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一语揭穿刘邦的虚伪,张良听懂得善终,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www.znlvye.com/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这是一名叫吴涉的高人对韩信所说的话,他的意思就是说韩信是楚汉相争最重要的一个砝码,韩信靠近哪一方,哪一方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这句话是相当正确的,秦朝末年的天下最终的格局是“楚汉争霸”,而不是一部分人认为的“三足鼎立”。韩信确实是军事上的天才,但他绝对不可能成为刘邦项羽,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韩信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勤部队。刘邦手下的萧何可以说是“最强奶妈”,无论多难打的战役,他总是能够保证大后方的供给。虽然《史记》中关于项羽的后勤部队没有记录,但贵族出身的项氏集团的后勤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而韩信则不然,从他一开始依附项羽没有受到重用,再到后期在沛公营中大显身手,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后勤部队。可以说韩信在当时是相当尴尬的存在,他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否则在夺得了齐国之后就不会逼迫刘邦封他为“齐王”,但是他又没有称霸天下的实力,不然历史上就要出现最早的“三国”了。韩信在摇摆不定中还是选择了刘邦,刘邦正是凭借着韩信这一利器,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吴涉对韩信所说的话远不止分析局势那么简单,他在本质上揭露了刘邦的虚伪,或者说同样揭露了项羽的虚伪,虚伪是所有成功者的通病。在韩信要求被立为齐王之前,刘邦其实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实际上不想让韩信插足齐国,否则自己将很难压制得住韩信。为此,在韩信攻打齐国之前,刘邦就重用了他手下的谋士郦食其,让他去游说齐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实际上是对韩信的一种压制。公元前年3月,田横击败项羽所立的齐王田假,将齐国的地盘收回了自己囊中,并且另立了田广为新的的齐王。两年之后,刘邦开始觊觎齐国的土地,于是他听取了“高阳酒徒”朝中的文士郦食其的建议,派郦食其前往齐国游说田广、田横等人,希望能够将摇摆不定的齐国纳入自己的囊中。刘邦出兵据守太行要道敖仓,而郦食其孤身一人前往齐国,但谁能料到这竟是君臣二人的生死之别?郦食其来到齐国之后便对田广说:“王知天下之所归乎?”齐王回答说:“我不知道,先生。”郦食其告诉他:“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郦食其的意思相当简单,他就是想告诉摇摆不定的齐王田广、田横等人:站好队非常重要!面对田广等人的疑问,郦食其首先就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天下必定是刘邦的!随后郦食其便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理由:第一,当年项羽与刘邦合作灭秦时,约定先进先入咸阳者为王,但在刘邦率先进入了咸阳之后,项羽却单方面毁约,只将刘邦封为汉中王,他失信于天下人;第二,项羽灭秦之后大肆屠戮,而刘邦却与百姓“约法三章”,此是项羽不仁与天下人;第三,项羽虽自诩英勇,但私底下做不到赏罚分明,而刘邦却能得天下英才用之,此是项羽不义与天下人。刘邦虽是沛县小吏出身,但他有大信、大仁、大义的品德,而项羽只是徒有匹夫之勇的莽夫,如此比较之下,天下必定不为项羽所有,而为沛公所有!田广等人听完这番话之后心悦诚服,于是他们不再对刘邦的汉军采取对抗的姿态,而是整日与郦食其饮酒作乐,齐国的七十座城池在兵不血刃之中被收入汉军囊中。郦食其此时被齐王等人奉为座上宾,但他却不知一场大祸马上就要降临,淮阴侯韩信的昏聩之举使他命丧当场。在郦食其出发说齐之前,刘邦便派韩信在齐国附近驻扎,好在郦食其失败之后跟齐国来硬的,但没想到韩信在不久之后就惹出了大祸。“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韩信眼看郦食其就要说齐成功,他当下便听从了谋士蒯通的建议,向齐国发起了进攻。面对韩信这样的对手,齐国自然毫无招架之力,于是谋士郦食其便遭了殃:他被齐王田广扔进大锅煮熟了!但韩信此举有着他自己的一套逻辑:他原本以为郦食其无法说齐成功,自己在攻取了齐国之后好以此为筹码,向刘邦讨要自己的政治资本。但可惜的是,韩信的谋士蒯通给韩信出的是昏招,韩信在血洗了齐国之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弄假成真地被刘邦封为了“真齐王”。此时的楚汉争霸已然进行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韩信即便是再让刘邦不满,也要等到打完仗再说,于是刘邦派了自己的心腹曹参到齐国监督韩信,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但历朝历代,“秋后算账”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刘邦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便开始找韩信的麻烦,韩信最终被丞相萧何与吕后设计杀死。韩信在临终前还顺带坑了他的谋士蒯通:“早知道就听从蒯通的建议,也不至于身死人手。”但当年占据齐国的韩信果真能够成功实现“三足鼎立”吗?以韩信的后勤以及声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韩信死前的遗言除了坑队友之外,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观刘邦的谋士张良,早已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透透的了,他在刘邦攻打楚国之时,便对韩信有过相当可观的评价:“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韩信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即便是这样他也只有军事上的才华而已,“独当一面”的将才非韩信莫属,但论统领天下的帅才,恐怕韩信还是不够格的吧!刘邦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之所以对韩信的不自量力一忍再忍,只不过是这颗棋子尚有用处罢了,一旦自己创业成功之后,所有积压在内心深处的不满与猜忌便全部显露出来了。刘邦的虚伪早在当年楚汉争霸之时便被一语揭穿:秦朝末年的天下,无非是刘邦与项羽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任何人想要插一脚都将自食恶果。刘邦所谓的“约法三章”与“任人唯贤”等等事迹,不过是在黎明到来之前的蛰伏与隐忍,天下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这般虚伪。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的韩信惨死,而悟透了这个道理的张良却保全了自己,不得不令人深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