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够从一介平民成为皇帝,首先要感谢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什么好时代呢?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刘邦刘邦生于东周末年,东周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之间互相争战,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也从一百多个变成了七个,它们分别是“秦、齐、楚、魏、赵、韩、燕”,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成功灭掉六国完成大一统,因为他自认“功盖三皇、德过五帝”,所以自称为“皇帝”。秦灭六国公元前年,秦始皇嬴政去世,篡改遗诏的胡亥上位是为秦二世,可惜秦二世能力太过平庸,朝政完全掌控于赵高之手,秦帝国犹如脱缰的野马一样开始慢慢失控,没有像秦始皇这样铁血的人来主宰,一般人根本驾驭不了这样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反抗终于首先在大泽乡发生了,被征调前往渔阳戊守边关的陈胜,率领他那些耽误了行程的伙伴们发动了起义,他们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它极大地鼓舞了那些因为出身不好而却怀有雄才大略的人,各地的反秦运动相继揭竿而起。刘邦就是其中之一,刘邦出身平民,他年青的时候连名字都没有,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叫他刘季,用现在的话就是刘老三。刘邦刘邦年青时很崇拜信陵君魏无忌,想必是他也听说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吧,他曾经想到大梁去给信陵君当门客,可惜由于古代通迅不便他没出发时不知道信陵君已经过世的消息,所以他到大梁去扑了场空。刘邦曾经见到过秦始皇巡游天下的军队,当时羡慕的说道:“大丈夫生当如此!”完全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市民,项羽当时说的则是“彼可取而代之”,可见贵族与平民的眼光就是不一样啊。大丈夫生当如此但是刘邦很善于抓住机会,听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之后,刘邦就率人攻下了沛县,并且自立为沛公,这也为他积累了政治资本,要不然后来投靠项羽的叔叔项梁时人家也不能够封他为侯,再慢慢积累战功直至汉王,要不是最后混到了汉王的位置,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刘邦也没有实力与项羽叫板。项羽然后就是刘邦擅长收纳人才为己用,而且当时沛县也确实出了一批人才如萧何、曹参、陈平、樊哙等(后世的朱元璋也与之类似),并且还任用了如韩信、张良等当世杰出人才,而当时的主要竞争对手项羽则有些刚愎自用,这也是刘邦能够取得楚汉之争胜利的基础。最后刘邦应该感谢自己的竞争对手项羽,因为项羽身上还有那种春秋时期残留的贵族精神,有点类似于宋襄公的敌军渡河而不击,比如说项羽在鸿门宴就不想杀刘邦觉得胜之不武等等,以致于最后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刘邦所以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刘邦才能够从一介平民翻身做了皇帝,二千余年帝制以来,唯一能胜过他的也只有乞丐皇帝朱元璋了,五胡乱华时的后赵皇帝石勒就曾经说过,如果他生在刘邦同一时代,他是万万不敢与之相争的,就与韩信、英布等人一起为刘邦打工,刘邦的魅力可见一斑。趣话太宗,说说这些历史王朝中的老二们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还用过两个国号,其中一个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历史上被轻视的五位帝王,第一位对华夏的贡献不次于秦始皇史上得国最正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的装备真的只有一个碗为何汉以强亡?高祖定下的规矩“非军功不得侯”可能起了反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