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举办的诗词大会,让大家对于古代的诗歌有了新的认识,古代的诗歌多如繁星,很难说谁的就一定是历史之最。如果把皇帝和诗歌联系起来,有两个人的对比堪称是精英对乞丐,乞丐却将精英秒杀的连渣都不剩。他们俩的诗歌对比,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了质量远比数量重要的多。
乞丐和精英
乞丐也许是有夸大的成分,刘邦的前半生,相比于乾隆来说,和乞丐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刘邦是一个小小的乡间地痞,大秦帝国的地方小小亭长,和现在的乡镇城管所长一样的官。这样的起点,每天黑白通吃的刘邦,和一帮地痞天天混迹一块,和个青帮大佬一样。在农民起义后,那是天天打仗,到处逃跑,凭借着厚脸皮活下来的坚强人生,最后登上大汉帝国的皇帝宝座。
乾隆那是谁,那是从小的锦衣玉食,生活在父亲的雍王府,长在爷爷康熙的畅春园,受到了当时最好的教育,文化基础还是不错的,后来当了大清的皇帝,手下到处都是精英,自己也是当了六十年的帝王,六下江南的风流皇帝,更是十全武功的盛世皇帝。
这样的两个人,刘邦一生写了两手诗,乾隆创纪录地写了四万多首,就按数量比来看,怎么也得是乾隆胜才对啊!可是作为最大的文物贬值杀手,乾隆竟然被刘邦给秒杀了,看脸的时代终究还是才华赢得了尊重。
完美的绝杀
上过小学的人,一定都学过乾隆的一首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入选小学教材的诗广为人知,就这还有人说,乾隆写了前面三句,最后一句卡壳的时候,别人给他接的,就这精英水平,吓死人的节奏啊!不然乾隆把玩过的很多文物也就不会贬值了。
刘邦这个人,杀了很多的功臣,在剿灭英布的叛乱后,人生最后一次返回自己的家乡沛县,在沛县和乡亲们喝酒的时候,趁着酒劲唱起了歌,作为故楚人士的刘邦,这首《大风歌》颇有楚辞的韵味,“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前两句那是功德圆满,内心极度的欣喜,最后一句显得有些凄凉,那些曾经帮他打败霸王的武将,很多都被他杀了,内心怎么可能不悲凉。
流传千古的大风歌,虽然简短,却也能看出这首帝王诗的人生豪迈。刘邦在沛县返回长安后,知道自己的日子没多久了,就想把懦弱的太子刘盈给换了,只是刘盈在张良的帮助下,请来了商山四皓,看着羽翼丰满的太子,刘邦只能放下换太子的想法。
在一次宴会的最后时刻,刘邦婉转地唱着《鸿鹄歌》,告诉自己的爱人戚夫人,不可能让他儿子刘如意当太子了。“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这样一首乐府诗,唱出了刘邦的无可奈何,也告诉戚夫人,让她的儿子安稳的过后半生吧!
刘邦这两首诗都流传千古,虽然是半个文盲,却也让乾隆这样的精英汗颜,刘邦这样一个非凡的人,赢了乾隆也不足为奇。
结语
刘邦在秦末的乱世,替陈胜完成了他的鸿鹄之志,开创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也让后世记住了他的大风歌,这样的刘邦,一生都是传奇的,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相比刘邦,对十全老人的诗作,显然没有刘邦如此的正面,刘邦的这两首歌,才是真正的帝王诗,也是值得好好体会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