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开国的十八功臣是谁他们为何受封侯

西汉开国的“十八功臣”是谁?他们为何受封侯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先后封了一百四十三位诸侯。据《白马盟书》记载,在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选拔了十八位功劳最大、能力最强、资历最老的功臣,"使十八路诸侯次之",史称"十八路诸侯"。在"白马之盟"下,在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选拔了功劳最大、能力最强、资历最长的十八位功臣,称为"十八路诸侯"。

1.百户侯萧何。萧何原籍沛县冯翊,早年在沛县做小吏。他与刘邦是旧识,秦末与刘邦一起在沛县起义。起义之初,萧何负责前线,为前线部队准备粮草。刘邦入关中灭秦时,通过了秦相国局和皇室管理的所有法律法规。刘邦归顺三秦后,萧何一直掌管关中,帮助刘邦稳定在关中的统治,并不断为前线部队输送粮草物资。刘邦能否在前线阻击项羽,萧何的作用至关重要。

西汉建立后,刘邦任命萧何与"汉初三杰"张良、韩信一起为首任功臣,是汉朝第一任丞相。他编撰《秦六法》,制定《九章律》,提倡无为而治,帮助刘邦迅速稳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刘邦死后,他曾短暂辅佐汉惠帝,死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年)。

2.平阳侯曹参。曹参是沛县人,早年在沛县当过县令,和刘邦是老乡老相识。自刘邦在沛县进兵以来,曹参可以说是升迁最快的将领,因为自灭秦西征关中开始,刘邦的几个手下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不仅屡立战功,还多次随军亲征、比如在彭城之战中,曹参是从韩信开始担任北军统帅的,自灭西魏以来,曹参奉命长期跟随韩信,他不仅是韩信的左膀右臂,也是刘邦的牵制他不仅是韩信的左膀右臂,也是刘邦牵制韩信的重要将领。

刘邦封曹参为汉王时,曹参被封为建城侯。西汉王朝建立后,曹参被列为仅次于萧何的第二功臣,实际上是第一位武将。曹参最初担任齐国丞相,在萧何去世后接替萧何担任丞相。他曾短暂辅佐吕后,在任期间继续萧何的统治,史称"萧规曹随",卒于汉惠帝六年(年)。

3.宣平侯张敖。张敖是外黄人,赵王张耳之子。刘邦早年曾多次拜访张耳,与之相识。项羽提名张耳为常山王,但被陈余击败。张敖投奔刘邦,刘邦封他为潮王。刘邦死后,张敖成为赵王,并娶了刘邦和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妻。

围攻白登后,刘邦在返回途中在赵国休整,心情不好时与张敖发生争吵。结果,赵国大臣贯高策划刺杀刘邦,张敖也参与其中,事情败露后,张敖被免去了宣平侯的职务。刘邦死后,吕后册封张敖的女儿张嫣为惠帝皇后,张敖于公元前年去世。与其他功臣不同,张敖之所以榜上有名,肯定与其父亲张耳和刘邦女婿的身份有关。

4.绛侯周勃。周勃是沛县人,刘邦即位之初,周勃跟随刘邦在沛县建军,是刘邦手下极为重要的将领。刘邦西进关中时,周勃屡立战功,率先攻打夏邑、能乡;刘邦建都三秦时,周勃征战关中、陇西,在关中站稳了脚跟;刘邦东征时,周勃受命镇守武关,协助萧何镇守关中。

刘邦称汉王时,周勃首批被封为威武侯。西汉建立后,周勃被封为绛侯,后随刘邦平定韩王信、陈豨、陆倕等人的叛乱,官至中尉。吕法赞死后,周勃联合陈平,夺取了吕氏家族的兵权,杀尽吕氏家族诸王,建立了西汉文帝。虽然周勃凭借自己的能力两次被任命为丞相,但因涉嫌破坏皇帝权威,不仅被免职遣返,还差点被杀。周勃死于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年)。

5.舞阳侯樊哙。樊哙原籍沛县,早年与刘邦结拜为兄弟。他不仅是刘邦的大将,还是刘邦的妹夫,娶了吕后的妹妹吕法赞为妻。刘邦起兵时,樊哙随刘邦南征北战,勇猛善战,屡破敌阵。史书记载,樊哙只跑了八次,还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一命。刘邦被封为汉王时,樊哙被封为临武侯。

樊哙随后参加了三秦之战和彭城之战,在鸿沟和会后,作为汉军先锋,还追击项羽,在阳夏大败楚军。刘邦称帝后,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参与镇压了臧荼、韩王信、陈豨、李孝斌等人的叛乱。他还斩杀了韩王信,并在战场上杀死了赵石等将领。

