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麾下除了有韩信、彭越、黥布等三位重要将领之外,还有一大批在沛县就跟随其参加反秦起义的将领。他们是刘邦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刘邦最为信任之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周勃、樊哙、夏侯婴和灌婴。
除周勃外,此三人身份微贱相同,以作战勇猛而“垂名汉廷,德流子孙”,但是三人在作战方式以及性格上又略有差异,是刘邦沛县起事将领之中形象比较鲜明的一类,因而司马迁特将三人之事合传而述之,以显出形象对比的效果。
一、忠勇而多智的樊哙
樊哙是刘邦沛县同乡。最初以屠狗为生,与刘邦形影不离,关系非常密切。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之后,被刘邦任为舍人,四处征战,立下颇多战功。樊哙是刘邦极为倚重的将领,深得其信任。
因而樊哙在反秦作战之时每次都是“攻城先登”,身先士卒斩获颇多,先后被封为国大夫、列大夫、五大夫和贤成君。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又迁为郎中,先后在击破三秦、围攻项羽、平定燕王臧荼、陈豨叛乱等战斗中立下大功,最终被封为舞阳侯,迁为左丞相,食舞阳五千四百户。
樊哙由一介屠户至封侯拜相,固然与娶得吕后之妹吕媭有一定关系,但是樊哙的作战勇猛,也不能不说是刘邦对其擢升之快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樊哙的战功在司马迁的笔下只是以粗线条来呈现,其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则是他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忠勇而多智的优秀品质。鸿门对峙和闯宫直谏这两件事正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点。
鸿门宴上,项羽的军师范增对刘邦怀有杀心,席间示意项羽不成,便让项庄乘舞剑之际杀诛杀。樊哙在军帐外听闻事态紧急,立刻持铁盾,撞倒军帐两边卫士,冲入营帐,摆出一副与项羽决死的姿态。项羽见状,既惊讶又佩服,称其“壮士”,立刻赐酒和“生彘肩”。
樊哙则是“拜谢,起,立而饮之”并“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前后动作粗豪而不失分寸,使项羽对其刮目相看。樊哙趁其兴头,转入正题面斥项羽,以寥寥数语将诛杀刘邦和背盟失信、“亡秦之续”联系起来,自然使项羽如鲠在喉,在气势上败下阵来,只得招呼樊哙入座。
这就打乱了范增和项羽诛杀刘邦的计划,为刘邦逃走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除了鸿门宴上的精彩表现之外,樊哙对刘邦的直谏突显了极具忠的一面。黥布造反之时,刘邦称病,不欲见人。前线战事紧急,樊哙于是推开大门,直闯刘邦寝宫。
见刘邦独枕一名侍者而卧,樊哙马上掩面而泣,借题发挥,说到“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赵高亡秦是不太久远之事,正刺中刚坐皇位不久的刘邦的内心,让刘邦不能不为之一震。因此刘邦马上恢复精神“大笑而起”,立马领兵平定了黥布的叛乱。
二、勇识双全的夏侯婴
夏侯婴与樊哙一样是刘邦布衣之时结交的好友。夏侯婴曾为为沛县官署里的御手,与刘邦关系密切。之后,又被提拔为沛县官署的候补官吏,与刘邦关系依然如故。即使刘邦误伤夏侯婴被人告发下狱,夏侯婴也在举证之时偏向刘邦并身受鞭笞数百帮助刘邦脱罪。
因此刘邦对夏侯婴极为信任,在攻下沛县之后,赐爵七大夫并任命其为太仆,负责自己的车驾。由于夏侯婴是御手出身,因此他率领的多是汉军中的车兵。司马迁在叙其战功之时,常用“奉车”和“以兵车趣攻战疾”等字眼,表现其驾驶兵车冲锋作战时的勇猛。
无论是反秦起义还是楚汉战争中,他多次率领战车长驱直入、纵横千里,为汉军的速战速决提供支援。因而先后被刘邦封为滕公、昭平侯。汉朝建立之后,他又随刘邦南征北战,率领车骑在逮捕楚王韩信、平定燕王臧荼叛乱,解救平城之围等战斗中多次陷阵却敌,立下大功,最终被封为汝阴侯,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
除了在战争中善于车战之外,夏侯婴在沛县将领中还具有独特的“识”。这个“识”首先表现在“识才”上。夏侯婴慧眼识人,帮助刘邦保留了韩信这位贤才。韩信在刘邦手下为连敖(管理粮仓的小吏)之时,因受到牵连被判处斩。
