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乡愁,也是长安城的乡愁

白癜风症狀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41006/h6tmak1.html
声音传奇——余光中来自长安处处有故事00::.今天上午,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去世,享年90岁。他的作品很多选入课本,被称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双。他还是评论和翻译的高手。因此,对感情有特殊的敏感和把握,他一生大半时间浪荡漂泊。幼年时流落巴蜀,后背井离乡去了台湾,三次去美国,返台后又去了香港,直到临近花甲才定居高雄。余光中年发表第一首诗时,刚满二十岁。大半个世纪过去,从黑发到鬓霜,从朝阳到向晚,余光中诗笔从未停顿,而对于故乡的思恋日愈加剧,盼两岸统一,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2.我的主业是讲西安历史,整个西安历史就是一部乡愁史。十三朝古都,除开隋文帝杨坚是华阴人外,其他十二个王朝都是外地人在这里建都。我们看到的王朝都是雄才大略,开疆拓土,似乎忽略了个人的情感,项羽在关中分封诸侯后,对手下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于夜间步行,有谁知之!”成语“衣锦还乡”出自于此,项羽选择回家,就像倦鸟归巢。刘邦打败项羽后,手下都是南方人,纷纷表示撤离长安,到离家近的地方建都,但刘邦看重关中的地势易守难攻,放弃回到沛县(江苏省徐州市下辖县),才有定都长安的大汉江山。3.公元前年,匈奴且鞮(dī)侯单于上台,寻求和大汉和解,汉武帝派苏武带着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匈奴,因为匈奴内部变动,苏武等人被扣留,后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另一种说法是流放到武威市民勤县)牧羊。苏武出使匈奴时,正当盛年四十岁,回国已经六十岁了,当时跟随自己的一百多人,只剩九人幸存,全长安城的百姓都出门迎接,向这一位铁骨铮铮的男人致敬。此时的他,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手里还紧紧攥着当年汉武帝发给他的旌节,苏武老泪纵横。长安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那山,那树,甚至是泥土,无不散发着一种回忆的芬芳。但是真正让他老泪纵横的并不是故乡,而是挥之不去的乡愁。4.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从长安出了雁门关,黄尘滚滚,骏马嘶鸣,王昭君远离故土,心绪难平,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给汉朝的皇帝上了一封奏章,请求回国,但遭到拒绝。此后王昭君一嫁再嫁,后半生的大漠岁月,她的乡愁远比世人的想象更加凄惨,她的家人因为她而封侯加爵,享受荣华。如今长安城仍存留她的佳话,兴山县(王昭君故居)又盛开了那年的繁花,只是那个明眸皓齿,坐在马上弹着琵琶的女子已成诗画,逝于天涯……5.王维的大作《相思》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短短二十个字,道尽了相思的聚散离合。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其实不是,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写给好朋友,大唐第一音乐家李龟年的作品。王维和李龟年同为盛唐时期文艺界的红人,安史之乱后,李龟年和一群梨园弟子流落江南,在一次聚会的时候,大家唱出了王维的这首《相思》,想到国破山河,想到四处漂泊,长安城的乡愁时时萦绕,大家潸然泪下。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名句,被誉为《诗经》中最唯美的一段话!这几句话是写周宣王时期,猃狁(xiǎnyǔn,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出兵焦获(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威胁镐京,周宣王一战打败对方,并追击到甘肃,两军交战,朝不保夕,很多士兵战死沙场,留下来的只是感叹命运的眷顾。仗打完后,在寒冬腊月,一位解甲退役的老兵在返乡途中独自行走。打了一生的仗,也打了一身的伤。举步维艰,道路漫漫,家乡越来越近,边关也越来越远。此刻,这位老兵遥望家乡,不禁思绪万千。出征的时候,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与家人挥手道别;如今九死一生回到家乡,此去经年,亲人还在吗?谁在村头的杨柳树下翘首以盼?谁又在冬日的柴火旁等我把酒言欢?只有漫天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乡愁压得垂垂老矣的孤独身影,步履蹒跚地走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回家路。7.乡愁写到此,再细腻的文字也显得单薄,唯改动苏轼的词来结束这一篇,兵戈胸中藏,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痴狂,留锦书几行,听乡音回荡。最后愿天堂有故乡,我们在这头,余老在那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