刘邦末年,樊哙因"刘吕之争"险些丧命,后死于汉惠帝六年(公元前年)。

6.衢州侯李商。郦商是高阳人,秦末时聚集了数千人。刘邦西征灭秦时,郦食其随刘邦避难于高阳。郦商和他的兄长率领名士兵回到刘邦身边,率先发动了攻打长沙的战争。刘邦攻打关中时,郦商因善于指挥,奉命攻破汉中,将秦军阻挡在关中。刘邦平定秦三郡时,郦商率部平定北地郡和上郡。后来,刘邦东征项羽,郦商又与萧何合作,率军镇守关中。

西汉王朝建立后,郦商出任涿侯、曲周侯,先后参与镇压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叛乱,甚至在攻打臧荼的战役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刘邦死后,郦商因身体原因逐渐退出政坛,于高后八年(公元前年)去世。

7.鲁侯席涓。奚涓的出身不详,但从刘邦起兵沛县时,奚涓跟随刘邦为仆来看,他是刘邦的农民,刘邦西入关中灭秦时,奚涓担任郎中。至于西娟的功绩,《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记载,《汉书》只说西娟的"功在代阳侯(即樊哙)之上",从樊哙的功绩来看,西娟作为将领也一定是勇猛善战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史料中看不到他的功绩。

西娟的生卒年不详,据说是战死沙场。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追封西娟为鲁侯,但由于他没有儿子,刘邦让他的母亲代为接受爵位。

8.汝阴侯夏侯婴。夏侯婴也是沛县人。他早年在沛县的马厩里养马、当马夫,后来考中了县吏,与刘邦关系一直很好。夏侯婴随刘邦起义后,在灭秦时长期担任骑兵将军,因指挥骑兵勇猛,在刘邦称汉王后被封为昭平侯,后由韩信推荐给刘邦。

自刘邦东征项羽以来,夏侯婴长期为刘邦效力,成为刘邦最信任的将领。西汉建立后,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参与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叛乱。刘邦死后,夏侯婴救出刘盈和鲁元公主,得到吕后的信任,长期侍奉汉文帝。他在诸吕之乱后辅佐汉文帝,卒于汉文帝八年(公元前年)。

9.灌婴,颍阴侯,原籍泗阳县,后迁居荡县刘邦处,任荡泗将军。随刘邦西灭秦时,因作战勇猛,先后被封为七大夫、德帛、德贵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顾婴被任命为郎中,随刘邦回到三秦地区,参加了彭城之战,后又率领郎中骑兵,在泾索之战中担任骑兵主将。

在楚汉战争中,顾婴随韩信灭魏,后又率领骑兵袭击楚军粮道,后来又随韩信灭齐,参加了渭水之战。与曹参一样,顾婴也是辅佐韩信、与韩信保持距离的重要将领;曹参率领步兵,顾婴率领骑兵。平定齐国后,他一路南下,征服了包括楚国都城彭城在内的大片领土。刘邦追击项羽,在桂陵失利,顾婴率领骑兵支援项羽,参加了垓下之战。

刘邦建国后,顾婴被封为颍阴侯,后参与镇压臧荼、汉王信、陈豨、英布等叛乱。在"吕氏之乱"中,顾婴驻守荥阳,抵御齐襄王刘襄的入寇,汉文帝四年(公元前年)去世前,汉文帝任命他为中尉,取代周勃为丞相。

傅宽,第十代阳陵侯。秦朝末年,他先投奔魏王魏苟,魏苟被章邯打败后,他又投奔刘邦,任魏骑将军。后来,他跟随刘邦西灭秦朝,因在路上斩敌和过关斩将的功劳,被提升为右将军。在楚汉战争中,傅宽作为关羽的部将出战,后来他们又一起参加了齐国的战争。韩信即位后,傅宽被任命为齐国右丞相,以防韩信入侵。

西汉建立后,傅宽被封为阳陵侯,长期担任齐相,辅佐齐王刘肥,奉命率领齐军平定陈豨叛乱。平定陈豨叛乱后,傅宽被任命为戴王刘恒的吏部尚书,惠帝五年(公元前年)去世。

11.新吴侯靳歙。靳歙原籍魏国的万渠县,西征时在万渠县加入了刘邦的阵营。他是刘邦麾下的大将,仅次于荡县和泗水(即投奔刘邦者)。他西入关中,斩车骑二人,擒关中酋长八十五人,俘虏百余人。即位汉王后,被封为新武侯,是建武侯中的长子。

在"楚汉战争"时期,靳异作为骑兵将领,长期跟随灌婴,参加了彭城之战,配合韩信攻打赵国,攻占了朝歌、邯郸、平阳等地。他还率领骑兵深入楚军后方,断绝粮草,然后用灌婴攻打楚国南面的后方,协助韩信攻打齐国,占领了包括楚国都城彭城在内的大片地区。他还率领骑兵进入楚军后方,切断了楚军的粮食供应。