当轮到韩信斩首之时,韩信仰天长叹:“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见韩信说出如此豪壮之语,认为他一定不是寻常之人。于是便释放韩信,与之详谈,随后向刘邦推荐。虽然这次举荐并未引起刘邦的注意,但是如果没有这次夏侯婴刀下救韩信,韩信的奇才就不能为萧何所知,也就没有后来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段佳话了。
因而夏侯婴的这次举荐为刘邦保留了一个重要的军事人才,对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意义重大。夏侯婴的“识”还表现在他能够“识主”,始终为汉朝统治者所信任。刘邦北伐匈奴,被围平城之时就是被夏侯婴派战车随行并令军士张满弓安全护送离开,因而夏侯婴获得了刘邦增加细阳一千户食邑的赏赐。
刘邦兵败彭城,追兵甚急,在逃命途中多次把刘盈和鲁元公主推下马车,而夏侯婴则不顾刘邦的喝止,多次将二人救下并送至下邑。惠帝刘盈和吕后为感激当年的救命之恩,封赏了夏侯婴。
吕后死后,夏侯婴又顺应形势,与朝中大臣一起废黜吕后所立的少帝,以天子车驾迎立代王刘恒,又被任命为太仆。正因为夏侯婴在一生中时时刻刻维护刘氏江山,有恩于高祖、惠帝、文帝三代帝王,因而得以善始善终。
三、擅用骑兵的灌婴
灌婴也是刘邦手下的一名重要将领。他起初是睢阳的一位贩缯者,后刘邦在沛县起事,由雍丘还军砀郡,他便以中涓的身份随邦起兵,灌婴与秦军作战时的勇猛。正因为如此,他先后被刘邦封为七大夫、宣陵君和昌文君。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灌婴先后被拜为郎中、中谒者,跟随刘邦平定三秦,并在定陶以南大破项羽部将龙且和项他的军队,被赐爵列侯,号昌文侯。除了与樊哙、夏侯婴一样都具有作战勇猛的特点之外,灌婴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擅用骑兵。
在京索之战、灭齐之战和垓下之战中,灌婴的骑兵可谓发挥了机动作战的优势,帮助汉军稳定战局并扩大了战果。刘邦在彭城兵败后退守荥阳,项羽则派出以骑兵为主的楚军精锐前来追击。刘邦决定挑选军中擅长骑术之人组成骑兵迎战楚军。
军中之人皆推选原在秦军服役的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兵主帅,而二人以自己为秦人在军中威望不足为由向刘邦举荐年轻气盛的灌婴。刘邦也认为灌婴作战勇猛,便任命灌婴为中大夫,李必、骆甲为校尉来负责统帅骑兵。
灌婴于是率领以秦人为主的“郎中骑兵”在荥阳东南的京、索两城之间大破项羽的骑兵,之后又偷袭楚军后方,切断其阳武至襄邑的粮道,使得楚军不敢西进,为刘邦赢得了喘息之机。灭齐之战中,灌婴率骑兵在历下大破齐军,俘虏齐国临淄守将田光,又追亡逐北,击败田横、田吸的率领的骑兵。
随后他向东随韩信在潍水斩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并活捉亚将周兰。齐地平定后,灌婴在韩信的授意下,率骑兵反复迂回至项羽背后,接连击败项羽的部将项声、薛公,占领彭城,使项羽的军事实力遭到极大的打击。
项羽兵败垓下逃亡之时,灌婴以御史大夫率领车骑军队追击至东城,迫使项羽自杀,俘获楚军一万两千余人,并顺势渡江攻取吴郡、会稽郡和豫章郡,又迅速回军淮北,占领项羽之前所属五十二县,使刘邦取得了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汉朝建立后,灌婴为刘氏政权的稳定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随刘邦先后平定了臧荼、陈豨、黥布等诸侯的叛乱,而且在吕禄、吕产等人专权乱政之时,果断站在陈平、周勃等拥护刘姓皇族的政治力量一边,趁吕禄让其率兵平定齐王刘襄等反吕势力之时,暗中与陈平、周勃商议,暂时驻军荥阳,并向齐王暗示诛杀吕氏一族之事,齐王也因此屯兵不前。
待陈平、周勃诛杀吕氏一族之后,灌婴与陈平、周勃等人拥立代王刘恒为新皇帝,从而维护了皇权的稳定。灌婴也因为功劳甚大而被文帝刘恒拜为太尉。方苞也对灌婴平定诸吕的功绩大加赞赏,认为“汉之再世,诸吕作难,定天下安刘氏者婴也。”虽然诛灭诸吕由陈平和周勃推动,但是灌婴大军在荥阳之外的策应,以及对齐王的安抚也是成功诛灭吕氏一族并拥立刘恒为帝的重要因素。
四、总结
忠勇而多智的樊哙、勇识双全的夏侯婴和善用骑兵灌婴三人虽出身微贱相同,但其作战方式和自身性格特点上又有所不同,各具特色,颇得刘邦重视,在刘邦创立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建立下不朽功勋!
一滴水中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我们从此三人的言语、动作甚至神情中,都发现他们的忠诚勇敢,有勇有谋。尽管他们的地位不高,但的的确确都是出色的军事家,可谓是十分贴切地体现了什么是“小人物,大智慧”,尽显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