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南北朝的开创者,其人生轨迹与三国刘备惊人相似!
老刘家的子孙中,两位都有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的晚育且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行为引人注目。他们都在底层开始,其中一位还编过草鞋。
似乎三国时期刘备的剧本让老天爷觉得不够,于是东晋十六国后期,老天爷又重写了一遍,强化了刘裕的故事。这一切都要从他家的家世说起。
很久以前,汉朝刚开国时,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汉高祖刘邦把自己的兄弟和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其中,他把自己的亲弟弟刘交封到了楚国。
在楚汉战争时期,楚国是项羽的领土,首都彭城,是今天徐州的旧称。当刘交被封为楚国的领主后,他自然选择彭城作为他的首都,住在那里繁衍后代。
而他的故乡沛县,其实也是彭城下面的一个县。因此,彭城逐渐成为了刘家的祖地。刘交,是刘裕的先祖。从汉朝开国到汉献帝禅位,刘家一直在发展壮大,彭城刘氏也成为了中原的一大姓氏,人口越来越多。
即使到了三国和西晋时期,虽然天下不再属于刘家,但彭城刘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势力。
在这个门阀世家社会,选官主要依靠推荐,因此,彭城刘氏的族人只要表现出色,就能崭露头角,踏上仕途。从刘裕的直系先祖到他的爷爷,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混得风生水起。
好的,可以混上太守,差一些,也能当上县令。刘裕的爷爷刘靖甚至做到了东安郡太守的高位,统治着今天浙江省西南部的地方。
而到了刘裕的父亲刘翘这一代,一切似乎都在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行。尽管史书对刘翘早年的经历没有太多记载,但据当时的家族背景来看,他的生活轨迹早在出生时就被规划好了。
在古代,世家子弟的生活有着固定的模板,从无忧无虑的童年,到认真勤奋的少年学习,再到按照家族安排步入仕途,最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
这种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然而,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世家子弟的爱情生活。他们无法自由恋爱,只能按照家族的意愿结婚。
就拿刘翘来说,他后来娶了平原郡太守赵裔的女儿赵安宗。这段婚姻虽然也是家族的安排,但它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安排的严格。
刘裕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其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太守级别的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市长,且是地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市长。
可以说,刘裕的出身无疑为他的未来铺平了道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裕后来却沦落到了编草鞋为生的地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了解刘裕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他的坚韧和毅力。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亲生父母,后妈抚养他长大,期间还吃了亲戚家的奶。
而这个亲戚家的孩子,后来还成为了刘宋政权的宗室大臣。这一切看似不幸,但在当时医疗条件有限的时代,女子生孩子本身就面临很大的风险。
因此,刘裕的成长经历更加让他值得尊敬和钦佩。
刘裕的母亲早逝,使得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母爱。而且,由于他并非赵家的亲生子,赵家也不会给他太多资源。但是,刘裕的家族实力强大,他们能够养活刘裕。
随着刘裕的长大,他的父亲仕途顺利,很快就做到了功曹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市委秘书长或市人事处主任。他的父亲只有三十岁,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有望升至郡守级别。
刘裕在十岁的时候失去了父亲,使老刘家的资源锐减。然而,幸运的是,他的父亲在他娘去世后又娶了一位姓萧的女子,她家里有一定的背景。
她父亲是一位县令,她的爷爷曾经官至侍御史。然而,当时的社会观念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不会再给予多少资源。
刘裕自小就历经坎坷,母亲早逝,父亲续弦后又有了两个弟弟。父亲离世后,唯一的依靠就是后妈,她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娘家也没有给予多少帮助。
然而,幸运的是,后妈非常善良,她尽力让刘裕和他的弟弟们长大成人。尽管生活艰难,但她从未放弃他们,这也为刘裕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裕成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白天跟着后妈下地劳作,晚上还要编织草鞋补贴家用。
后妈同样辛勤劳作,白天种地,晚上织布卖钱。这就是刘裕童年时期生活贫困的原因,由于父母早逝,他必须自己耕种编鞋来养活自己。
虽然家庭贫困,但刘裕的家却出身名门。然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刘裕在小的时候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不认识几个字。
后妈虽然尽力让他们兄弟三人不饿死,但无法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为刘裕提供优质的教育。尽管如此,后妈的努力让刘裕得以存活下来。
