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沛县 >> 沛县风景 >> 简单了解历史之西汉

简单了解历史之西汉

西汉是中国第二个一统的中央王朝。由公元前年至公元8年。共12帝(12皇帝中,不包括史学界不承认的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废帝刘贺、新帝王莽、更始帝刘玄)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刘邦帝后遂以封国名为国号,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室都城洛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称为“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室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室在刘秀所建汉室之前,故又称为“前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年1月刘邦在亥下之战中击败项羽,同年2月,在山东定陶汜水(今山东曹县北)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是为汉高帝。刘邦称帝后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三公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而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初的政策对恢复经济有显著效果,但亦导致一些弊端,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寇边日频。邦晚年对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韩信最终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也相继被铲除,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曾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前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身亡。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年6月1日),刘邦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或五十三。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年出生于沛县,是汉高祖与吕后的儿子,汉高祖第二子。在位7年。是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其16岁继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他还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使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废除秦时禁锢,以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但其性格仁弱,大权被吕后掌握。葬于安陵。刘盈进行了有益的文化改革。惠帝四年(前年),废除“挟书律”。“挟书律”是在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一律禁止私自藏书。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刘盈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元前年,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前少帝刘恭(被吕后毒死)、后少帝刘弘均为(被杀)均为汉惠帝刘盈之子。)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公元前年出生于长安,西汉第五位皇帝,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公元前年被封为代王。公元前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在位23年,改革刑制,废除连坐法(首孥连坐法)、令列侯归国、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废除进出关要出示证件的法令、入粟拜爵,改善农民处境,减省租赋,轻徭役。公元前年,汉文帝去世,时年46岁,谥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第四子,母窦氏。公元前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在位执行重农抑商国策、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公元前年因病逝世,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

七国之乱地图

汉武帝刘彻:汉景帝第10子,母王姪,原封为胶东王,公元前年长安未央宫猗兰殿。公元前年十六岁即位,在位54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但晚年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晚年爆发巫蛊之祸。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即《轮台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公元前87年托孤霍光后驾崩,时年69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西汉全盛时地图

汉昭帝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前74年6月5日,汉武帝刘彻少子,生母为赵婕妤,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公元前87年刘弗陵即位,年仅8岁,由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人辅政。在位13年,其在位时加强北方戍防,召开“盐铁会议”,罢除榷酒,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公元前74年,他因病驾崩,年仅21岁,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汉宣帝刘询:字次卿(本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巫蛊之乱后刘据为自保,起兵反抗。终因兵力不敌,庚寅日兵败,太子刘据拒绝被捕,自尽而死,两位小皇孙遇害。同时,刘病已的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和姑姑(皇女孙)皆在长安遇害。太子皇孙的姬妾(家人子)和门客皆被处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被收系郡国在长安的府邸中临时设置的官狱里)公元前91年出生于京兆郡长安县。公元前74年即位,在位26年,是西汉王朝第十位皇帝。孝宣之治的开创者,公元前七十四年受封为阳武侯,随后即帝位。本始二年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导致匈奴呼韩邪单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平定西羌,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在位时躬亲朝政平乱定鼎清除霍氏的势力、整饬吏治,加强考核、为政宽简,惩治贪腐、调整经策,整顿工商、抑制兼并,轻徭薄赋。公元前48年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时年43岁。葬于杜陵,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前49年即位。时年25岁,在位16年。汉元帝柔仁好儒,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为人柔懦。继位初时,以宫女王嫱(王昭君)配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巩固汉、匈友好关系。后宠信宦官石显,致使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主要成就:改革陵制、平定郅支。汉元帝在位期间汉朝比较强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豪强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宣帝临终前,已为元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但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萧望之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将萧望之逼死,放逐其他儒臣。萧望之死后,中书令弘恭当年病死。宦官成为大赢家。宦官擅权期间,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然而对于宦官危害国家,他始终未能悟察,致此西汉开始走向没落。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葬于渭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孝元皇帝。

汉成帝刘骜:出生于公元前51年,太孙,又字俊,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公元前33年继位,时年19岁。汉成帝少时谨慎,年长贪乐。在位25年,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花费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公元前7年中风而亡,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

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西汉第13位皇帝,在位7年。公元前7年,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其在位时,禁乐府、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取消州牧恢复刺史,还命霍照统领兵征讨边疆,得胜而归。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躬行俭约,但他喜好饮酒作乐,贪色纵情,于前1年8月15日病逝,年25,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一说葬于扶风)。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于公元前1年即位,汉哀帝病逝后年仅9岁的他被王莽迎立为帝。汉平帝继位时,年仅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公元前6年刘衎在未央宫去世,死因存在争议,时年十四岁,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王莽称帝后追加庙号为元宗,刘秀又将庙号削除。

汉平帝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只有两岁的汉宣帝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

自此西汉从高祖刘邦至汉成帝刘衎结束,历12帝,享国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