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纷争年代,得才者得天下,刘邦扯起反秦大旗,士兵百姓纷纷迎上,很快就打造出一支自己的嫡系军马,但是刘邦自身的军事才能如何?能否带着一众民兵东征西讨?从没打过仗的刘邦,估计自己都不清楚。初试锋芒,刘邦自知平凡随着沛县的子弟兵加入,刘邦统管手下一下子有三千多人,荣升为沛公之后,刘邦先是率众祭拜黄帝陵,又是拜战神蚩尤,总之把自己能想到的笼络百姓的招数一一用上。刘邦刘邦也不糊涂,把跟着自己创业的好兄弟都封了大官,其中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首批创业元老都一一拜为高管,这一点也算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一开始就给跟随自己的人大甜头,便于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也有利于后来各路豪杰的加入。乱世期间,刘邦的母亲逝世,安葬母亲后,刘邦带领自己的部队开启了第一场战争,攻打背叛自己的老乡雍齿。出乎刘邦意料的是,小小的雍齿他都拿不下来,结果非常令人沮丧,原本自视清高的刘邦,开局不利给了他清醒的教训,认识到自己只不过一平凡的人罢了,未来打天下,还得结交更多合伙人。刘邦读书汉初三杰,张良横空出世城池攻不下来,刘邦带着三千兵马无路可走,决定投靠楚王,恰好,张良也带着几百人马投奔楚王,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张良估计一眼瞧出刘邦未来的成就,便立即将自己的部队交给刘邦统领,自己也甘愿做刘邦的辅佐。刘邦集团迎来了非常重要的运筹帷幄的张良,他既是刘邦的首席顾问和智囊,也是刘邦集团的策划大师,为刘邦初期不景气的局面指定方针策略,为后来反秦、楚汉相争立下汗马功劳。张良是个高瞻远瞩的政治谋略家,听到这个称号,很多人以为他伟岸魁梧,历史上留存的画像上,张良却是一位外表柔弱的美男子形象,这一点连史学家司马迁都大吃一惊。张良画像尽管外表柔弱,但张良骨子里是个热血男儿,本事韩国贵胄,奈何弱小的韩国在秦始皇统一战争中不堪一击,韩国灭国,张良国破家亡,对暴秦有着刻骨只之恨,组织起一直百余人的武装力量,还有过刺杀秦始皇的壮举,可惜秦始皇奸诈狡猾,躲过一劫。从此张良变成被追捕的刺客,一直隐姓埋名,张良不同于普通刺客,没有躲进荒山野岭,而是藏于车水马龙的下邳城,在这里,他遇到一位高人。高人指点,张良终成谋略大家一日,张良路过一座石桥,一个乞丐模样的老头子坏得很,忽然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扔进河里,还指着张良喊道:年轻人,快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莫名其妙,本是出身贵族的他有些愤愤不平,但是看着老头怪异的举动,摸不清底细,还是悻悻的走下桥,帮他把鞋子捡上来。老头子又发话了:帮我穿上!张良觉得更加奇怪,于是帮老者穿上鞋。老者起身走远,回头对张良喊道:孺子可教,五日后天明时分,还是这座桥,你等我!说完扬长而去。张良急忙答应下来,心想,这老者莫不是什么世外高人,我一定要见见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张良五日后,张良如约而来,却发现老者早在等候,没等张良开口,老者就说,与老人家约定,你却迟到了,没礼貌,再过五日后,还是老地方。张良想解释,但是又显得无礼,自己确实晚于老者,心想着下次一定早早过来。过了五日,张良鸡叫十分就匆忙赶过去,结果老者又先到,还是五日之后再约。这一次,张良上心了,索性不睡觉,头天晚上就在桥边等待老人家,天亮之时,老人到了,这次眉笑颜开,夸赞张良道:年轻人,这才像话嘛!张良恭敬地点头,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递给张良,说道:把这本书读通了,你就可以辅佐王者带兵打仗。张良回家打开册子,发现是将太公兵法,心中大喜,在下邳城,苦心钻研起来,深得其法,后来辅佐刘邦成就大业。十三年后,张良来到老人说的地方,见到一块黄石头,随称之为黄石老人。张良以上几个关于刘邦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能说会道是一回事,真动刀子动枪又是另一回事,刘邦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在自己的团队里不断发掘高人,并委以重任,张良就是这其中一位。从张良的谋略之才来之不易告诫我们,忍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专心钻研才有收获,没有什么成功是轻而易举,你看到只是光芒四射,看不到的是青灯伴读熬夜之苦。至于张良即是韩国世家,又得到黄石老人真传,却甘愿为刘邦效命,这怕是自己也知道自命如何,不去违抗,顺应时代,甘做臣子,成就功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