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徐州人的家训故事,这本书值得关注

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文化专门史《江苏家训史》于今年秋出版。该书由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家训文献资料整理与优秀家风研究”首席专家陈延斌教授统筹撰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家训史《江苏家训史》讲述了先秦至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家训的起萌、范式的定型、繁荣与创新,为当今的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家风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其中许多涉及徐州的内容,可窥当今徐州城市人文精神的根脉与发展。自年开启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江苏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浩大工程,其重要工作是组织编纂大型江苏历史文献总集《江苏文库》。《江苏文库》以“编纂整理古今文献,梳理再现名人名作,探究追溯文化脉络,打造江苏文化名片”为宗旨,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编辑出版本江苏典籍。《江苏文库·研究编》主编樊和平为研究编作序《一脉千古成江河》。《一脉千古成江河》在讲到江苏文脉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时,介绍了江苏文化在历史上的三次高峰或三次大贡献,第一次高峰是开启于秦汉之际的汉文化,第二次高峰是六朝文化,第三次高峰是明清文化。樊和平认为,人们已对江苏的六朝文化与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基本达成共识,但江苏的汉文化高峰及其贡献也应当得到承认,在秦汉之际的大变革和大一统国家的建构中,不仅在江苏大地上曾经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对后来中国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史诗,而且演绎这些历史史诗的主角刘邦、项羽、韩信等都是江苏人,他们虽然自身不是文化人,但无疑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楚风汉韵内蕴徐州人文底色在12月12日云龙书院“徐州人讲徐州故事”系列讲座上,陈延斌教授通过网络直播与听众分享了《徐州传统人文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话题。他讲到,秦汉之际崛起于徐州地区的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的楚汉相争,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徐州大地千百年来的人文意识里深受龙虎精神、帝王气概的熏染,楚风汉韵成为徐州人文精神的独特标志和基本内蕴。陈延斌《江苏家训史》第二章“刘氏皇族的家训”“汉朝显宦家训”两节介绍的刘邦、刘向、王陵、萧何、曹参等徐州人的家训,便体现了楚汉风云对徐州城市精神的影响。据《江苏家训史》,先秦至魏晋时期是包括江苏家训在内的中国传统家训萌芽、产生和基本定型时期,汉初刚刚经历过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从连年征战和秦王朝暴虐的统治下走向平稳与发展,但统一的疆域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观念,百家争鸣的余韵在汉初的宽松政策下有所复苏,兵家、法家、道家和儒家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统思想被统治者采用,显现出以儒家价值观为家训主导的重儒趋势。东汉末年流民暴动、黄巾起义,各割据势力间往来征战,三国鼎立间彼此征伐无休,儒、佛、道思想大放异彩,大变革、大一统、大动荡的生活实践使该时期的家训内容愈加丰富,体系愈发清晰。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文》是刘邦教育太子刘盈的家训,体现了帝王对嗣君培养与教导的用心。刘邦开篇告诉刘盈自己从小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做了皇帝方知读书之重要,于是告诫太子“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刘邦还训导刘盈要礼敬老臣,顾怜兄弟庶母。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出身于宗室诗礼之家,他的《戒子歆书》也作为家训名篇收入《江苏家训史》。刘向在家书中警示儿子要认清形势,以“敬慎”修身。《戒子歆书》既体现了刘向作为汉室宗亲和儒家士大夫双重身份的家国情怀,又反映出汉室宗亲卷入历次皇权斗争中产生的趋利避害、保身全命的要求和希望。这一章中还介绍了“王陵母伏剑激子事汉王”“萧何诫后人师其俭”“曹参笞儿谕政德”三个徐州籍贤臣的典故,反映了汉初显宦们于社会纷乱中总结经验教训,于道德冲突中有所坚持、于汉初稳定局势中有所思考并用以教育子孙的初衷。存续地方文脉传承良好家风明清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发生重大变动的时期,在“抗清义士的家训”一节,徐州明末二遗民之一阎尔梅的诗训被收录介绍。阎尔梅,沛县人,崇祯三年中举,明亡之后,积极参与各类反清复明活动,失败后流亡各地,自嘲“一驴亡命三千里,四海无家十二年”,其在71岁时流亡返回家乡,77岁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训嘱托后人:尊汉制依明俗,死后筑方坟,以示死不降清。阎尔梅不仅是抗清志士,也是诗文大家,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篇,传世约两千首,其中有三首教育子弟的家训诗。诗作《读书》系阎尔梅青年时代读书的感悟,常被用于教导子弟掌握读书学习方法。他认为读书要有一定的怀疑精神,不可轻信盲从,同时需要广泛大量的阅读,不受环境的影响,要有认真的态度,要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书中介绍,阎尔梅的个人经历和家训教导对其后代影响深远,及至其次子阎炅教导自己子女时,仍以阎尔梅事迹为念。阎炅著有《训子书》,篇目虽不长,但教导的六项内容中有四项提到阎尔梅。从阎炅的家训教导中,可见阎尔梅本人重视德行、节操的精神和家风对于家族后代教育的积极影响,诸如“学者须谦怀善下,则学可日进”“为人不可太求安逸,饱食暖衣,最易堕人志气”等。阎尔梅的两个儿子跟随他受兵祸流亡之苦,在纷乱的环境中仍能持学习,博学多闻,后代中多人载入县志,多得益于阎氏好学家风传世不断。《江苏家训史》中还介绍了清末丰县陈氏族规、丰县梁氏家训等,其孝父母、禁赌博、教子孙等条目,皆是明清至民国时期民间谱牒家训具有代表性的训诫。“家训,是中国传统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江苏因其丰富的家训文化资源、灿若群星的作者群体而占有重要的地位。”陈延斌教授在后记中强调,“家训文化传承是江苏文脉的重要一脉,撰写一部江苏家训史,批判继承这笔文化遗产是存续江苏文脉乃至中华家训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党和国家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当下尤其如此。”江苏家训史陈延斌等京东¥84.6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9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