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年冬月二十四-公元前年四月二十五),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百姓,他不但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也是汉民族以及汉文化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他的一生对中国的统一和汉族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刘邦在没有做皇帝以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盲皇帝。但是,这位没受过教育的文盲皇帝在这一辈子里写了一首诗,虽然仅此一首但是却千古流传。没有人能超越它。这就是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年,淮南王英布秘密组织军队发起战争反对汉朝统治。因为淮南王本人就有很高的军事才能,而且他组建的军队英勇善战,越打士兵的战意越盛,所以刘邦不得不亲自带领军队与其战斗。他很快打败了淮南王,最后让他的下属杀死了淮南王。在战争胜利带兵返回的时候,刘邦顺路回到了家乡沛县(现在的江苏省),把他以前的朋友、长者和晚辈们都邀请到了一起,一帮人一起喝了数十天。有一天喝酒喝得正开心的时候,刘邦一边击筑,一边大声的唱着自己即兴写出的《大风歌》,高歌猛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宴会期间,一百二十人一同歌唱,刘邦敲打乐器伴奏,气氛十分热烈,与大家一起喝酒,在宴会上他唱起了这首歌,表达了他雄心勃勃的政治野心,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大风歌》一首诗中只有三句话,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很少见的。但是这三个句子中的每一句都代表了一种不一样的广阔的的场景和情绪,而且刘邦在三个诗句中可谓是惜字如金,把要表达出来的东西高度浓缩。《大风歌》的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是从古到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句。单单看着首诗的话,你是绝对不会联想到这首诗是一个文盲写的,因为这首诗所描述出来的场景太宏大了,而且所包含的感情太浓烈了,以至于连普通人都无法驾驭,更别说一个文盲了。但是刘邦与其他人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他一介农民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他这一生征战天下,经历了许多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他一生的成就和这首诗一样,足以令人望其项背了。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皇帝的一生,战场与敌人战斗时的凶猛的战意,巨大的勇气。战争胜利后坐上王位的尊贵和无限荣耀,还有当上皇帝之后为国家大事的忧愁和未来江山社稷不稳的担忧,曾经陪他四处征战打下江山的兄弟可能威胁到他自己政权的集中和稳定。所以之前的友谊不能纵容,只能含泪舍弃。但是以后陪自己征战四方的人又会在哪里?这样一系列的想法使刘邦感到沮丧,时间不等人。又有谁来保护我西汉江山的万世恩泽?读懂这首诗的人可能会明白,一个有抱负的人,无论他的出身是怎么样的,都会被后人所钦佩,甚至无法超越。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应该说的就是像刘邦这样的人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