刘邦建立后,靳歙任新武侯,参与镇压韩王信、陈豨、英布等人的叛乱,死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年)。

12.安国侯王陵王陵出身沛县豪门。虽然自幼与刘邦相识,但一直看不起刘邦。刘邦在沛县聚兵时,王陵并没有跟随刘邦太久,而是随雍齿投奔了魏国,魏国灭亡后,王陵又西行到了南阳郡。刘邦西入关中时,王陵来到南阳郡与刘邦会合,但拒绝跟随刘邦前往关中。刘邦东征时,王陵作为南路军参加了彭城之战。在项羽的母亲以死相逼并将其烹煮后,王陵正式投奔了刘邦。

王陵后来追随刘邦,参加了楚汉战争。虽然由于上述原因,王陵直到西汉建立后才成为丞相,但他在十八路诸侯中排名第十二,是年长的一位。王陵生前请求任丞相,刘邦很器重他,认为王陵可以代替曹参当丞相,于是任命王陵为西汉第三任丞相。吕后要立王后,王陵维护自己的爵位,拒绝上朝。

13.柴武(又名陈武),荆侯。秦朝末年,柴武最初是项梁手下的一名将领。后来,刘邦向项梁借兵攻打冯异,柴武便归刘邦麾下,跟随刘邦长期作战。韩信攻打齐国时,柴荣奉命加入韩信的麾下,在历下大败齐将田师,随后参加了"围城之战"。在"垓下之战"中,柴武和周勃率领后备军。

西汉建立后,柴武任窈窕田侯,后参与平定韩王信叛乱,被斩于阵前。吕法赞死后,柴武参与平定"吕氏之乱",迎立冀王刘恒,参与平定冀北王刘兴之乱,卒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年)。

14.清河侯王川。刘邦起兵时,王川以仲璜的身份随刘邦到冯翊,刘邦西入关中时,王川任大将军。刘邦回到关中后,王川命王助随薛欧离开武关,到南阳与王陵会合,再到沛县与刘太公、吕虔等亲属会合,但因项羽兵驻阳夏而失败。

在"彭城之战"中,王恢与薛欧、王陵同为南路军成员,后参加楚汉战争。西汉建立后,王恢被封为青阳侯,卒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年)。关于王恢的功绩,史书记载较少,但他被列为十八功侯之一,想来与他的资历有关。

15.广平侯薛欧。薛欧的历史与王水十分相似。刘邦起兵时,薛欧作为冯异的仆从跟随刘邦,刘邦定居巴蜀时,薛欧被任命为将军。刘邦回到关中后,薛欧随王浚从武关出发,攻打刘太公,但没有成功,后来参加了彭城之战。楚汉相争时,薛欧为将,攻打楚将钟离眛。

西汉建立后,薛欧被封为广平侯,后死于汉惠帝七年(公元前年)。由于年事已高,薛欧也应被列入十八功臣侯之列。

16.汾阴侯周昌。周昌原是泗水的旗人。刘邦击败太守和泗水太守后,周昌与堂兄周苛一起投奔刘邦,负责管理旌旗。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周昌被任命为中尉。荥阳之战,荥阳失守后,项羽烹死御史大夫周苛,周昌接任御史大夫。

西汉建立后,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昌曾大胆批评刘邦更换太子的意图。刘邦放弃更换太子的想法后,担心刘如意死后的安全,又派周昌保护刘如意。刘邦死后,吕后想杀刘如意,但周昌的阻挠使她难以下手。刘邦死后,吕后召周昌回京,然后骗刘如意杀了他。惠帝三年(公元前年),周昌郁郁而终。

17.阳都侯丁父。由于《史记》和《汉书》的记载相互矛盾,很难确定丁父的籍贯和追随刘邦的时间。刘邦兵临巴蜀时,丁复是楼武军的将领。当刘邦还在防守三秦地区时,丁福随吕泽迫使翟王董毡投降,然后跟随刘邦东征项羽。西汉王朝建立后,丁福因其忠义被封为阳都侯,死于汉高后六年(公元前年)。

18.曲成侯虫达虫达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秦末天下大乱,虫达将刘邦的37名部下安置在荡县,然后护送刘邦西去关中,被封为德珪,在吕泽手下任二队将军。后来,他参加了收复三秦的战争,并以校尉的身份组织了讨伐西楚的战争。西汉建立后,蠕蠕被封为溧阳侯,参与镇压臧荼和韩王信叛乱。汉文帝元年(公元前年)病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