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真的是软弱无能嘛

刘盈,西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惠帝),出生于沛县,是汉高祖刘邦与吕雉所生。刘盈因其父母太过光芒耀眼,因此他的事迹鲜为人知,历史上记载他也是生性软弱,遇事不决,仿佛一生都在其母亲吕后的阴影下成长。但我们想要真正地了解历史,就不能从单方面去探索,可能很多人受影视剧或者部分史书的影响,从而先入为主,过于主观,就会显得狭隘。对待历史,我们应当首先抛开成见,宏观的、多方面的去探索历史,其中不易被人发现的细节,往往都暗示着历史的真相,这样你才会发现历史的乐趣,才算真正读懂历史。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被人忽视的帝王——刘盈!阴暗童年,缺失父爱刘盈年幼时,便与母亲吕雉相依为命,父亲刘邦虽为泗水亭长,但众所周知,刘邦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实打实的“流氓”一个。母亲吕雉便带着他和妹妹(鲁元公主)一起下田务农。一日,吕雉耕作于田中,一老翁路过田野求一口水喝,吕雉与之,老翁喝完水便说:“夫人乃天下贵人啊!”于是,吕雉便把两个孩子一起拉来给老翁面相,老翁指着刘盈说:“夫人尊贵,皆因此男。”同时为刘盈妹看相,都是贵相。后来刘邦犯罪逃到芒砀山,衣食都赖吕雉送给,刘盈自小便很少与父亲刘邦相处,而刘邦也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都说孩子成长,父爱母爱缺一不可,家庭最重要的便是爱,缺失爱的家庭怎么说都是不完整的,而刘盈就是在一个缺失父爱的家庭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公元前年,刘邦东攻项羽于彭城,不料项羽舍弃齐地回击刘邦,打的刘邦措手不及,刘邦自己也仓皇逃跑,急急如丧家之犬。而项羽则穷追猛打,刘邦此时带着儿子刘盈、女儿一起乘坐马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刘邦竟然把刘盈跟女儿两次踢下马车,幸亏马夫夏侯婴拼死救回,愤怒的刘邦还想斩杀夏侯婴,赖于夏侯婴驾车,因此没敢动手,但一路上也是骂骂咧咧,直至逃回沛县。正所谓“虎毒不食子”,而刘邦为了活命连自己亲生儿女的性命都可以不顾,其“流氓皇帝”之名当真是实至名归。此时的刘盈只有6岁,本以为父爱如山,能为自己遮风挡雨,却不料自己的父爱如山体滑坡,险些丧生在自己父亲的一踹之下。这对他幼小的心灵是多大的打击,换做他人,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更别说尊重、孝敬自己的父亲了!虽然刘盈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丁点父亲的疼爱,但他始终孝敬父亲,从无怨言。从他登基之初就立高庙可以看出,而且下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其孝敬之心跃然纸上。且两汉时代,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而这个先河就刘盈开创的,刘盈提倡孝道,褒奖孝悌,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对孝的尊崇,刘盈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遵循着“孝道”!仁慈宽厚,对刘氏宗族偏爱有加刘盈一生宽厚仁慈,对自己刘氏一族更是异常偏爱。刘邦晚年曾多次想废掉刘盈,重新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换做他人,登基之后必定铲除这些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但刘盈没有,反而偏护着。吕后虽然知道自己儿子刘盈已经坐实皇位,但这个曾经争夺过太子之位的刘如意一天尚在,吕后就一天不能安心,于是吕后处处找茬,寻找机会。刘盈得知母亲吕后的想法后,处处护着这个同父异母的胞弟,为了确保他的安全,甚至搬过去去跟刘如意同食同住。只可惜刘盈一次晨猎,而刘如意爱睡懒觉未曾早起,被吕后逮到机会,将其毒死。毒死刘如意的吕后并没有善罢甘休,又把矛头指向了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也怕他对自己儿子的皇位有所威胁,因此也想方设法的除之而后快。吕后设计召刘肥进宫觐见,刘盈生性仁慈,对待兄长十分的尊敬,并让刘肥处上位,自己居下位,吕后见了更是怒不可解。便命人赐毒酒给刘肥,刘肥还毫不知情,但这一切被精明的刘盈看在眼里,于是他也端起毒酒,以此来反抗母亲,吕后见了自然是惊慌失措,慌忙打掉刘盈手中的酒杯。刘肥此时自然看出了端倪,随后找个借口匆忙离去,回到家后的刘肥越想越怕,想起刘如意母子的前车之鉴,于是把自己领土的一部分分给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这样才得以保全性命。尊父逆母,一生都在与吕后抗争刘盈在世时,除了年少时未保护的刘如意外,其他的无一被害,而且为了齐王刘肥死谏其母,甚至以毒酒相逼,而刘氏宗亲惨遭吕后杀害也是刘盈去世以后事。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刘盈性子刚烈,并非软弱无能之辈!众所周知,吕后最残忍的手段,就是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然后拉着儿子前来观看自己的杰作,难道吕后此举真的只是跟儿子分享自己的乐趣?不然,吕后这般作为其实是在威吓刘盈,为了让刘盈不再抵抗自己,为了让自己能真正把握大权。而聪明的刘盈自然知道母亲的心思,不过他也确实被吕后这种“丧尽天良”的手段吓的不轻,因此说道:“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彘(zhì),即猪。