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
刘备,和曹操生活在一个时代,既是他的幸运,又是他的不幸,和曹操相比,无论出身还是能力,刘备都要逊色得多,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中,为什么最后剩下可以和曹操抗衡的人是刘备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能够偏霸一隅,建立蜀汉政权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刘备这个皇叔有点牵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刘胜是汉景帝时候的王,也就是西汉的王,而刘备所处时代是东汉末年,说是宗室吧,除了姓刘这件事是真的,其他的就不好说了。刘备是以军功入仕的,担任了很多基层的官职,但都做不长久,不是被罢免,就是干着没意思辞官,当然还有被黄巾军赶走的。实在混不下去了,刘备只好找到了自己的师兄公孙瓒,在他的手下混口饭吃。刘备这个出身背景和他同时期的袁绍、曹操、刘表相比,实在差得太多了。不说袁绍的“四世三公”,也不说曹操父亲曹嵩为太尉,祖父曹腾为中常侍,就是刘表,也是当时的名士,还曾在大将军何进的幕府工作,出来就做了荆州刺史。就是和董卓相比,也相距甚远,董卓是在西北与羌人作战,而刘备所面对的却是黄巾军。
徐州陶谦本来想曹操搞好关系,于是派人护送曹操的父亲曹嵩去投奔曹操,结果在半路中,因为手下的人贪财,杀死了曹嵩而得罪了曹操。曹操大怒,为了报仇雪恨率军杀奔了徐州,号称要让徐州鸡犬不留。陶谦陷入了危险境地,他向公孙瓒去求援,公孙瓒便派师弟刘备到徐州去援助陶谦。陶谦自己命不久矣,临终前把徐州让给了刘备,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刘备从一无所有的布衣,变成了一州的州牧。结果没过多久,吕布前来投靠,刘备收留了他,吕布鸠占鹊巢,自己做了徐州之主,刘备表现得毫无办法,又向后去投靠了曹操、袁绍、刘表,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还在刘表手下混饭吃,因为被刘表所猜忌,只能在新野驻军。汉高祖刘邦四十几岁的时候,也窝在沛县做泗水亭长,刘备与其相比,强不到哪里去。
那么刘备究竟靠什么呢?刘邦靠的是豁如,而刘备靠的则是仁厚,这就是刘备独有的政治智慧。当然仅仅有仁厚还是不够的,刘备在逆境中不抛弃不放弃,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是他能够最后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诚然和曹操的雄才伟略相比,他确实甘拜下风,但在那个时代,刘备正因为拥有他自己的优势,才获得了一席之地,据荆州、益州之地,成就了自己的偏霸之业。刘备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留变成了织席贩履之辈,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但是很少有人提及刘备的师傅是谁,他的师傅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者,可以说文武兼备的卢植,而他的师兄则是在北方和袁绍争霸的公孙瓒。在跟随卢植学习的过程中,刘备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和其他人相比,自己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雄厚的财力,因此只有在“仁厚”二字上下功夫。正是因为刘备把“仁厚”之能发挥到了极致,才为刘备赢得了人才,更赢得了人心。
首先是人才。在刘备还没出名的时候,他身边就有两位得力助手,一个是关羽,另外一个是张飞,他通过结义的方式,与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让两人可以为他效死命。刘备在师兄公孙瓒手下,公孙瓒手下的将军赵云,吸引了刘备,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赵云投在刘备麾下,多次令刘备化险为夷。当然,在刘备一生获得的人才之中,最出名的当然是诸葛亮,通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刘备去世前更是将蜀汉托付给了诸葛亮,并且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匡扶汉室,如果刘禅不可以辅佐,你可以取而代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诸葛亮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替蜀汉谋划着未来,和身后之事的安排。
接下来说说人心。陶谦请刘备出任徐州刺史,刘备在此之前只做过县令,他既没有履历,我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因此刘备心生胆怯,他不敢接受这样的好意。况且在不远处就有袁术,一直对徐州这块地盘虎视眈眈,刘备有一些疑惑,但袁绍、陈登、孔融都认为刘备是合适的人选。北海孔融对于刘备的支持最坚决,他表示汝南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没什么见识,现在陶谦把徐州交给你,这是上天给你,百姓拥戴你,如果错过这个天赐良机,恐怕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刘备成为了徐州牧以后,被曹操击败的吕布落魄前来投,对于这个人见人弃的“三姓家奴”,刘备并没有为难他,反而接纳了他。可不久之后,趁着刘备抵御袁术进攻的机会,吕布鸠占鹊巢,取而代之成为徐州之主。怕遭着天下人的耻笑,吕布让刘备驻兵的小沛,不久之后,刘备竟然在小沛聚集了几万人马,吕布感觉到了对自己的威胁,他出兵攻击刘备。
刘备万般无奈,只好离开小沛,投靠到了曹操麾下。对刘备的到来,曹操十分欢迎,并经常和刘备同车出行,还经常和刘备谈论天下大事,在曹操眼里刘备是当世英雄,但和自己却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自己重用寒门对抗世族,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也要感谢父亲曹嵩和祖父曹腾所积累的家资。而和自己相比,刘备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他特有的性格特征,让几乎每一个遇到他的人,都对他十分认同,陈登糜竺等人跟随在刘备身边,陈登是徐州本地的大户,家资巨富影响力巨大,而糜竺则是富商,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支持刘备。通俗点讲,就是大家都认为刘备这个人够意思,是值得一交的朋友。相反的则是吕布,尽管吕布英勇无敌,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但大家对他的普遍看法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失信无德的卑鄙小人!
刘备也曾先后换过多次主公,他曾跟随公孙瓒、陶谦、后又投靠曹操、袁绍,但却没人说刘备是“三姓家奴”,究其原因,刘备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恩人,都秉承着“仁厚”二字。如荆州刘琮投靠曹操,刘备率军路过襄阳的时候,襄阳百姓都想让刘备进入襄阳入主荆州,但刘备却不愿意那么做,因为他说他不想夺取同宗基业,即使刘琮投靠曹操,那也是他的选择,而自己夺人祖业,则是不义之举。关羽曾经被曹操所擒,但后来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不计前嫌继续信任关羽,历史上并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有的只是刘备用自己的仁厚,换来手下对他的忠诚。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蜀汉的精锐消耗殆尽,蜀将黄权无奈投靠曹魏,当有人告诉刘备要把黄权在成都的家眷处置时,刘备说:“他当时进退维谷,退不能回蜀,进也不愿投靠东吴,因此只好率军投靠了曹魏,我选择原谅他,因为这不是他的过错,而是我的责任!”
刘备就是用这样一颗仁厚之心,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就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人和”。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