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疹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news/a_9100815.html
图文:朱迅翎
沛县县政府举办夏季纳凉晚会已是十几届了。每届纳凉晚会,公安局、粮食局、交通局、老年大学等二十多个部委办局踊跃参加,相声、小品、清唱、独唱、豫剧连唱,自编自演,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百花奇放”,给严暑酷夏,居民送上夏日的一份清凉。
来自大风、新风、泗水等居委会的居民,踏着三轮车,骑着电动车,搬着凳子,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县老年大学自编自演戏曲、舞蹈、器乐合奏,十分精彩,场上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时下雨了,人们撑起雨伞,有的用蒲扇遮挡,不愿离场。演职员冒雨演出,台上台下一片清凉。
张兴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想,县政府组织的纳凉晚会,城里居民得益享受,渡过酷暑盛夏。如何使村民也能得到这样的享受呢?特别是放暑假期间,学生们要度过两个月的漫长假期。
尽管县教育局多次发文强调,学校积极响应,不准暑期有偿办班,但个别老师,利益驱动,偷偷摸摸地办起数学、英语、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短训辅导班。
教育部门、镇教委、妇联、团委,不定期抽查,家长为了孩子将来的中考、高考、升学,卖粮食,不惜出高价拿辅导费,严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使假期中的中小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晚上和老伴商议,召开家庭会,征得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他筹办了沛县第一所乡村夏令营——凡庄“夏令营”。
张兴良,二十四岁破格参军,带职入伍。当年带兵的陈排长,发现张兴良有知识,有文化,有专长,请示部队首长,将他带进军营。他一参军入伍,就任连队副指导员,就连带兵的陈排长成了他手下的“兵”。从参军入伍,在部队12年,坚持学雷锋,成为北京军区学雷锋的标兵。年军转地方,仍坚持学雷锋做好事,被县里评为全国好人。
说起容易,做起难。第一遇到的“夏令营”营地,需要宽敞明亮的营地方有吸引力,便于活动。张兴良把多年积蓄二十万元投资进去,先购置钢筋、水泥、沙子。他门前有三米多深的废水坑,仍需填平。他发动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左邻右舍,大人小孩子们,也都主动自觉相助,十天半月,坑填平了。
原来的废坑塘变成了夏令营宽敞营地,插上红旗,书写了墙字,“农民自办凡庄夏令营”几个大字,在阳光的映耀下,熠熠生辉。
营房,阴天下雨,大家总不能在雨地里开展活动。张兴良投资二十万元,一座宽敞明亮的营房拔地而起,主营房造好后,配房、单室,一室多用,活像一座“夏令营”的学校。
儿子新房腾出,做营房的配房。刚开始,有些阻力,阻力来自老伴。老伴说:“老张呀,你办夏令营,我支持,你把儿子新房腾出来,你让他们住哪儿?”不用张兴良站出来做工作,儿子、儿媳站起来说:“父亲把部队多年积蓄二十万元都拿出来了,我们这新房还舍不得?我们不光赞成,我们还是‘夏令营’的辅导员呢!”儿子儿媳一番话,把老伴逗乐了。
有了营地营房,下步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县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妇联、县团委、县民政局送来了桌子、凳子、电脑;县老年大学书画班送来名人字画,学员们作品,琳琅满目;张寨镇红色博物馆送来了学雷锋多幅对联,0多张雷锋图像;县图书馆、新华书店送来0套图书。
活动是“夏令营”的生命。凡庄村退休的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简称“五老”,个个都是“夏令营”的参谋、干事、辅导员。他们是张兴良左膀右臂,得力的助手,出谋划策。一时间成立了“老人秧歌队”,队长就是张兴良的老伴。她虽到了耄耋之年,但打起鼓,敲起锣,不减当年。“少儿书画班”、“少儿歌咏队”、“少儿小记者”、“少儿小作家”、“少儿小鼓手”、“少儿小喇叭”、“少儿故事手”,一个个孩子喜闻乐见的组织,应运而生。
7月10日,“沛县第一所农民自办凡庄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凡庄街头举行。凡庄村,徐庄、王庄、韩坝、宋楼等周边村的百名少年儿童,佩戴鲜艳的红领巾,列队入营。
张兴良和他老伴、全家人,穿上盛装,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第二天,沛县电视台、“便民网”、“沛县在线”等十多家网站,发布了新闻,孩子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