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樊哙辜负了刘邦,还是刘邦辜负了樊哙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太后掌权,吕氏族人得势,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吕后去世后,陈平同大臣们诛杀吕氏宗族,樊哙的妻子吕须和长子樊伉也在这次行动中被杀。吕太后上位后,大肆迫害高祖的子孙及刘氏宗人,收回他们的封地,借此扶持自己娘家人,想以此实现吕家取代刘家的宏伟蓝图。其中自己的妹妹吕须也被封为临光侯,参与朝政。吕须为政时,专横霸道,作威作福,大臣们都十分惧怕她,对她恨之入骨。所以吕太后死后,陈平等诸位大臣先拿她开刀,用乱棍将其打死。那么作为吕须的丈夫,吕太后的妹夫的樊哙有没有参与到这场政权的争夺中呢?从《史记》的记载分析,樊哙并没有参与吕太后的夺权斗争之中。早年樊哙是刘邦的死党兼老乡,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樊哙只是一位卖肉的屠夫。那时候的刘邦很穷,又喜欢喝酒吃肉,所以每天刘邦都到樊哙的肉摊前吃肉又不给钱,樊哙这个人好面子,不好意思找他要钱,但是不要就赔钱。后来,樊哙为了躲刘邦,跑到别的地方卖肉,两个人好像有心理感应,不管躲哪里,刘邦都能找到,最终樊哙只能当冤大头。樊哙对这位朋友可称得上仁义。后来刘邦在沛县起义,做了沛公后,就命樊哙为副官跟随在他身边。在刘邦身边,樊哙一直忠心耿耿,竭尽所能帮助刘邦打天下。在破秦入关时,刘邦被秦宫中的美女和奢华迷住,想要霸占秦宫,樊哙认为这样不妥,力劝刘邦放弃秦宫的奢华享受,退回霸上。这一决定真是明智之举,避免了与项羽的一场决斗。在鸿门宴上,范增几次要项庄舞剑,伺机寻找机会杀死刘邦。樊哙冲进屋内义正言辞地对项羽说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听后不言。刘邦趁机谎称上厕所,借此在樊哙的护卫下逃脱。这次多亏有了樊哙,刘邦才能顺利逃脱。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在汉中站稳脚后。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平定三秦和打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樊哙和刘邦他们即是朋友又是战友又是君臣,再加上后来樊哙娶了吕太后的妹妹,他们又是连襟,亲上加亲。如果他参与吕后政党,他就是对朋友不义,对上司不忠,对亲戚不仁,樊哙是忠厚老实,让他做不忠不仁不义之事,他是不会做的。还有一点,吕后去世后,陈平、周勃在诛除吕氏党羽时,只诛杀了吕须和长子樊伉,樊家的其他人并没有受到连累,舞阳候的爵位也保留着,最后由樊哙的妾所生的儿子樊市人继承。从这点也可以推出来,樊哙没有参与吕太后的党政之中。其实刘邦在做人方面不如樊哙。卢绾谋反时,汉高祖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行军打仗,他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去攻打燕国。樊哙走后,也许是高祖病糊涂了,听信小人谗言,担心自己死后,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图谋不轨,要早加提防。于是高祖决定临时换将,采用陈平的计谋,让陈平以高祖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陈平是个聪明人,在去军营的路上,他越想越觉得不妥。樊哙是高祖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又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万一高祖只有一时糊涂,等过后后悔了,自己难免会受到牵连。再加上此时吕太后姐妹如果在高祖面前搬弄是非,自己最终也还是不能保全的。于是他和周勃商量,先不要杀樊哙,暂时囚压起来,最后生杀大权还是高祖自己定夺。结果在回去的途中,高祖就去世了。吕后掌权,樊哙才得以死里逃生。高祖仅听信小人谗言,竟然怀疑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竟然要对其赶尽杀绝,毫不留情,做得太绝情了,此举伤了樊哙的心,心里对高祖刘邦失望极了。在吕太后执政期间,《史记》并没有记载樊哙的任何事迹,这就足以证明,心灰意冷的樊哙已经无心政治了,他看透了人心的险恶。虽然高祖刘邦对他如此的薄情寡义,但是樊哙始终没有背叛过他。吕须作为他的妻子,肯定劝过樊哙,让他出山,但是他不忍心毁掉刘氏的江山,始终坚守着做人的底线。这一点刘邦比不上樊哙,樊哙用一生守护着朋友的道义、臣子的职责,值得我们敬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