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我一直忘不了电影《教父》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这句话是老教父维托柯里昂告诫他儿子的。读高中时,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内心非常震撼,深以为然,觉得这句话太对了。而如今,在经历过社会的反复毒打之后,我觉得这句话……更对了。材料如下(可略过,直接看白话):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白话文如下:刘邦看到秦王朝的宫室、帷帐、名种狗马、贵重宝器和宫女数以千计,便想留下来在皇宫中居住。樊哙劝谏说:“您是想拥有天下,还是只想作一个富翁啊?这些奢侈华丽之物,都是招致秦朝覆灭的东西,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呀!望您尽快返回霸上,不要滞留在宫里!”刘邦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资治通鉴》里的这段故事,我第一次看就觉得奇怪,有点违和感,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我最近又重读了一次,结合上下文,才真正想明白。(1)历史中的违和感这故事发生在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覆灭秦国之后。当时,跟着刘邦反秦的将士们,打进咸阳第一件事就是抢金银财宝。唯独萧何跑到丞相府,把图册文书统统收藏起来。那么,刘邦这时候在干嘛呢?他望着秦宫的装修、家具、宠物、古董摆设,以及数以千计的宫女,眼花缭乱,走不动路了。当时就想在秦宫里面住下,或许心里边儿还在想:老子打了几年仗,享受享受怎么了?但此时,樊哙跑进来了,劝说刘邦:您是要拥有天下的人,不要在意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请尽快返回霸上。我上面说的违和感就在这个地方。刘邦当年在沛县起兵反抗暴秦,他当时的目的就是想拥有天下吗?也许不尽然吧,很可能只是想着要反抗暴秦。后来楚怀王与他和项羽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这时候刘邦的目的或许真只是做关中王。等到刘邦平定关中,他反抗暴秦的夙愿已经达成,也理应称王,那他驻扎在秦宫也无可厚非。那樊哙为什么说他是要拥有天下的人呢?为什么要让他返回霸上呢?还有,樊哙是什么样的人?杀狗的屠户。这样一个人,读的书肯定不多,他都能看出来如果刘邦沉迷秦宫的财色,肯定成不了大事。那么刘邦作为领袖,作为樊哙的领导,难道就看不出来吗?而且樊哙跟着刘邦起兵之后,才做了带兵打仗的将军,这样一个底层爬上来的将军,出生入死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能看到真金白银的回报,他就能不心动吗?更重要的是,樊哙劝刘邦的那一番话,真的是他自己的想法吗?凭他自己,说得出这样的话来吗?我认为不太可能,更可能的是,有人教樊哙这么劝说刘邦。这个人是谁?萧何。原因很简单,萧何进入咸阳之后,没有随大流去抢金银财宝,而是进入丞相府去收藏图册文书。这些图册文书有什么用呢?《通鉴》中说:刘邦借此全面了解了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及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这对于刘邦争夺天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想啊,如果打游戏,你手上有地图,其他人都没有,那你就等于是在游戏中开了金手指,抢占到了先机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萧何的眼界和格局是很大的,以天下为棋盘。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之第一,不是没有道理。萧何为什么要让樊哙劝说刘邦退出秦宫,返回霸上?我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财色确实消磨人的心志,欲成大事的人不能被财色蒙蔽双眼;第二解放秦地百姓的军队上上下下都沉迷财色了,百姓会很失望,这样的话刘邦就算拿下了关中,但失去了人望,也不一定能守得住。那么,为什么要让樊哙出面劝说刘邦呢?原因还是有二:第一是因为樊哙是个武将,军队中有一定威望。《通鉴》上说,刘邦军队入关中后,将士们都抢财宝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将士们拿命投资反秦事业,准备好要套现离场了,说明拿钱走人已经是将士们的普遍心理了。这就是人心啊。而这时候,樊哙跳出来主动向沛公建议,退出秦宫,还军霸上,一是为了自作表率,二是引导底下的将士们。当将士们听到军中元老,素有威望的将军樊哙都这么说了,大家都会愿意听他的意见,愿意跟随他的行动。第二是因为樊哙和刘邦关系亲近,两人是同乡,关系很好,樊哙一直跟随刘邦。而且更重要的是,俩人是连襟(俩人的老婆亲姐妹)。有这么两层关系在,樊哙的话,在刘邦心里的分量还是很重的。讲到这儿,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樊哙讲的这些道理,刘邦作为领袖难道不懂吗?未必不懂。(2)刘邦的假象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如此评价自己和汉初三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意思是说:谋略是张良厉害,搞后勤是萧何厉害,打仗是韩信厉害。这三人都是人杰,但还都得为我所用。