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的西北部,有一个出过汉高祖出生的地方,现在地名叫“丰县”。
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沛县赵庄镇鹿湾村的西北约二百米处有一座“三姓林”,占地二亩一分七厘,苍柏葱郁,间有白杨参天。林门南向。
林内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土坟,像天空中的三星,故又称“三星林”。
每座坟前,都有一座小楼房,高丈许,面积为四平方米。三座大石碑分别树立在小楼房中央。石碑雕刻精致,字迹端庄,碑上均刻为“李公之墓”。
从坟地埋葬方向和碑文的书写都非常令人费解。既都是“李公之墓”,何又称“三姓林”呢?
虽石碑、坟墓在一九五八年毁掉,但查阅《李氏家谱》亦有所记载,说起“三姓林”倒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呢?
据说在明朝初年,赵庄镇这一带有三个叫花子,原来天各一方,都素不相识,后来在这里碰在一起,三人都是天涯同命鸟,同病相怜,亲如兄弟,竟结下了不解之缘。便效桃园刘、关、张的义气,于一天晚上,皓月当空,三人在漫野的一棵大树下,堆土为炉,插草为香,清水为酒,结下了海誓山盟的金兰之交。
叙起年庚,翁三棍居长,秋瓢居次,李姓最小,三人畅谈通宵,次早各自行乞,临别约定每年要在此聚会几次。
后来姓李的回到原籍鹿湾村,做些小本经营,倒能维持生活,竞讨上了妻室,家要也很贤惠。
逾年,一胎生了一双儿女,他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女逗人喜爱,忧的是在这苦难岁月,添人增口,如何生活?
这天为孩子起名,男孩叫李孝(意思是长大要孝顺),女儿叫三家(别忘了除姓李的以外,还有两家)。翁三棍和秋瓢听到三弟娶妻生子,便一同来李家贺喜,不料三弟患了重病,其妻也悲伤过度,便使相继去世。
翁、秋二人埋葬了三弟夫妻的尸体,痛哭一场,带领两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沿门行乞。
韶光似水,弹指间十几年过去,李孝和三家知道老家是丰县鹿湾,一心想回故里。
二人只好带着孩子返里,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四人在李孝、三家的父亲坟前,号啕痛哭。
次日,便在鹿湾村找了一间破草房住下来。
不久,翁、秋二人也接连病逝,死前都交代孩子,要和你爹娘的坟墓并列,不要忘了三人都是情如同胞的苦难兄弟。
李孝按照老人的嘱咐,排列成三座坟墓。李孝便远离家乡,杳无音信。
斗转星移,转眼又是十几年过去了,李孝也是苦尽甘来,命运亨通,日子兴旺起来。便想到父亲及其结义的兄弟二人,将自己抚养成人,不能忘本,辜负了老人的养育之恩,便回家为三人立碑,但谁也记不清各人的坟墓位置。
薛安宪/丁时方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