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但这句话就是放在古代,亦颇显桎梏,更何况放到现代呢?武者,有刘邦之武,有韩信之武,有霸王之武;但这三种武,皆不同也。霸王之武,靠其个人超凡的、霸王举天的武力值加持,自而能奋发狂士破釜沉舟,威震天下,形成了以个人战斗力为基础强悍的战法;你看看他手底下大将,都基本这个路数,胸大无脑,比如那个龙且,地图都不看,大大咧咧的,让韩信给淹了,龙且一死,史书记载“项羽震恐”;韩信小贼在项羽阵营呆了好多年,早把你们这群胸大无脑的战法路数给摸透了,你们不是仗勇无脑么,我就多费脑就好了;韩信之武,没有霸王之武,所以便在脑力文略上,更加精深通神;地形、人心、兵势、财粮全乎一心,即使没有记载他向我们的开国大将粟裕一样耗竭心力五天五夜吃下张灵甫后终于倒头而眠,但想想也知道,他心力收放之功,绝对在仗勇无敌的霸王兵法之上;你攻势如龙,我就战法无穷;刘邦之武,德仁文武并济,谋仁者之势,汇英贤之才,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吾辈只见其调戏荒唐,实不知其心力耗竭之功,犹在诸葛之上(可看文章:原创丨汉高祖刘邦:不尿儒生何以尿天下?);刘邦年轻时倾慕信陵君,结果到四十多岁仍然不改志向,在沛县四处游荡,拉了一帮流氓混混,也颇似个招揽群贤的“信陵君”了,这难道不是汉高祖的“头可断,志不可移”么?汉家四百家王霸兼用治世之功,肇成于刘邦也。由此可见,文武并非两事,实是一事。项羽太过于依赖自己武力,稍微学点兵法后形成的战法也确实就如龙似虎了,但却受困于此,自信满满了,于是心境上打不开,就没有韩信的谋略深远;更何况在政治上、在人情世故上基本上就是刘邦孙子。于是,项羽的文武境界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一会儿事儿了。韩信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心境上就倒空了,在谋势用势,兵法上思考的方方面面就浩瀚的多了;个人武力上干不过你项羽,但在心思上用得就多了,而且比项羽更烈更狠,你项羽不是爱杀人么?那只是你控制不住自己,这叫做破心中贼难。而我韩信给你设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用心不可谓不狠,不可谓不烈,你项羽纵使武功盖世,终究心尽,比慕容复提前几百年成了一颗心狭气窄的自了汉。这就韩信文的谋略和武的用兵所达成的文武境界。刘邦的文武境界就不止了吧!如何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如何从善恶的夹缝中蹦涌而出,驾驭人性毁灭与希望形成的浩瀚大海、狂浪滔天,引导时代大海的最终走向?化除我执,万法自归心;他早已心死过无数次,又活过来无数次,历练非凡,古今堪堪几人啊!古人早就讲过文韬武略,文韬是文,武略也是文。文武实不可分,否则就会像辛弃疾那样说道“儒冠多误身”,或者如李存孝、项羽这帮猛将一样如猛稚虎入群阴狼,穷兵黩武,旋开旋败,落得个身死名裂。至于到了现代,一般而言,理科生踏实坚韧,在数学上、物理上等现代科学上,了解现在事物发展、经济规律上,一般更加地道实在;而文科生,一般就缥缈无极,浮于表面,瞎胡扯淡;但是理科生要写篇《中国芯片二十年发展落地实践书》,还是要绘制于文的;而有些文科生要三十年笔耕不辍,也算是心性坚韧,就像是《三体》这样子的科幻小说,也算是文理境界的另外一功了。霍金的《时间简史》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已经是他们研究物理所为文之境界极限了,纵六十亿人亦无法企及。文科理科,亦为一事;因为你总是要说话表达自己观点的,说话就是文。只是现下的时代,只玩文的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也就空言无际了;真正科技战略还是得科学家来说的,这就是倪光南与柳八爷的必然宿命。但是理科生也未必全都心性坚韧,文科生也未必就不地道实在,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文脉可以延伸的道理了;其实你看任正非其实也不是特别懂所有的尖端技术不是,但他作为个战略家管理者,他的文章里就更见奋斗者的超凡远见与奋斗者的无尽光辉,这就是五千年文脉滋养、一百年共和国传承的不竭精神啊。不过,西方虽然肇成科学,但对于中华五千年文脉的心学修为之功,从未兼得。将科学探索之功绘于心性修养,归于中华古哲圣文之道,打开科学探索领域的文武理并汇的光明心之新境界,就是可以形而上之推论预测的事情了。综上,文、武、理,三者并汇,可谓天下之奇才也;此之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兴尽其科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