毕竟,让她饿不死就已经非常不易了。
刘裕经历了多年的磨练,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终于能够独立生活了。然而,由于小时候的经历,他长大后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市井少年,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街溜子。
他不喜欢学习,也不愿意努力工作,整天待在家乡,空闲时遛狗斗鸡,特别喜欢赌博。据说他特别热衷于一种名为“樗蒲”的棋类游戏,有点像现代的飞行棋。
刘裕除了喜欢遛狗斗鸡和飞行棋外,还特别热衷于打架。小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他常常成为他人欺凌的对象,但他并没有因此屈服,而是选择反击。
这种决然的斗志使他在当地成为有名的单挑王,甚至能够独自对抗多人。然而,这种私下间的斗殴不仅帮助他练就了卓越的战斗技巧,而且在他后来的战场上表现得尤为出色。
最令人惊叹的是,他曾经一人追击上千敌人,这无疑显示了他的英勇无畏和战斗才能。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刘裕可能会成为一名普通的战士,但他的人生轨迹却被婚姻改变了。
随着刘裕逐渐成长,他的继母和老刘家的长辈开始为他筹备婚姻。尽管当时刘裕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彭城刘氏仍然有着强大的背景。
因此,在许多长辈的安排下,刘裕最终娶了一个相当出色的姑娘,她就是臧爱亲,家庭背景也非常丰富。她的父亲是郡功曹,和刘裕的父亲职位相当。
对于刘裕来说,迎娶臧姑娘是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结婚前,刘裕整日嬉闹,热衷于飞行棋赌博。但婚后,有了臧姑娘的陪伴,刘裕有了完整的家庭观念。自此,他收敛了玩世不恭的性格,开始思考如何晋升、积聚财富,为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
古人强调“成家立业”,自有其深意。对很多古代男性而言,婚前往往只顾个人快乐,不愿涉及事业。然而,成家后,责任感迫使他们努力工作。
刘裕就是这样的例子。婚后,臧姑娘不久就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刘兴弟。从名字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重男轻女观念,他们希望能有个男孩。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男孩确实拥有许多优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刘裕和臧姑娘的孩子是男孩而非女孩,那么可能就没有南北朝的更迭了。
这并非性别歧视,而只是历史的现实。刘裕建立了刘宋政权,但他在征战过程中未能回家生子,直到四十多岁才有了他的第一个儿子。
刘宋政权因接班人年幼错过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如果臧姑娘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继承刘裕的北伐事业并受益于刘裕的亲自教导,其军事才能将会卓越。
有了女儿后,刘裕改变了不务正业的想法,开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家人安排下,刘裕被介绍给很多权贵,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小官职位。然而,刘裕早年未接受正规教育,几乎不认识几个字,因此即使彭城刘氏为他背书,也没有得到这些显贵们的赏识。
这并不奇怪,因为东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了晋升渠道,但同时也很看重家族名誉。在推荐人才时,他们更倾向于有才华的人,像刘裕这样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人,他们自然不愿意推荐,甚至给钱也不行。
在当时,有一个名叫王谧的人,他是琅琊王氏出身,与东晋开国功臣王导有亲缘关系。尽管刘裕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王谧却对他的气质和才能非常欣赏,甚至预言他将来会成为一代英豪。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王谧的这番评价是出于真心的欣赏,还是仅仅出于对彭城刘氏的尊重。尽管如此,王谧对刘裕的赞赏并未让他推举刘裕做官。
刘裕在转了一圈之后,仍未获得任何官职。当时,大人物的举荐是大部分人获取官职的唯一途径。然而,就在刘裕寻找第一条路的同时,东晋内部的农民起义正在逐渐升级,到了王朝末期。
由于东晋军队战斗力一直较弱,在镇压农民军方面一直进展不顺。
刘裕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他相信自己在家乡的强大战斗力,并且擅长一人对抗多人。他认为这种技巧在战场上同样适用,因此他决定参军,希望通过军功改变自己的命运。
借助家庭关系,刘裕被推荐给东晋将领孙无终,成为了他的司马。此时,刘裕已经三十多岁,人生已经过半。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各种荒唐的生活,直到他娶了臧姑娘,才开始专心致志地追求事业。
刘裕参军后,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凭借军功步步高升,最终篡夺了整个东晋王朝的皇位。
他的早年经历告诉我们,他与东汉末年的刘备非常相似。刘备早年丧父,只能编草鞋度日,但他的家庭仍有些势力,可以推荐他去学习和做官。
刘备和刘裕的命运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年轻时都放荡不羁,刘备喜好声色犬马,刘裕则热衷于斗鸡和赌博。但是,他们都凭借镇压农民军的战功,积累了政治资本。
尽管如此,刘裕还是比刘备幸运一些,他的对手没有三国时期的那些猛将强。
刘裕和刘备的故事如此相似,以至于人们调侃说,老天爷照着刘备的剧本,为刘裕重写了一份,而且还进行了史诗级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