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多少钱 https://m.39.net/nk/a_4536626.html朱元璋自称祖居地是沛县,和刘邦攀上了老乡。实际上,就是贫苦农民,没什么背景。家族中出了一个皇帝,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由沛县迁居到盱眙。其伯父朱五一、其父朱五四,再迁到二百里外的钟离,靠租种别人的土地为生,也就是佃农。朱五一有四个儿子:朱重一、朱重二、朱重三、朱重五;朱五四有四个儿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这里插一句,传说元朝时候,普通老百姓不能拥有姓名,只能用数字取名。大概也有这样几种方法:孩子出生时,父母年龄相加得到的数字,即孩子名字。或祖父当时的年龄、或出生的日期。如果是双数,就叫做“重几”但看到朱元璋家族的名字,也就不难发现,尽管是用数字取名,大家还是尊崇着辈分用字。比如朱元璋父辈是“五”字辈,朱元璋同辈是“重”字辈。因为不可能都那么巧,同堂兄弟把人都生在双数上。言归正传,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有四个堂哥和三个亲哥,一共七个哥哥。可惜的是,这七个人都没活到朱元璋发迹之后。他们几乎都死于瘟疫或饥荒。尽管朱元璋称帝后,给七个人都封了王爵。但这样的王爵,在生前还不如一顿饱饭来得及时。不仅这七个哥哥没活下来,就连他们的孩子也大多早逝。包括朱元璋大哥的长子朱圣保、朱元璋二哥的儿子朱旺、朱元璋的堂侄:朱转、朱记、朱臊、朱润等。这些人都被追封为王,尽管在生前没享受到王爵该有的待遇。所以,想探讨朱元璋当皇帝后对他的哥哥怎么样,也只能看看朱元璋追封了他们什么王爵。朱元璋给四个堂哥分别封为: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蒙城王。加上朱元璋的伯父朱五一被追封为寿春王。而朱元璋的两个哥哥朱重六和朱重七,被追封为盱眙王、临淮王。基本上,这些地名都在朱元璋老家凤阳附近。而其伯父及堂兄们的封地都偏西,其兄长的封地偏东。但也有特殊的,就是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被封为南昌王、及朱重四的长子朱圣保被封为山阳王。一个在江西、一个在河南,远离其他王爵封地。也不知是否有意为之。可能想是让家族的长子一脉保佑大明江山长远吧。但相比凤阳附近等地的诸王,南昌作为通衢大邑,南昌王的地位也更高。这也可能与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功绩有关。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次子,朱元璋唯一在世的侄子。朱元璋17岁时,家乡出现蝗灾和瘟疫,其父母、大哥相继去世。因为他们是从外地搬来的佃农,在当地没有土地,所以其家人死后都没有地方埋葬。还是别人发善心,才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但穷得买不起棺材,“殡无棺椁,被体恶裳”。直接用破衣裳裹起来,就下葬了。之后家里也没吃的,朱元璋的大嫂带着一对儿女(朱文正、福成公主)回了娘家,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也各奔东西,外出寻找活路。朱元璋去庙里做了两个月和尚,再之后辗转投奔了红巾军。二哥朱重六则死在了外地。等到朱元璋在滁州立足后,朱元璋的大嫂带着儿女来投奔他。也就是第二年,朱元璋定都南京,自封吴王。那年,朱文正20岁。朱文正是明初开国名将,能征善守,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曾经驻守孤城南昌,抵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达到三个月。为之后的朱元璋战胜陈友谅打下基础。朱文正曾担任大都督府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在很久之后才做到这个官职。而李文忠在开国战将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由此观之,如果朱文正活到明朝建国,很有可能是明朝第一的战将。但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封赏,产生不满,纵使手下抢掠。遭到朱元璋遣使责骂。此后一错再错,最终被幽禁致死。朱文正死后三年,朱元璋称帝。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八岁时,被封为靖江王,奉养祖母南昌王妃(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嫂)。等到朱守谦八岁,到桂林就藩。其祖母南昌王妃也一同前往。但朱守谦十五岁时,因为骄奢淫逸,被朱元璋斥责,最后被夺了王爵,罚回凤阳老家种地。朱元璋斥责朱守谦时,还想起陈年往事,说自己那个大哥朱重四“无状甚焉,其非奉父母之道,有不可胜言”。大概是说,自己这个大哥非常不像话,不孝顺父母。而最后的“有不可胜言”则意味悠长。朱守谦犯事儿,连带着自己亲爷爷的陈年往事也被翻了出来。不过,在朱守谦死后,其子朱慈又被立为靖江王。靖江王属于郡王级别,但要比一般的郡王待遇好,稍稍低于亲王,传十三代,与明朝相始终。朱重四的女儿,被封为福成公主。其夫王克恭被封为驸马都尉,官至福州卫指挥使。朱元璋的四个堂兄里,只有朱重五的一个女儿活到了朱元璋称帝,被封为庆阳公主。下嫁给下嫁给黄琛,被封为驸马都尉,官至淮安卫指挥使。洪武四年,礼部官员向朱元璋建议,按礼秩说,侄女不能封为公主,应该是郡主。朱元璋回道,我就这两个侄女,不忍心降爵,还是做公主吧。直到建文帝时,庆阳公主才被降为庆城郡主。靖难之役,朱棣快要打进南京时,这位郡主代表建文帝,过江去劝朱棣。尽管没达成目的,但也能看出来姐弟二人是有些感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