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我恨透了丰县那帮孙子

都在说刘邦故乡是丰县,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刘邦对他这个故乡,几乎也是恨之入骨。

《史记·高祖本纪》开篇:“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因为对这句话的解读不同,曾经也引发刘邦故里之争。唐代史家颜师古注:“沛者本秦泗川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也就是说沛县属秦泗川郡,丰只不过是沛的郊区自然村落。但这说法后来遭到质疑。我们不陷入学术泥沼,只采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史记》中这句话中的“沛”是指沛郡,也就是原秦朝的泗川郡,汉初才改名为沛郡,而泗川郡下辖沛县(也称小沛)和丰县,刘邦就是丰县一个叫中阳里的地方的人(现在属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

本来刘邦是出生在江苏的丰县,甚至是在丰县长大的,为何他不承认自己是丰县人,非要说自己是沛县人呢?

强调一下:按《史记》说法,刘邦的故乡,迄秦汉至今,都是丰县。《史记》作者,大名鼎鼎的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断不至于在汉高祖老家这事上开玩笑的。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恨他的故乡呢?不是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没错,刘邦其实跟项羽一样。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之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他说过著名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汉书·项籍传》作‘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而刘邦当皇帝后回乡,喝多时对家乡父老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酒后吐真言,刘邦说我虽然定都关中,死后也是要魂归故乡的。

哪里看出他恨故乡了?

别急。《史记》上说,刘邦回乡,是在他上位的第十二年,这年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在沛郡的蕲县打败了黥布,准备回长安时,“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划重点,他“回”的是沛,请乡亲父老吃喝也是在沛,说他将来魂归之所也是沛,而不是丰。

而且,他紧接着又作出一个皇恩浩荡的决定:“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当年我是以沛公的身份干革命的,最后成功夺得天下,今天我决定,就以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王室或受封公侯收取赋税的私邑,也叫采邑、食邑),并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和徭役,不是一代两代,而是世世代代,直到永远。

看到没有,根本没有丰县啥事。

刚才不是说汉初泗川郡被改为沛郡了吗,刘邦说的“沛”会不会就是沛郡,既包含沛,也包含丰。

不可能。因为,当他在沛呆了十多天,最后终于要走的时候: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沛县父老乡亲都跪下去,为丰县百姓哀求刘邦说:沛县赋税被免了,但丰县还没免,求陛下可怜可怜,把他们的也免了吧。

这足以说明,虽然丰、沛同郡,但刘邦回乡就是不回丰,皇恩浩荡泽披天下,就是不披丰,为什么?

他自己说出了原因,那是埋藏在心底的恨: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丰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当然不会忘记。只是当初丰人居然跟着雍齿反叛我,我才无法原谅。

说到刘邦我们都想到他的一个称号“沛公”,他所有的事迹都是和沛县有关系。比如说他在沛县当亭长,他在沛县认识的萧何、曹参等人,就是他和吕后结婚也是发生在沛县的事情。

他起义当然也是带领着沛县的老乡起义的了!

这个问题相关学者还是研究过的,大部分人认为刘邦是生于丰县,长在沛县,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他是生活在沛县的。

相对来说他对沛县更有感情!

所以,他说沛县是他的家乡没有问题。同时,丰县是他祖辈生活的地方,是他出生的地方,其实丰县比沛县更像是他的家乡。

但是,刘邦对丰县是没有感情的,他以是自己是沛县人为骄傲的。

为何刘邦对丰县不友好呢?

这是有原因的,刘邦在起义的时候,丰县和沛县两个地方都是刘邦的地盘。在大秦派大军来灭刘邦的时候,刘邦把丰县给了雍齿来把守。这个雍齿本来就是沛县一代的豪侠,他是看不起刘邦的。刘邦也是看着他有威望,才给他守丰县的。

但是,没想到敌军刚到丰县,雍齿就率领丰县的父老乡亲投降了。刘邦知道后很恼火,他要把丰县给打下来。

这个时候还是雍齿把守丰县,只不过雍齿的主人已经不是刘邦了。

雍齿带领丰县的人攻打刘邦,守护丰县城。刘邦好几次没有把丰县给打下来,甚至刘邦差点把命给扔到这里。最后,刘邦生了一场大病,觉得自己的能力是打不下丰县来的,若是想要拿下丰县,就必须要靠外援。后来,他是找到了项梁,从项梁这里接了五千人马,就是这些人帮助刘邦把丰县给拿过来的。

之后刘邦就投靠了项梁!

丰县重新归入刘邦麾下侯,雍齿兵败就逃跑了。所以说雍齿这个人是刘邦此生最为痛恨的人,刘邦时刻都想要杀了他。不过,我们知道的是,刘邦最后把雍齿给封为了侯。

为何要把这个叛徒给封为侯呢?

雍齿还是很能打的,在楚汉争霸的时候,他又投奔了刘邦。刘邦没有杀他,让他戴罪立功。到了刘邦建立大汉,封了一些侯之后,有一些没有被封的人,他们上来想要造反了,造反的理由是刘邦封给别人的土地太大了,动辄万户侯,若是这样封下去,封到他们可能就没有土地了。

所以,这些人对刘邦绝望了。

这个时候张良告诉刘邦,赶紧找一个你最痛恨的,还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人,把这个人封为侯,这个叛乱就能平息了。

刘邦就把他最痛恨的雍齿给找来,封了雍齿为侯。大家一看,刘邦最痛恨的雍齿都封为了侯,自己难道还不如雍齿吗?

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比雍齿强,所以,也就不反了。

刘邦就是用这个雍齿平息了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乱,说到了这里,我们肯定知道为何刘邦如此对丰县没有感情了吧。他痛恨丰县的人背叛过他,更痛恨背叛过他的雍齿。拿丰县的人和沛县的人相比,可以说刘邦的天下就是沛县人给他打下来的。

这个情况下,刘邦当然承认自己是沛县人,而对丰县没有什么好感了。尽管说他是出生在丰县,他的祖辈也是生活在丰县。

《史记》中写,听到刘邦提起家乡人背叛他的事,沛县父老都说,这个我们都知道,丰人太坏了,但再坏也是乡里乡亲,请陛下海量,饶了他们吧。

那么,沛县父老为什么对丰县百姓这么好?因为丰沛相连,所以自己得到好处,也不忘拉兄弟一把?

从常理不难推断,同是龙兴之地,你们占便宜了,我们啥好处都没捞着,丰人能善罢甘休吗?羡慕嫉妒的后面就是恨,一旦恨起来会有什么后果,不难想象。直到上世纪,相邻两地为争一口井而械斗,死伤无数的事都常有发生,所以,与邻为恩还是与邻为仇,沛县父老不傻。

那么,刘邦为什么在他老家这么招恨?

两个可能的原因:不少丰人跟雍齿一样,早就瞧不起刘邦的各种流氓行径;第二,就是当时刘邦势弱,不如站到陈胜、魏王咎那一边。

所谓“熟人眼里无英雄”,刘邦虽成为义军领袖,但他之前在家乡所干的种种,比如吃霸王餐,喝酒不埋单,性骚扰等,乡亲们可全都记着。这样的人要是给他成了,能比秦王好到哪儿去?所以,在他势弱的时候,有机会给他背后一刀,大把人想这么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