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杀韩信并非刘邦本意,很有可能是在立储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pfzhiliao.com/

我们现在很多人把韩信的死,简单地归结于功高盖主和无政治头脑头脑,比如在楚汉争霸时期半威胁式地问刘邦要齐王,这种见解其实是比较片面的。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么为什么刘邦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并软禁在自己身边五年时间都没有下手,而且还能和刘邦一起喝酒,聊一聊戎马的过去呢?甚至韩信还说出“汉王只能带十万万兵,我多多益善。”即使这样的作死行为,刘邦也只是说“那咋就让我抓住了?”并没有把韩信他怎么样。

刘邦去镇压陈豨的时候,他想着带韩信一起去,是韩信自己托病没有去。吕后只是逮住这个机会,在刘邦没有回来前,下手把韩信咔嚓了,可以说,此刻的刘邦并没有对韩信起杀心,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他,因为刘邦此刻还需要他。

咱们在看待汉初的时候,不要以千年后大一统王朝的眼光去看待这段历史,实际上,西汉开国之初本质上还有一种名义上的一统,实质上更加类似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天下还有七个异姓王,那可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政、军队的,只是因为你刘邦强大,我认你做老大,作为天下共主。而分封制思想此刻还是主流,这与刘邦政治构想中的郡县制加上宗族血亲的分封制结合体是存在巨大矛盾的。而彻底开始郡县制的中央集权,那要到他的曾孙子刘彻时期了,此时的西汉不过是利益集团妥协下的产物,可以说刘邦是一个一生都在妥协的皇帝。刘邦分封异姓王的根本目的就是联合这些势力一起去攻打项羽,凭借刘邦一个人的势力是无法打败项羽的。

项羽之所以败在刘邦,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政治上。政治就是拉拢盟友一起围攻敌人,把盟友弄得多多了,把敌人弄得少少的,项羽打到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一个盟友,而刘邦打到最后,通过各种政治手段,把全天下的盟友都拉拢了过来,最终刘邦打败项羽,所以刘邦分封异姓王那是迫于无奈的,刘邦与项羽那是敌我矛盾,与各路诸侯王之间则是政权内部的矛盾。随着项羽率领的西楚集团的覆灭,刘邦在其他诸侯王的推举之下正式称帝,汉朝正式开国,实行名义上的统一。

西汉开国后,刘邦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就要开始歼灭异姓王。第一个就是韩信,之所以是韩信,是因为韩信是从臣子变成异姓王的,而其他的异姓王都是带资进组的,所以第一个拿韩信开刀是最容易的,因为你韩信所有的股份都是我给的,我只不过是收回而已,而其他人都是自己的原始股。韩信先是从齐王改成楚王,紧接着用计将其骗出后贬为淮阴侯,这个举动只是收回了全部的股份,又恢复了一个臣子的身份而已。软禁在长安,说是软禁,其实还是很自由的,这样对于刘邦来说是最安全的,交出兵权,并且让其不和军队接触,那么韩信对于刘邦来说就没有威胁,同时只要韩信坐镇中央,又可以威慑其他异姓王,而韩信此刻主要的工作就是跟刘邦出出主意,必要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出征,所以此刻的刘邦虽然还在提防着韩信,但是对其并没有杀心的,反而是一种保全。

那么什么时候刘邦会对韩信产生杀心呢?第一种情情况就是异姓王被剪除完了,那么韩信就失去了作用,此刻年轻的韩信就成了汉王朝的威胁,那么必须除掉。第二就是刘邦不行的时候,刘邦可以镇住韩信,但是他的孩子不行。显然此刻两个条件都不满足,因为此时对于刘邦政权威胁最大的不是韩信,而是那些带资进组的异姓王。那么吕雉又为何要杀韩信?其原因就是韩信卷入了西汉初年的第二个漩涡:立储风波。

