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上不了席面”的俗语,在我国民间流传有多少年,没有具体记载,总之时间是很长的。即使到了物质比较匮乏的本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也没有哪家招待客人是用狗肉的,其意则为狗肉低贱,用狗肉招待客人是极不尊重的行为。都是动物之肉,怎么还分高低贵贱?主要还是在于人们食用肉类的认知与习惯上,加之以在大多数农村人,当时并不懂得如何烹饪狗肉,当然那些有着多年传统食用狗肉地区的人们除外。而多数地区还是沿用猪羊肉的做法制作狗肉,有股腥味很难下口。所以至今食用狗肉在大部分地区,人们是很自然地回避的,只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习惯吧,并没有任何概念在其内。近十几年来,城市大规模喂养宠物狗起,涌现出许多爱狗人士,而这些爱狗人士不见得是养狗人,而是打着爱心旗号,成了专业爱狗人,其内究竟有多少人是出于无私或无利益瓜葛的真正爱狗,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本来包括笔者在内,自小是回避食用狗肉的,根本从没想过要食用狗肉。但现在许多人知道了,狗肉如果烹饪得法,竞能够成为美味,也知道了广西玉林和江苏沛县是著名的狗肉之乡,而且狗肉不再是上不得席面,而且只有招待尊贵的客人时的必须品。这些都拜那些爱狗人士所赐,没有他们的宣传,全国八成或以上地区的人们,是不会知道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狗肉之乡的。从此,全国各地吃过和没吃过的人们,都趋之若鹜地涌向两个狗肉之乡,去品尝那里的所谓狗肉佳肴。现在这两个传统食用狗肉地区,在关爱狗狗就是代表人类文明的冲击下,应该有了一定的压力。至于他们食用了许多年,甚至形成了狗肉文化的最终结局如何,绝大部分公众是不太关心的。总之,笔者和许多人一样,还是对食用狗肉不感兴趣,和那些必须与文明挂钩的相关理念没有关系。因为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固有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在古代,狗对于游牧民族是很重要的,可以说狗对他们的生活更加重要,狗不仅是他们打猎时的最佳伙伴,也是看护羊群、帮助放牧的得力助手,所以,游牧民族的人们不食用狗肉是可以理解的。而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以后,自然把他们不食用狗肉的习俗带入汉民族地区。后来佛教理念的引入和普及,同样涉及到了狗肉问题,因为佛学讲究的是吃素,那就什么肉都不能吃了。从时间上划分,离现在最近的最强保护狗规定的是清朝入关,据记载是为了纪念努尔哈赤的猎犬,严禁对狗进行宰杀,不但不许食用狗肉,就连用狗的皮毛制作用品都不行,如御寒用的狗皮帽子。所以,古时的狗肉上不了席面,是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有民间的普遍习惯认知,有官方的强令禁止。现在的禁食狗肉呼声,只是爱狗人士在推动。他们宣传的理念基本上包括: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狗是人类伴侣动物;关爱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从客观上讲,在人们没有大规模喂养宠物狗的年代,狗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而这些所谓人类关爱生命的理念,他们也仅是在这十几年突然悟出来,也大胆地行动起来。这种理念的转折太快,快得许多人既不适应也无法接受。狗是人类朋友是有局限性的,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城市狗对公众的伤害。所以,古代人禁食狗肉是因为上述的几个原因及背景下形成的,但民间食用狗肉几千年来是没有中断的,人们遵从的也仅是表面上的东西。但现在要求禁食狗肉的要求,太过于勉强,同国际接轨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使得国人大规模喂养宠物狗,而且宠物狗品种都是把本土狗排除在外。由此看,古时的狗肉上不了席面并非完全禁食,清朝的强令禁食狗肉,更和文明没有任何关系。同是禁食狗肉,此禁食非彼禁食,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