(至于你们其他人,都是弟弟)这句话太经典了,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首,确实很厉害,但是,刘邦比他更厉害。试想一下,连樊哙都懂的道理,刘邦没理由不懂。而且从刘邦后面的表现来看,他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与民秋毫无犯,都能看出他是真想在关中称王,真把咸阳当自己地盘了(不然他干不出派兵把守函谷关的事情来),自然不会任由将士们乱来。与其让将士们在咸阳城放养,不如返回霸上实在。但问题是:为什么樊哙劝诫刘邦之后,刘邦的反应却是“不听”?其实刘邦不是不懂,也不是不愿意听,而是不能听从。因为形势,因为人心。当时什么形势?秦都灭亡了,大家伙儿跟着刘邦反抗暴秦的事业已经功成圆满,都在捞好处了,做好准备成为人生赢家了。当时士兵们的人心,也必定趋近于胜利者心态:抢啊,我们受到压迫这么多年,不多抢一点怎么对得起自己。我们出生入死,不让我们这些当兵的好好捞上一笔,你们这些头领又怎么对得起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势必不能直接让士兵们退回霸上,而要顺着更多人的心思来,让他们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为什么?因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领袖,他能灭秦国,成大事,靠的是他自己吗?靠的是他几个谋臣和将军吗?不是的,他靠的还是手底下成千上万个将士,他的根基其实是这些人的支持,毕竟打仗靠的就是他们。现如今,灭亡了秦国,可以享受胜利果实啦,刘邦当然要考虑到将士们的心态,满足一下他们。如果这个时候刘邦自己主动出面,下令士兵们不能抢金银财宝,要退回到霸上,那士兵们心里肯定会有落差和不满,会很失望的。这对于刘邦来说,没有好处,容易影响到他在士兵们中的威望。所以,刘邦不能表现出自己有返回霸上的想法,他必须做出姿态,在士兵们大肆抢钱的时候,流露出自己也想住在秦宫的意思,以示支持,他必须代表为数众多的将士们的利益,安抚他们。而武将樊哙劝诫刘邦,刘邦不听,其实就是想通过樊哙给将士们传递一个信号,我刘邦心里是有你们这帮士兵的,我是考虑到你们的,是对你们好的。但是,光是安抚好了众多将士们,并不利于刘邦自己啊,将士们这么乱抢,好好的咸阳到刘邦手里还不变成空壳,百姓们还会支持刘邦吗?刘邦还能坐稳关中吗?那怎么办?不着急,还有张良。樊哙之后,张良也来劝刘邦了,他的话和樊哙说的意思差不多,但刘邦听了就回霸上。为什么?因为张良的身份特殊,而且话说得也更有水平,也就是说“让”刘邦更不好拒绝。张良是个文臣,专职出谋划策,对刘邦集团的走向,甚至生死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说的话也是分量十足,能服众。而且他和樊哙两人,一文一武,都来劝诫刘邦,说明这事情很重要。其次张良对刘邦说:为了天下百姓,您还是听樊哙的吧。这顶大帽子扣的,不仅让刘邦不好拒绝,弄得连底下的士兵们也不好意思拒绝啊。那如此一来,刘邦也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你们看,两位文臣武将都这样说了,我也是顺应形势,没有办法呀,我们还是退出秦宫,返回霸上吧,这样对我们大家都好,我这么做不是为了我自己能拥有天下,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呀。于是,刘邦顺理成章地率军返回霸上。我们看这整个事件中,刘邦就没有表露过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他却通过樊哙和张良两个人的嘴巴,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给说出来,并成功实现了。(有阴谋论说这是刘邦和几个臣子合演的一出戏,但我认为这是张良、樊哙或出于忠心,或读懂了刘邦的深意,而做出的行为)放在故事里说就是:他知道不能沉迷秦宫财色,不能任由将士们抢金银财宝,应该返回霸上,但这话不能从他嘴巴里说出来。只能通过其他人,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以此让为数众多的将士们心服顺从。就在这么一推一拉中,刘邦就把事情办好办成办圆满,既照顾到了多数人的心态和利益,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有时候很多看似是无奈之举,很有可能都是有意为之。欲成大事者,从不将真实想法示人。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能把真实想法示人,是因为能理解你的人注定是少数。不理解你的越多,反对你的声音就会越大,事情成功的概率就越小呀。也许,这就是高处不胜寒。以上就是我读《资治通鉴》时的感悟,有很多朋友和网友问我,是怎么从《资治通鉴》中读出这么多内容来的。我的回答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几遍。一部质量上乘的《资治通鉴》,绝对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下面给大家推荐的这套《资治通鉴》,不管是包装还是印刷,都很不错。放在书房或者卧室,每天拿出来读上几页,慢慢地自然会领略到《资治通鉴》的魅力,能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为人处世,职场权谋,人性管理等等。这部《资治通鉴》,全套共6本,精包装。原价元,现在优惠仅需69元,一两包烟几杯奶茶的价格,就能买到古人上千年的智慧,非常划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资治通鉴全套六册精选月销量¥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