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是江苏省地级市,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有超过年的文明史和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这里不仅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也颇多,同样也诞生了很多帝王与名人:刘邦: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主要作品有《大风歌》、《鸿鹄歌》李煜:李煜,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有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李昪:唐烈祖李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开国皇帝。本为孤儿,为杨行密于争战中所掳,并以为养子,而杨行密诸子不能容,遂将其给予徐温(一说为徐温所掳,并以为养子),并改名徐知诰。南吴顺义七年(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与徐温亲子徐知询争权,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的机会,将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吴政权。天祚元年(年),进封齐王。天祚三年(年),改名徐诰。同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昪。代表作《咏灯》,收录于《全唐诗》。李璟:唐元宗李璟,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唐烈祖李昪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周勃:周勃,沛郡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曾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带兵攻取曲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年),封为绛侯。带兵讨平韩信、陈豨、卢绾叛乱,拜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最终罢职归国。萧何:萧何,沛郡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早年任秦朝的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曹参: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徐州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起家沛县狱掾。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跟随刘邦沛县起兵,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定都长安后后,论功行赏,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出任齐国丞相,辅佐齐王刘肥。汉惠帝即位,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樊哙:樊哙,徐州沛县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武侯。刘牢之:刘牢之,字道坚。彭城郡(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期名将,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刘牢之生长于尚武世家,其人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任参军,后以功升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在苻坚败后率军攻陷谯郡,因功晋升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后奉命救援前秦苻丕,为慕容垂所败,被召回,此后又平定了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答应司马元显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后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军务。又率兵屡破孙恩,最终将其驱赶斩杀。后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江州刺史,讨伐桓玄。又听从何穆建议再次倒戈,致使司马元显被杀。桓玄掌权时,刘牢之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他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刘义庆:刘义庆,彭城郡(今江苏徐州铜山区)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师道: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李卫:李卫,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当然,还有很多徐州历史名人,我在此就不一一叙说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徐州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