人彘就是把四肢剁掉,挖出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熏聋),用喑药灌进喉咙,割去舌头鼻子,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言语,剃光头发眉发,然后扔到厕所里,安排人专门“照顾”看到这里,大家都以为刘盈是观人彘而罢朝,从此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其实不然!刘盈与吕后的斗争只不过从明转到暗,不然也不会有后面“萧规曹随”,萧何死前,刘盈前去探望,并询问谁人可以代替丞相,萧何举荐曹参,而曹参做了丞相后,日夜只是饮酒,刘盈得知后甚是着急,派曹参儿子询问未果,反遭打骂,于是亲自前去询问,曹参便反问:“陛下比高祖之才能若何?”刘盈答:“高祖斩白蛇起义,建功立业,开疆扩土,我如何能相提并论。”曹参说道:“那便是了,陛下尚自知不如高祖,臣岂不自知不如萧何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刘盈听完大喜,于是“萧规曹随”便广为流传。如若刘盈真的只是纸醉金迷,岂会心心念念于朝政,又怎么会去问萧何谁可以代其职,又岂会关心曹参荒疏朝政?且刘盈在位时,一直拥护其父刘邦定下的“非刘不王”之策,终其一生,吕氏一族未得封侯,吕后追封自己父亲吕太公为王时,也是刘盈病入膏肓的时候,那时候的吕后才是名正言顺的主政。刘盈生前,也一直没有重用跟母亲暧昧不清的审食其,还甚至欲杀之。刘盈死后,审食其的地位才迅速提升,直至丞相,位极人臣,且出入深宫,常伴太后。而吕后为了“亲上加亲”,强逼刘盈娶自己的外孙女张嫣为妻(说白了就是为了提升吕氏家族的地位,巩固自己的权力),要知道吕后的外孙女就是刘盈的妹妹鲁元公主所生,就是刘盈的外甥女了,这简直是有违背伦理纲常了。吕雉啊吕雉,为了自己的利益简直不理自己亲儿子跟外孙女的感受。刘盈极力反抗,说张嫣是自己的外甥女,且年纪那么小(当时张嫣仅10岁),而吕后完全不管,只说张嫣迟早会长大。久抗无果,刘盈只得娶了张嫣,但善良温柔的他却从没碰过张嫣。张嫣死后入殓时,宫女们替她净身时惊人地发现,四十岁的张嫣至死竟然保持着冰清玉洁,依然是个处女。消息不胫而走,天下的臣民无不怀念怜惜她。于是为她立庙,定时享祭,尊她为花神,为她立的庙便称为“花神庙”。在位七年,诸吕未尝用事,惠帝崩后,而吕氏宗族相继封王,高帝诸子相继幽死,辟阳侯审食其且为右丞相,居宫中矣。则知惠帝在时,太后犹有所严惮,而不敢逞凶。其维持匡救之苦心,后世所不尽知者也。在位七年,建树颇广刘盈在位期间,政治上继续奉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任用曹参为相,继续执行刘邦、萧何制定的修生养息的政策。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直线上涨。经济上恢复了十五税一的政策,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去徭役。而自古以来都是重农抑商,但刘盈深知商业发展有利提高国家收入,因此也放宽限制商人的政策,促进了商业发展,使得西汉初年的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文化上刘盈废除“挟书律”,这可是秦始皇在进行焚书坑儒时颁布的一项法令,刘盈说废就废,充分显示了他的魄力。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刘盈此举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打破了自西周以后延续了大约九百年的官书垄断的传统局面。建设上规划和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刘邦在位时,国力有限,只修了长乐宫和未央宫,城墙没有修过,长安街道也只有几条老街,布面不够繁华,缺乏帝都王气。而根据史家考证,刘盈整修过后的长安城成为了超越罗马的都城,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方面都繁荣昌盛起来。刘盈对外方面明显较其死后吕后执政时更为怀柔。对匈奴: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对闽越: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对南越:南越王赵佗称臣奉贡。特别是不可一世的南越王赵佗,对一个不足20岁的君王称臣,而刘盈死后没多久,南越王赵佗便称帝造反,对吕后执政的汉朝开战,直至汉文帝刘恒即位。结语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都是发生在惠帝时期:降卫满、修长城、平百越、收赵佗、废挟书等等,都是刘盈的所作所为。这个又傻又可爱的君王,即使被逼娶自己外甥女为妻,也终身没有侵犯。他的才能被历史长河所埋没,后人都道他昏庸软弱,毫无主见,却不知道萧何弥留之际,听他说一句“欲以曹参为相”而热泪盈眶,道:“陛下如此识人,臣死而无憾!”他这短暂的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孤独前行,即使饱受其母吕后压迫,依然怀抱着对世人的温暖爱意,父亲对他弃如敝履,他依然修好高祖庙,且用尽全力保护父亲疼爱的刘如意。他又是那么的敏感,发觉曹参不务朝政时,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而让贤臣疏远,并亲自前往慰问。说了那么多,希望各位看官能够在刘邦与吕后的光芒之下,稍微认真地看一看这位历尽磨难、宽厚仁慈、平生温柔的皇帝!探索历史,不能太过主观,应当客观、宏观的去探索,这样你才能发觉历史上不为人知的细节,从而找到真正的历史真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