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是个技术活,古人早就给我们提供好了模

文/子玉

你的个人仕途从你选择入职哪家公司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不信,你看楚汉争雄期间的这几面镜子——

汉元年,常山王张耳被陈馀联合齐国的田荣打成光杆司令时,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时被迷茫笼罩。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张耳决定入职项羽的西楚国。因为,此时的项羽正处于抛物线的顶点,天下诸侯十之八九都受他西楚霸王节制,而张耳的常山王又是项羽所封,所以,出于个人发展,张耳作出如此选择,很正常。

但一个叫甘公的人在将视线拉长分析之后却得出了天下最终必将属汉的判断。加上刘邦又是张耳的老熟人,此时的他又刚还定三秦看起来正在走上坡路。

为了以后的路走得更稳、更长,张耳掉转马头朝着刘邦公司的方向策马狂奔。

讲真,张耳能做出此选择内心也是经过激烈斗争的。因为,刘邦当年可是将他视作大哥,没事就来请教。如今,大哥去投靠小弟,多少有点心理负担。

▲张耳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与张耳一样,王陵也同样陷入过这座围城中是各种纠结。王陵是沛县的富豪,刘邦当年见了王陵那可是一口一句大哥。所以,在刘邦被选为“沛公”之后,王陵宁愿选择单干也不愿意加入刘邦团队。

但张耳和王陵最终都选择放下包袱,加入刘邦团队,说明他们没有被项羽强大的外表所迷惑。就连王陵的母亲也看出了项羽不能成事,以自刎身死替儿子作出了选择。

刘邦当时虽然处于劣势,但正处于上升期,是一支潜力股,未来可期。

只能说,张耳和王陵都够聪明,眼光够毒,没有被眼前的强弱之势所迷惑。

所以呀,选择一家公司还是得将视线拉长,将其放在整个大市场中去判断它的未来以及生命周期。

但西魏王魏豹显然就目光短浅了——

刘邦遭遇彭城之败,他建立的合纵抗楚联盟也一时瓦解。看着刘邦兵败如山倒,联军士兵的尸体将睢水填满,部分诸侯就在第一时间与刘邦划清了界限。这里边有代王陈馀,有魏王魏豹。

汉三年,魏豹以回家探亲的名义回到了魏国,刚到家就封锁了蒲津关的黄河渡口,背叛刘邦站了项羽的队。

你们可别提魏豹做的那个天子梦,他呀,还是看刘邦活得比较艰难。

说实话,刘邦此时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九江王英布背叛项羽拖住了楚军的一部分兵力;刘邦在下邑屯兵的大舅哥吕泽的帮助下收拢了一部分兵力,已经在荥阳一线稳住了阵脚;萧何及时从关中送来了一批粮草和兵源。

再说,刘邦还有稳固的大后方关中和巴蜀。关中和巴蜀在地理、人口、经济等领域领跑天下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说明,刘邦虽然在荥阳一线有压力,但总体情况也还是比较乐观。九江王英布能够选择在此时入股刘邦公司,说明大部分人对刘邦并没有失去信心。

魏豹虽然嘴上说,刘邦这人没素质,满嘴脏话,不好相处,但说实话,还是目光的短视促使他作出了背叛刘邦的决定。

在派出使者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刘邦最终作出了以武力解决魏国问题的决定。没办法,魏国不解决,刘邦的关中大本营时刻都得面对被入侵的可能。

在韩信摧枯拉朽的攻势下,魏国由一个独立的诸侯国成为了刘邦汉国的河东、太原、上党三郡。魏豹和老婆家属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最终,魏豹被守卫荥阳城的周苛和枞公所杀。

怎么说呢,魏豹这是为自己目光短视只追求眼前利益的格局买了单。但凡他能将目光放长远一点,也不至于落得身死国亡的结局。

与张耳和王陵一样,叔孙通其实也是一个聪明人——

▲叔孙通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叔孙通最早是秦朝的博士,后来先后跟过项梁、楚怀王、项羽等人。

像叔孙通这种频繁跳槽的人是被当时人所鄙视的,可能就连他的学生都看不起他。但叔孙通在跟了刘邦之后从此信念非常坚定,再也没有换过公司。

要知道,叔孙通跟了刘邦之后不久,刘邦就遭遇了彭城之败。但他并没有作出魏豹那样叛汉的举动。

只能说,叔孙通在刘邦身上看到了未来,觉得刘邦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是的,但凡人能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其实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陈平也是一个嗅觉特灵敏的人——

因为殷王司马卬反楚事件,陈平在恐惧中挂印封金逃离了项羽的公司。在修武,陈平正式加入了刘邦团队。在老相识魏无知的引荐下陈平与刘邦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从此成为刘邦创业路上的左膀右臂,影响左右了楚汉间的一系列大事。

虽然说,在当时大多数诸侯都站项羽队的情况下陈平选择刘邦公司似乎也是一种被动的无奈,但他能在第一时间果断入职刘邦公司并从此不离不弃,说明他对未来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

没办法,他是那种喜欢提前做功课的人。陈平不仅对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的能力和性格有非常清醒的认知,更是对楚汉两家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理性的预判。他能在第一时间入职刘邦公司,其实基本是在理智的支配下作出的选择。

瞧,这种人的逻辑分析能力非常强,陈平在这方面的造诣一点也不比韩信低。

但韩信的跳槽还是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鸿门分封后,项羽喜提“西楚霸王”的称号成为诸侯中的带头大哥,左右天下。也就是说,项羽的事业在分封诸侯之后达到了顶峰,未来可期。

作为项羽公司的员工,那是有相当大的优越感的。

当时,韩信也在项羽公司干到了执戟郎中的职位,是可以经常见到项羽的那种。

够可以了。

但韩信却根本没有被眼前的繁华迷失了双眼。在对项羽以及西楚国集团进行了一番综合评估之后,韩信果断离开了项羽集团。

是的,他要的是万户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项羽给不了。同时,韩信也作出了西楚国将会从抛物线的顶点在下坡路上狂奔的判断。

可刘邦当时绝对是处于谷底,不仅被项羽打发到了汉中,手底下的将士更是一批接一批地逃跑。

未来?

呵呵,好像根本就看不见明天的图景。

▲刘邦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韩信选择于此时加入刘邦团队不仅需要的是勇气,更是对未来局势走向精确的判断力。

他和诸葛亮后来面对的情况还不一样。刘表弥留之际,荆襄精英其实都意识到了荆州将来势必会被刘备控制的现实,诸葛亮属于顺势而为。

这样看的话,韩信绝对是逆势而为。

但韩信对当时的诸侯,尤其是项羽和刘邦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未来天下的走势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这其实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韩信对自己的能力相当自信,他确信,只要刘邦将汉军的指挥权交给自己,在战略上能听自己的,那么,刘邦手上的那把烂牌在自己战略和战术的作用下绝对可以打赢。

说实话,历史上韩信这样的人真不多。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作支撑,有些局他还真没有能力应对。

但怎么说呢,作为普通人,只要你在刘邦这艘船上呆着,将来都是有机会享受刘邦称帝之后的分红。区别只是分多分少而已。

所以呀,选择公司,一定不要被所谓的高薪和眼前的职位、地位所迷惑。君不见,季布和钟离眛等人当年有多么辉煌,后来就有多么狼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能让韩信都佩服的人,一定不出名

/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