吕雉比刘邦小十岁,当年嫁给刘邦,属于半个政治婚姻,所以你说他俩有感情没有,肯定有,但不多。而随着刘邦起兵,吕家也是倾其所有的支持刘邦,而吕家在刘氏集团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吕雉生下的儿子刘盈。公元前年,此刻正处于楚汉争霸的关键时期,刘邦为了稳定军心和拉拢吕家,此刻六岁的刘盈被立为太子,随着西汉开国,刘邦称帝时已经50多岁了,吕家对刘邦多年的投资终于要收获成果了,这个时候刘邦却觉得刘盈的性格比较懦弱,而且还有点优柔寡断。所以汉朝开国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其实一直都想将太子换成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刘邦觉得他更像自己。不管是刘邦单纯地想换太子,还是借机除掉吕氏一脉,咱们无从考究,但对于吕雉及其背后的吕家而言,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对于刘邦的这个想法,吕雉这个皇后以及他身后的吕家外戚们自然是坚决反对,坚决维护刘盈的太子之位。如果太子被换掉,那么吕雉这么多年吃的苦,吕家这么多年对刘邦的投入,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吕雉和吕家是绝对不会容忍这件事情发生的。但换太子这事儿,就算是刘邦一个人强行把他换了,没有人支持的话,反而会更乱,这个位置也是坐不住的,所以也不是刘邦强换他就能立即换掉的,而吕雉为了保护刘盈的太子这位稳固,那就必须拉拢来更多的政治盟友,此刻朝堂上影响力最大了莫过于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外加丰沛功臣集团,而当初刘邦起兵的时候,吕家对于刘邦的倾力相助,这就导致了刘邦的老班底,所谓的丰沛功臣集团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买吕家账的,再加上刘盈也是这个时候出生的,大家都是看着他长大的,也都愿意支持刘盈,那么争取张良、萧和韩信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这三个人都选择支持刘盈加入吕氏的阵营,那么刘邦想换掉刘盈这个太子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了。

首先导向吕氏集团的就是张良。汉初张良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虽然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实权,但作为刘邦的顶级智囊,其对朝堂和刘邦的影响力却是很大的。刘邦称帝后,张良开始逐步淡出,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其影响力却依然在。而他站队吕氏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张良给吕雉出主意,请“商山四皓”出山做刘盈的老师。有了这四个人的支持,刘盈就等于得到了读书人群体的支持,不管张良只是出了一个主意,还是张良通过自己的关系请他们出山,这就代表着张良已经站队了。史书上没有记载吕后到底是如何拉拢萧何的,但是从萧何愿意帮吕后把韩信骗进宫,显然就足以证明当时已经站在吕后这边了。

在吕后拉拢韩信这件事上,咱们可以从樊哙身上倒到佐证,樊哙是刘邦在沛县时期的把兄弟,又娶了吕后的妹妹为妻,吕后的亲妹夫。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去过武阳侯樊哙的府上,樊哙上去就给了一个大礼,双膝跪地对韩信说:“大王,你竟然光临寒舍,这实在是我们家的荣耀啊。”然而韩信独自离开樊哙的家,出了樊哙的家门之后,韩信还自嘲的说一句:“我竟然落得和樊哙这种人为伍。”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咱们不知道他们俩之间到底谈了什么,但是从进门是樊哙超乎寻常的大礼和离去时韩信一人走出门,樊哙却没有去送,咱们可以合理的推测一下,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樊哙受吕雉所托,拉拢韩信,比如许诺裂土封王的巨大好处等,所以樊哙才会称呼韩信为大王,但结果显然是谈崩了,不然不可能韩信一个人出门。

对于吕后而言,韩信既然拒绝站队她这边,又是军队里一等一的人物,那么吕后此刻不杀他,留着等太子被废吗?吕后便对韩信起了杀心,随即在刘邦外出平叛时,吕后伙同萧何,这个韩信最信任的人将其骗进宫中,被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所杀,一代兵仙以这样的方式陨落。随后韩信一族被夷三族,罪名造反,于是韩信就这样死了。

韩信死在过度的自信上,他认为刘邦没有杀自己的心,可是他却没有想到还为吕后想要自己的命,这才是他临死时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他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是死于刘邦之手,而是死于吕后的手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