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秦时的亭长到大汉的皇帝,他的成功到

前言:刘邦曾经在咸阳见到始皇帝巡视的场面,说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豪言壮语。这可以看作刘邦心怀大志向,那么刘邦从泗水亭长到大汉的开国皇帝,他这么一路走来成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笔者以为是偶然因素大!

影视作品中的刘邦

刘邦好运的开始源于押送刑徒到骊山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在秦帝国摇摇欲坠之时,仍然不忘奴役大秦子民,而作为泗水亭长的刘邦被摊到了苦差事,负责押送刑徒前往骊山。要知道这些都是刑徒,大秦的律法他们很清楚,在去的路上很难保证不出状况,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各自的心理状况,即使他们彼此相安无事,还得看天气是否配合。果然在走到半途中,就有刑徒缺少的情况发生了,道路遥远加上条件艰苦,或死活逃在所难免。面对完成不了的任务,刘邦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索性都放掉大家自求多福吧!

斩白蛇起义雕像

这个时候的刘邦会想到收买人心吗?恐怕是自己的良心使然罢了!这样的善行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心归附,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这些应该算是刘邦最最初始的老班底成员了,光有这些就行了?显然不行!那该怎么办呢?于是近乎传奇的桥段“斩白蛇起义”开始上演,经过此事件刘邦被神话,为他拉拢队伍创造了便利,在回到沛县之时,樊哙,萧何,曹参等朋友积极响应,拿下沛县之后有了初始的根据地。

影视作品中的刘邦

鸿门宴光有自己人还不够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项羽摆下鸿门宴之后,刘邦想必也知道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但是不去又不行,谁叫自己的军队人数比较单薄呢!这时刘邦的幸运人物之一张良出马了,原来是项羽的叔叔项伯听闻项羽与范增有意要害刘邦,怕与刘邦一起来的张良被殃及池鱼,后被张良引荐与刘邦相见,成了游说项羽之人。在鸿门宴当天,张良还让樊哙打马虎眼,刘邦才有了借尿遁脱险的戏码。

影视作品中的刘邦

项羽如果真心要杀他刘邦,你即使再有张良与项伯的维护也是于是无补,因为你即使逃脱了,以项羽睚眦必报的性格,会放他前往巴蜀之地就藩?原因很简单,项羽认为你刘邦顶多算是贪生怕死,贪酒好色之徒,“对手”这两个字对于刘邦而言显然被高估了,正是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存在,刘邦才得以虎口脱险。

影视作品中的刘邦

韩信的重用源于萧何的坚持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这是刘邦的队伍到达南郑之时出现的状况,军队中的士兵或惧怕未来渺茫,或想家怕日后难回,陆陆续续出现叛逃。韩信也出现在出逃的队伍中,只不过他的出走是认为在刘邦这边,依旧不会有出头之日。萧何跟韩信接触过,知道韩信有大才,于是就自行追回韩信,而且直接举荐给刘邦,目的很明确:要想离开这巴蜀之地,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那么韩信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在弃之不用。而且对于韩信拜将的流程与规格也是一再坚持,后韩信果然不负众望,为刘邦赢得一个个的胜利,要是当时萧何放任韩信出走,刘邦的霸业能不能成,何时能成恐怕都要打一个问号了。

刘邦雕像

张良与陈平等谋士倾力相助

韩信拿下齐地之后,以此地民风彪悍,有复叛的可能向刘邦要权,是张良的说服刘邦从大局考虑,并且还亲自前往观礼,以示隆重。而陈平呢,在有人上告刘邦说韩信谋反之时,先分析情况之后再给出处理意见,让刘邦借伪游云梦泽将韩信擒拿住,之后再来降低爵位软禁处置,更在白登之围中,花重金贿赂单于的女眷,放得刘邦回到汉廷。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的谋士远不止这两位,还有靠一张嘴就鼓动齐地归降的郦食其,眼见大功告成却被韩信的手下鼓动攻城,而落得败齐王烹杀的命运。没有这些人的加入,光靠刘邦从沛县出来的那些老弟兄就能问鼎天下?而后来加入的人难道从一开始就知道要辅佐刘邦?他们或是别人引荐,或是刘邦谋士用计招揽,当然也有是冲着汉军的仁义之师而去的,他们能在刘邦的阵营中共事,显然是偶然现象。

影视作品中的汉军营

结语:刘邦的成功源于他的知人善任,懂得天下百姓疾苦,他能从秦时的亭长到大汉的天子,他的成功汇齐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有这样的结果,难道是因为他是赤帝之子的缘故?显然不是!那么只能由一种解释,他的成功源于偶然。

相关史料:

《史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