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众所周知,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就开始疑神疑鬼,诛杀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以防他们谋权篡位。而萧何作为从沛县就开始辅佐刘邦的文臣,一直为刘邦出谋划策、披荆斩棘,在军中和朝中积攒了不少人心,他最终也难免成为刘邦猜疑和嫉妒的对象。然而此人却极其聪明和圆滑,不惜毁损自己的名声以摆脱被封杀的命运,直至刘邦死后,才又开始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
刘邦萧何原是沛县县吏,与沛县亭长刘邦是同乡,秦朝末年,他眼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于是义愤填膺,加入到刘邦的起义中,成为刘邦不可或缺的智囊,在楚汉战争中,是他出谋划策逼死项羽,为刘邦扳回决定性的一局,他也懂得识人用人,亲手挖掘了韩信这号人物,他借鉴前朝的书籍律令,为汉朝制定了合适的法律与律令,他阅览群书,掌握了全国山川河流的地图,数次为战争掌握先机,并且坚守后方,调度粮草,在危急时刻安抚各诸侯,为军心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张良、韩信合称为“汉初三杰”。
萧何汉朝建立后,萧何被封为宰相,食邑万户,位列众卿之首,他担任着治国之责,权利也越来越大,这引得刘邦暗暗不满,总想找个机会打压他。而萧何又没有犯什么错,刘邦只能对他采取捧杀的计策,先是找各种理由给他和他的父子兄弟们更多恩宠和封赏,让人们觉得他无功而受禄,又给他安排护卫队,表面上是保护他,其实是防备他,更是为了增加他谋反的机会,以便等到时机成熟时给他安插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而萧何并不是居功自大的人,他早就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在查觉到异样之后,开始变得谨小慎微。
萧何西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亲自上前线平定淮南王叛乱,他把战略后方关中地区交给萧何来管理。于是萧何又开始安抚百姓、提供军需、调给粮饷为刘邦做坚强的后盾。尽管萧何这样的尽心尽力,但刘邦对他依然不放心,他担心自己不在时萧何在后院起火,还担心萧何功劳太大掩盖了自己的功劳,就一直派人监视着萧何,监视的人却听百姓夸道:“萧相国德艺双馨,一心为民,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老百姓的父母官。”就如实告知刘邦,刘邦听到后醋意大发,心里很是不平。
刘邦这时,萧何意识到自己即便是再如履薄冰,也不能消除刘邦的顾虑,如果再不行动马上会有灭顶之灾,于是干脆自毁名声,也算是成全刘邦了。在门客的建议下,他故意用极低的价格强买民田民宅,再以高价卖出,获利数千万,借此给自己安上一个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的罪名。这引得百姓们怨声载道。不久,骂声便传到了刘邦耳里,刘邦窃喜,以为自己抓住了萧何的把柄,他自认为,萧何的贪污腐化正说明了此人没有宏大的政治抱负,要不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刘邦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觉得身边没有了威胁,便决定不再针对萧何,摆叛乱后,回京的路上遭遇民众群体上书萧何贪污受贿、强买强卖,要求刘邦主持公道。
刘邦刘邦表面上很生气,说回去一定要严惩萧何,心里却十分得意。刘邦回京后,萧何自己送上门去拜见,刘邦把累积成山弹劾奏折拿给他看,还故作生气地说:“朕的丞相,朕把江山交给你治理,你就是这样造福百姓、安守后方的呀,你真让朕失望!”于是象征性地将他关进大牢,对于贪污这件事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追究,轻查慢检之后便将萧何放了出来,并让他亲自去向百姓道歉,返还侵占的田宅。自此以后,萧何就没有受到过政治冲击,也对国事沉默起来。刘邦死后,萧何尽心尽力辅佐汉惠帝刘盈,主张黄老之术,并制定了汉律九章,老年得以善终,死后被封为文终侯。有人说,贪污之所以在中国数千年没有绝迹,就是皇帝有意培养它,手握大权的臣子一旦把注意力放在贪污上,他就再不会有当皇帝的野心。”身处封建王朝时期,做官学会“有善归主,有恶自与”,时时展示“自污的能力”,反而能让皇上安心,让同僚安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智慧。位极人臣,能做到萧何这样,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