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店等徐州37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

窑湾镇、安国镇、刘邦店、庙道口……这些地名,是徐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也是人们的乡愁所系。近日,徐州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史志办公室六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徐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把包括“徐州”在内的37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徐州历史底蕴深厚、地名文化丰富,此次将一些文化价值丰富的地名列入保护名录,对于弘扬地名文化、留住美丽乡愁具有重要意义。37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专门设立地名文化保护专章,明确要求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保护名录等。按照《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今年4月份,徐州市启动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评定范围为专名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较高的古城(包括市级、县级古城)、古镇、古村落。“前期,各县(市)区结合地名的词语文化特色、实体文化特色、认可度、知晓度、珍稀性、续用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申报推荐,共收集了70个地名。”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张华说,收集上来的地名从时间因素、文化含量、影响程度、传承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了联合会审、评定打分,经过专家研讨论证、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了37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这37个地名时间跨度长、经典文献记载频率高,体现了徐州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现了徐州的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纵横维度广泛的知名度。”评定专家之一、江苏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赵明奇表示,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的开展,对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地名文化和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地名都沉淀着历史深意据了解,此次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的37个地名,分为古城、古镇、古村落三类,每个地名背后都沉淀着历史深意,延续着文化符号。就拿纳入古城类地名文化遗产的地名“徐州”来说,就得名于春秋时期。张华介绍,徐州为古九州之一,因位于黄淮平原、地势起伏较舒缓而得名,《晋书·地理志》记载:“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古老的地名里还蕴含着优美的历史故事。公元年,洪秀全带领太平军北伐,因住处有一棵古柳,柳下一泉,柳垂千丝、泉突净水、景色静美,遂留下了“柳泉泉上柳千丝,泉柳柳下泉万缕”的诗句,柳泉镇因此成名。地名除了蕴含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外,也是实体文化的记载和象征。二坝隶属于丰县大沙河镇,因原有黄河北岸第二道防洪大堤而得名。隶属于沛县安国镇的庙道口,则得名于隋朝,因为当时是水陆交通的大渡口,因庙宇多而得名。张华介绍,此次评定出的37个地名有由姓氏移民定居后形成的金刘寨、吴邵,有以地貌特征来命名的吕梁、二坝,有古城址演变而来的垞城、石户城,有为纪念名人而命名的汉王镇、刘邦店等。“37个地名均是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较高的地名,理所应当是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值得我们及子子孙孙珍视。”张华说。老地名要保护新地名要规范此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的评选和发布,让徐州这些地名再次引发了公众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