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盼归
公元前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朝灭亡。不久,项羽率兵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劫掠金银财宝,焚烧秦朝宫室,一通折腾之后,他领兵东去。有人劝他:“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了个比方:“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浓缩成一个成语:衣锦还乡。
5年后,项羽兵败垓下,逃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好言宽慰他:“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不料“江东”二字戳到了项羽的痛处。当年北上抗秦的江东子弟有八千之多,如今独独项羽一人落魄回家。他的霸业哪里去了?他的神勇哪里去了?他拿什么去面对父老乡亲质疑的眼光?失败者项羽不能也不敢还乡了。
于是,他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拔剑自刎。临死还拉上老天替自己的懦弱背锅:“天要亡我,我何渡为!”
回不回家乡,项羽的前提是得意与否。得意之际,自信的项羽要向江东父老展示自己的英明神武。他急于秀出自己的“肌肉”,渴望获得来自乡邻的点赞与羡慕;失意之时,自负的项羽生怕乡里乡亲目睹他的旗倒兵散,他宁愿死在外面,留下一个战死沙场的光辉形象。
在回家问题上,没落贵族项羽暴露出了浅薄:他的见识还停留在欣赏和自我欣赏的初级阶段。他一脚踢开傀儡楚怀王,自立西楚霸王,硬生生把都城定在了江东的彭城。项羽的还乡属于霸王硬上弓,用力过猛,最终弄巧成拙,死后连尸骨也没能回归江东。
刘邦高歌
公元前年,平定英布之乱的汉高祖刘邦在回京途中,经停家乡沛县,在行宫大摆宴席,招待曾经的老朋友和父老子弟。
功成名就、四海安宁的刘邦举杯畅饮,一时来了兴致,敲着筑,唱起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场名沛中儿童跟着一起高唱,刘邦激动得手舞足蹈,泪洒当场。此刻的他像一个远游归乡的孩子尽述思乡之情:“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大风歌》连环画,福建人民出版年出版
对父老乡亲,刘邦给出了最实惠的承诺:“当年我以沛公身份起兵讨伐暴秦,如今取得了天下。我要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赋税徭役,并且世世代代都不必纳税服役。”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刘邦停留家乡的十多天,沛县上下日日欢宴。启程之时,全县百姓赶到城西敬献酒肉礼物。盛情难却,刘邦命人就地搭起帐篷,继续痛饮三天。高兴之余,有当地父老叩头请求:“陛下能否也免除丰邑的赋税徭役?”虽然之前丰邑百姓有过背叛刘邦的行为,但是在沛县父老一再请求下,刘邦也免除了自己出生地丰邑的赋税徭役。
皇帝刘邦这次还乡赚足了口碑。
曾经那个不事劳作、“好酒及色”的刘家老三,如今君临天下,荣归故里。今非昔比的他没有忘本,大谈思念家乡的同时,切切实实减免了全县乡亲的赋税徭役——天大的福利。如果套用项羽的概念,我们可以说,当天刘邦满身的锦衣华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全县乡亲看了个真切。刘邦的虚荣心一点不比项羽少,所以他特别满足。
韩信致谢
公元前年,汉朝建立。功臣韩信被封为楚王,建都下邳。
韩信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点名要会几个老相识。
首先是曾经在河边分他饭吃的漂母。当年韩信连续多日在河边吃漂母的饭,很是感激,并承诺:“吾必有以重报母。”老人家生气了:“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言下之意,老太太并不看好韩信的未来。如今韩信衣锦还乡,第一个见漂母,赐她千金。既是知恩图报,同时也让老人家看一看自己算不算奇男子大丈夫。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第二个见的是下乡南昌亭的亭长。当年韩信曾在他家里蹭饭多日,亭长妻子嫌弃韩信,便提前做饭端到内室去吃。韩信踩着饭点过来时,发现没吃的了。一怒之下,韩信跟亭长绝交了。如今韩信做了楚王,赐给亭长百钱,颇有深意地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这百钱与其说是韩信感谢亭长,不如说他是在嘲笑亭长没有眼光,失去了他这样一个如今声名显赫的朋友。
第三个召见了那个曾经羞辱自己的屠户。当年他当街给韩信出选择题,要么杀了自己,要么从自己的胯下钻过。韩信无奈选择后者,受了胯下之辱,在淮阴无法立足,不得不离乡投军。如今韩信任命这个屠户为中尉,负责下邳城的治安工作。韩信指着这个手足无措的屠户对属下们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所有人都为韩信这番励志的发言点赞。提拔一个屠户做中尉,当然太任性。可韩信不是要他具体做什么工作,而是做一个木偶,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证明楚王韩信的深谋远虑,宽宏大量。
作为刷存在感的一种有效方式,衣锦还乡更多发生在曾经落魄、之后发迹的个体身上。身着锦衣的他们往往大张旗鼓,用眼前的显赫光鲜去涂改曾经寒酸卑微的大众印象,最终在乡里乡亲面前成功变身。
导演衣锦还乡情节的多是心机男,所以他们的还乡秀通常难得自然,表演痕迹颇重。但是他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如今的人设。
的确,混好了的就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那份敬畏,替换当初的那份轻视,所以这帮人约定,事不宜迟,赶紧回乡。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公告
请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人生经历,谈谈《史记》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阐释从《史记》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或思想启迪。
·征文要求:
1.参评征文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健康,文字流畅,且为作者本人原创、从未发表。
2.严禁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一旦发现即予以取消参评资格。
3.每篇征文正文部分原则上不超过字(含标点)。
·投稿起止时间:
年4月20日—年12月31日。
·投稿方式:
1.电邮:投稿电子邮箱为bohongawar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