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长河史,共忆旧时事。古代趣闻与诗词将与大家一起回忆古人的各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本账号将为大家持续输出更多优质有趣的内容。汉高祖刘邦,字季,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自壮年始,当他看到秦始皇第一眼时,便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而已,官虽小,但却毫不影响其野心之大,毕竟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本就出身市井,向来我行我素,不拘小节。然而不学无术,没有丝毫才气的他,为何却可以开创大汉王朝?甚至在乱世初平时,巩固汉朝政权呢?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秦始皇巡游至沛县图其一,审时度势,能屈能伸,虚与蛇委,伺机而动。在秦灭亡之前,有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而在这场战争中,诸王打赌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而刘邦凭借种种机遇,采纳张良、陈恢等人的意见,一路西下,直驱关中。那么按理来说,此时的他便可在关中称王了,毕竟这是约定好的,想来也无人可以说什么,但是大家都知道,刘邦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是退军灞上,待项羽入关。为什么刘邦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反而让给项羽呢?做泗水亭长时的刘邦原来,此时的刘邦虽已入关,但却只有十万大军,而反观项羽,四十万大军在手,再以项羽用兵之才,武艺之高强,大败刘邦不费吹灰之力。若此战败,等待刘邦的下场只有一死。刘邦如此爱惜自己的性命,又怎会为了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丢了性命呢?倒不如将利益主动奉上,麻痹项羽,以图长远。其二,废秦酷法,约法三章,先得民心,后取天下。在刘邦退居灞上,等待项羽入关期间,刘邦便已召集当地名士,与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同时他将秦朝严酷苛刻的法制一律废除,以此收买人心,得到百姓的支持。待项羽到来,再表明衷心,关中财物丝毫未取,而项羽匹夫之勇,沉浸在灭秦之喜中,又怎会在意刘邦的小心思和小动作。行军时的刘邦再者,项羽入关,并未约束部下,手下的人在关中烧杀掳掠,自然是惹得怨声载道,与刘邦相比,自是民心大失。这也是为什么最后楚汉之争,项羽以失败告终的一大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善于忍耐的人,才能成就大事。其三,剪除诸王,安抚功臣,除内忧。大家都知道,在大汉建立之初,全国上下并不平静,受封的诸王都是跟随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手中权力巨大,而有待受封和赏赐的功臣更是为自己的利益躁动不安。于是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先封被他记恨的雍齿为侯,其他功臣见状自然认为受封受赏有望,不再躁动。而刘邦也开始着手解决诸王可能带来的隐患。清理异姓王,为大汉王朝后来能够稳定政权,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邦麾下的汉初三杰其四,安抚、监控六国贵族,除外患。汉朝初定,刘邦便将残余的六国后裔和贵族接入关中,表面上是为了照顾六国遗民,实际是为自己解决后顾之忧,将六国后裔及贵族收至于中央控制之下,防止起兵作乱,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一统,天下皆归汉室,再无异姓王国。与此同时,他还打击开国元老萧何,变相的削弱相权,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皇帝权力。称帝后的刘邦由此可见,刘邦虽是平民出身并无才气,但他却可以因为会审时度势,懂得忍一时之气而成就大业。有理想,又懂得忍耐,这是他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的一步一脚印,稳打稳扎,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关于刘邦,你们怎么看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