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名相。他比李斯忠诚,比诸葛亮踏实。诸葛亮是罗贯中吹起来的,而萧何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一、萧何是个踏实人
《史记》记载说,萧何在沛县做官的时候“以文无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官做得好,人品也好,不坏别人。史书还说他办事认真,秦朝的郡御史经过考察,觉得他很适合到朝廷去当差,准备提拔他,但萧何推辞不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萧何很有工作能力,是个好公务员。
后来,萧何与刘邦、樊哙、周勃、曹参一起沛县起义,那几个人社会地位都不高,只有萧何和曹参是政府官员。但他从不瞧不起大家,与大家打成一片。
那时候刘邦的社会地位仅是个亭长,秦朝十里为一亭,相当于村长,而萧何是沛县组织部部长,选举起义军领导人的时候,他积力推荐刘邦做沛公,自己甘愿做助手。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放到我们身上,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二、萧何是个有远见的人
刘邦率兵攻占秦朝都城咸阳时,将领们都争着抢金银财宝和美女,萧何却不贪财也不贪色,“封府库,籍吏民”,整肃军纪,严明法令,为刘邦谋划更长远的未来。
他独自跑到秦丞相府和御史府,去接收律令图书,并妥善保管,这是当时谁都没有想到的。后来刘邦了解天下的地理形势,户口多少,强弱之处,以及西汉建国后制订法律条例,多亏有了这批档案材料。
三、萧何是个识人的人
刘邦还是老百姓的时候,估计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做,萧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就是说多次从衙门里把刘邦解救出来。后来刘邦当了泗水亭长后,萧何也“常佑之”。就是说常常帮助刘邦,维护刘邦。
萧何为什么常常维护刘邦?萧何认定刘邦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萧何的识人能力,最重要的表现在他替刘邦物色了一个统军元帅韩信,如果没有萧何推荐韩信,在刘邦与项羽的斗争中刘邦能否取得胜利就很难说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我曾经用12天的时间徒步川陕边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在那些地方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也附会出许多萧何追韩信的遗迹,比较可信的应该是米仓古道中段诺水河上游一个叫寒溪的地方。溪边现存有韩信驻马处,有将相对弈处。
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壮举,韩信跑哪儿了就不知道了,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军神。更主要的是,刘邦取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历史就要改写。
四、萧何是个靠得住的人
楚汉战争爆发后,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制订法令约束百姓,立宗庙社稷。公元前年,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一线时,刘邦屡遭挫败,军队伤亡很大,军中没有粮食。关键时刻,萧何将粮食和兵员从关中送往前线,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的转机,为取得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萧何留守京城期间,有人曾建议,趁着刘邦在前线受挫时,建议萧何闭关自守,拒关自立,刘邦也无可奈何。但萧何坚决不从,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地支持刘邦。直到汉朝大业已定,汉高祖传位惠帝,萧何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侍奉在皇帝左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妥善处理君臣关系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萧何在刘邦取天下、安天下的伟业中起着常人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获得极大的威望,这使刘邦与萧何的关系变得微妙。
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和项羽相持荥阳。尽管前线军情吃紧,刘邦还是常常派使者来慰劳萧何。萧何部下鲍生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那么忙,还多次派使者慰问您,这是对您不放心,最好将您的子孙也送到前线去,以取得汉王的信任。萧何照此办理后,刘邦十分高兴。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特别到了他的晚年,为了巩固刘氏一家一姓的统治,对功高位尊的萧何更加不放心。公元前年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萧何协助吕后杀害韩信,刘邦得知消息,派使者拜萧何为相国,封五千户,并且加派卫士人,由都尉率领,负责相国的安全。
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对萧何说,足下要大祸临头了。现在皇帝陈兵在外面,而您留守在家里,没有冒矢石的危险,皇上却派了那么多警卫保护您,这是皇帝对您产生了猜疑之心,希望您不要接受皇上的封赏,将自己的家中财产都用来支援部队。萧何听从召平的劝告,消除了刘邦的疑心。
当年秋天,刘邦带兵征讨英布,他的疑心病又犯了,他多次派使者回长安探望相国在干什么?有个宾客对萧何说,您可能不久就要被灭九族了。您在关中这十几年,太得民心了,老百姓都拥护您,皇上害怕您在关中声望比他高,夺了他的权。这位宾客劝萧何多买田地,放高利贷自污,以安刘邦的心,萧何照此办理。等到刘邦回到长安,几千名老百姓纷纷向皇帝告发相国强买贵卖民田民宅。刘邦不但没有严办,反而笑着把百姓的状子都交给萧何,让萧何自己去处理。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不久,萧何对刘邦说长安人多地少,上林苑中有许多空地,不妨租借给老百姓耕种,这样两头都能得利。刘邦听了,当即勃然大怒,竟说相国接受商人的贿赂,为商人求利。于是将萧何逮捕,由廷尉审问定罪,并且给年迈的萧何套上了刑具。
刘邦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使得一般大臣都看不下去了。一天,近侍王卫尉问刘邦,相国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受到这样对待?刘邦说,秦朝李斯为丞相,有好事归秦始皇,有坏事就自己承担。现在相国接受商人的贿赂,向老百姓讨好,所以我要将他逮捕治罪。
慢慢的,刘邦知道自己做错了,过了几天,,派使者拿了皇帝的节杖赦免了萧何。
萧何作为一代名相,历史上对他的好评如潮水般汹涌。周恩来总理谈到萧何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