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七月,始皇帝嬴政在东巡途中突然驾崩,天下震动。紧接着,正在边疆戍守、备受百姓爱戴的公子扶苏被莫名赐死,年幼的公子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新皇登基,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也就是秦二世的兄弟们,一个接着一个步扶苏后尘,要么被赐死,要么主动请求为先皇殉葬。大秦朝局权力更迭、波云诡谲,韩信隐隐意识到,山雨欲来,天下大势骤变在即。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泗水郡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迎来一场暴雨,困住了一支九百余人的戍卒队伍。这些成卒都是由各县征调而来,奉命戍守边关,正在赶往北部边郡渔阳的途中。狂风骤雨之下,道路泥泞,无法行军。部队若是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依照大秦律法,将以“失期罪”斩首论处。眼看着如期抵达无望,军中两位屯长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鼓动戍卒举事反秦。他们先杀了领军的将尉,占领大泽乡,在一个月之内,先后攻克蕲、铚、郧、谯、苦、柘等数县,以陈郡陈县为首都,以复兴楚国为旗号,建立张楚政权。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泗水郡本是楚国故地,陈胜、吴广以及起事的戍卒们多是楚人,所谓“张楚”,正是“张大楚国”之意。韩信所在的淮阴县,同样是楚国故地。大泽乡起义的消息支离破碎地传到淮阴,韩信很快意识到,这场起义行动绝非小打小闹,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雨夜里点燃的星星之火,霎时间就会成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正如陈胜所言,“天下苦秦久矣”。多年来大秦暴政在黎民百姓身上所累积的痛苦与仇恨,一夕之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陈胜、吴广一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天下英雄云集响应,各地反秦势力风起云涌。韩信注意到,自己所在的楚地,既是这一轮反秦运动的策源地,也成为反秦之火最为旺盛的核心地带。秦嘉、朱鸡石起兵于郯(今山东省郯城北),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江东会稽(今江苏苏州),英布、吴芮起兵于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北),陈婴起兵于东阳(今安徽天长西北),彭越起兵于昌邑(今山东菏泽巨野县),刘邦起兵于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这些义军都以响应陈胜为名,以“张楚”为号。春秋战国以来,秦、楚之间数百年恩怨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而今故事仍在继续。楚地之外,也不太平—“六国”复活了。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八月,赵国遗族武臣在邯郸自立为王,赵国复国。九月,齐国大族田儋起兵于狄,称齐王,齐国复国;韩广在蓟称王,燕国复国。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十二月,陈胜部将周市领兵进入魏地,拥立魏公子魏咎为王,魏国复国。六月,张良在项梁支持下,拥立韩国宗室后裔横阳君韩成为王,韩国复国。战国末年六国为秦所灭,但数百年的邦国并不可能一夕之间消失殆尽,反秦复国运动一直暗流涌动,六国成为见不得光的幽灵,潜藏于大秦帝国熠熠光辉照射不到的阴暗角落。如今幽灵重见天日,六国王政复兴,刚刚统一不过十年的大秦,一时间危若累卵,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这句话广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韩信耳中。韩信反复琢磨其中滋味,发现陈胜不仅点燃了民众对于大秦的仇恨之火,更煽动起某些危险的东西。天下大乱,一切重新洗牌,正是野心家、冒险家、权谋家孤注掷、铤而走险的时候。乱世将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那个让韩信一展宏图的时机与舞台,究竟在哪儿呢?终于,项梁、项羽来了。江东项氏是反秦势力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项氏一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名门贵族,声名远播。战国时,名将项燕率军抗秦,最终身死国灭,壮烈殉国,他的英雄事迹一直在楚国故地广为传颂。项梁正是项燕之子,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原六国贵族一并编户齐名,成为平民百姓,项梁因杀了人,与侄儿项羽一直蛰居在会稽郡吴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九月,陈胜、吴广起义两个月之后,项梁、项羽杀了会稽郡守殷通,起兵反秦。后来,正在东海郡攻城略地的陈胜部将召平,来到吴县与项梁会面,他假借陈胜名义,封项梁为上柱国(楚国官名,位同丞相),命其西进攻秦。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二月,项梁征发江东子弟兵八千人,从会稽郡出发,北上渡过长江,进入东海郡。韩信所在的淮阴县正属东海郡治下,眼看项梁大军距离淮阴越来越近了,这些日子,韩信依旧常在河边垂钓,面对碧波如镜的水面,他的心却难以平静,一个重要的抉择正在等待他做出。项梁大军途经淮阴时,韩信以一名普通士卒的身份,加入了这支义军。他的行囊极简:一柄青铜剑,一卷兵书,别无其他。临行前,韩信回望一眼溪流蜿蜒的淮阴水乡,远眺荒坡上母亲的坟地,默默地与故乡作别,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少年离家,只身闯荡天下。不待封侯拜相,誓不归乡!秦二世二年(公元前年)三月,在项梁军北渡准水之际,韩信仗剑从军,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他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