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到底有多么可怕?他从一名屠狗的屠夫到屠人的将军,曾亲手创建了斩敌人的可怕数字。以至于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都要畏惧樊哙三分。只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大将为何在最后成了被刘邦诛杀的对象?他跟吕后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公元前年,汉高祖刘邦病重。皇后吕雉因为协助镇压叛乱已经颇有权势。刘邦为了刘家江山在其死后不被吕氏夺走,便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大臣都出乎意料的决定,即杀掉樊哙。
根据记载,樊哙是屠夫出身,在沛县以屠狗为业。因为肉类在古代很贵,屠夫这个职业对比当时社会的普通百姓来说就显得相对富裕,所以这些从业人员就像影视剧中那样比较霸道。身边的朋友也就自然不少。正在任职泗水亭长的刘邦就是其中一位。
公元前年,刘邦正式起兵,樊快便放弃了屠夫的职业,加入了造反队伍。并且因为善于屠杀,樊哙很快就成为了刘邦手下的一名勇猛战将。樊哙先是攻打了胡陵和方与,后又平定了沛县。史书中对于樊哙的战绩有着明确的记载,在砀县作战时斩首15级,抵抗章邯军队时斩首23级,攻城阳破李由军队时斩首16级,围打东郡守卫的战斗中斩首14级,攻武关又斩首10级。整个作战过程,樊哙一路晋升。后世经过考证,自刘邦起兵之日到攻入咸阳之前,樊哙至少砍杀了近80人。其一生的斩首记录高达人,是一个非成怕的数字。
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古代战争若不杀敌上万,都不配于将领这个职位。而相比于战国白起或是当时的韩信动辄杀戮几十万而言,樊哙这样的记录简直不值一提。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数字,可全部是由樊哙本人亲自斩杀,并且还要斩下敌人的头颅。而韩信和白起的斩首数字则是利用谋略,由士兵对敌人完成杀戮。樊哙的可怕,是在于个人的骁勇。
以至于刘邦在赴鸿门宴时要把樊哙带在身边担任保镖。我们对鸿门宴的故事都很熟悉。刘邦为了不被有着绝对优势的项羽攻打,冒险赴宴表示认怂。范增预谋趁机杀害刘邦。樊哙知道有行刺之时,撞倒项羽的守卫,并闯入营帐。史书描述其“凝视项羽,目眦尽裂,头发上指”,就像是在比喻发疯的恶狗。项羽见状手握佩剑与樊哙对话,说明他面对这样一位凶神恶煞的大汉,内心也确实有些犯怵。正是因为樊哙的出现,使得“项庄武剑,意在沛公”而不能得逞。并且经过一番对话,刘邦可以顺利返回灞上军营。我们不难看出,刘邦在如此危险的境遇下选择带着樊哙,说明他非常认可樊哙的忠诚和能力。而樊哙虽然武力超群,但也非常清楚深入敌营的危险。但他依然愿意为刘邦慷慨赴死。所以说他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公元前年,刘邦和项羽的楚汉战争正式拉开帷幕。樊哙在此期间的戏份相对于韩信的北伐来说,已经少之又少。但樊哙依然是刘邦最信任的武将。因为他跟随刘邦打天下时娶了吕雉的妹妹,俩人这么算下来就是连襟。也正是这层关系,刘邦在开国之后平定异姓王室。樊哙就成了征讨叛军的最佳人选。汉初时期,刘邦为了酬谢各位主要功臣,册封了八位异姓王。可是在不久之后,异姓王就陆续发动了叛乱。作为刘邦亲戚的樊哙自然就成了最信任的将领。可以说这时的樊哙是刘邦手中的一把重要利剑。尤其是韩信和彭越倒台之后,樊哙在当时几乎成了地位最高的武将。只有陈平和周勃能够勉强与其相提并论。
然而樊哙却因为这个亲戚关系,险些惹来杀身之祸。公元前年,刘邦病重,燕王卢绾因为几位诸侯王被诛而畏惧吕后。他为了给自己留出退路,只好联络匈奴,但并未真心造反。刘邦起初也不太相信这位发小会有如此之举,于是派出审食其前往询问。但是审食其又是吕后的亲戚,他的汇报直接引起了刘邦对卢绾的愤怒。樊哙因此再次领命平叛。卢绾只能逃至匈奴。燕国的兵权也就掌握到了樊哙的手里。
戚夫人是刘邦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吕后对这位情敌是恨之入骨。就在刘邦弥留之际,有厌恶樊哙的人向刘邦说了樊哙的坏话。樊哙手握重兵,又是吕后的妹夫,二人很有可能结党篡权,戚夫人都可能遭遇杀害。刘邦或许对此言不太相信,但却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他突然意识到吕后的强大。吕后党羽有一半之多位于朝中,手握重兵的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发展下去,那么吕家在他去世之后一定会彻底强大,甚至可能会夺走刘家江山。于是刘邦决定派人杀掉樊哙,取走兵权。
只是让刘邦没想到的是,他派出的陈平绝顶聪明。如果杀掉樊哙,必然会引起吕后的敌视,终有一天会成为被铲除的对象。所以当他抵达燕国时,并被直接杀掉樊哙。而是把他扔进囚车押解回朝,准备让刘邦亲自处置。不过主要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等待刘邦驾崩。结果在回朝的途中果然得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樊哙因此躲过一劫。虽然吕后在之后执掌了十年的朝政,对待上层方面有些心狠手辣,但在治国方面确实尽心尽责,并未将刘家江山落入外姓之手,依然让刘邦子孙继续延续。樊哙,最终于公元前年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