及知遇之恩的忠心报国。还有蜀国上下在逆境中求生存,甚至差点翻盘的决心。图片来源网络史书一般都是对成功者着墨较多,但是像蜀汉这样流传下来的英雄故事这么多的还是比较罕见的,也是因为他们有独到之处,符合古往今来很多人们心中所向往仁君明主,忠臣义士,名将良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