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刘备出身低微,却同样创立不朽大业,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_p2/

刘邦与刘备,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大汉皇朝最有名气的两个皇帝,一个开创大汉四百年之基业;一个被誉为自三国以来最为人青睐的一代明君;都可算是一代英杰,人中龙凤。

尤其是刘邦可是历史上少有的布衣天子,其胸襟伟烈、任人为能、从善如流,以一己之力开创一代王霸之业,可以算得上一代雄主;

而刘备呢?历史上他对诸葛孔明三顾茅庐,屈身下问,以谦卑之礼仪,求得大贤之辅佐,自古以来就被各朝各代的文臣武将称之为一代明主;

那如果这两个人在一起比较一下,谁更优秀,更是伟丈夫,更有雄兼天下的本事?那不就很有意思吗?

一.我们首先看看刘邦是何等人物

自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天下余年,最终由秦一统江山,平定四海,囊括九州,使整个中国之内都实行的是秦国的法律。

其实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六国的臣民都受不了秦国苛刻的政策;于是,起来反对秦国暴政的人络绎不绝,而刘邦就是其中之一。

刘邦早年曾在沛县当亭长一直当到46岁,可以说差不多就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并且只大他3岁的秦始皇嬴政已经去世,而刘邦正准备借秦末乱世,干出一番大事。

他在一次押送犯人的路上由于大雨滂沱,路途艰险,所压之人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根据秦国法律失期当斩,即使他们日后赶到了预期地点,也是死罪难逃。

于是,刘邦决定放走这些犯人,自己一人赴难;可谁知道这些犯人感激刘邦的救命之恩,不愿离去;再说无论他们逃不逃走,反正都是难免一死,因此在这些犯人的怂恿下,刘邦决定起义,反对秦国暴政。

说来也是凑巧,那时候正值全国的民众发动反抗秦国的暴动时期,刘邦就领着这帮人冲锋陷阵,攻城夺地,一路杀伐;没过多久刘邦就被各路诸侯称作汉王,而且他还是第一个打进关中,进入咸阳的诸侯。

在秦国被灭掉之后,汉王刘邦又率领部队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用了五年的时间最终又将楚霸王项羽逼死在乌江河边;至此天下终归于汉。

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大赏功臣,本以为天下无事,可以安享太平;可谁知天下平定不久,又遇到各地异性王叛乱;刘邦只好又带着一队人马左突右出,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将这些叛乱平定下去。

至此,刘邦的精力似乎已经都耗尽了。

在最后一次平定叛乱的斗争中,刘邦不幸胸口中箭,回到长安之后,病情愈发严重;这时,贤惠的吕后为她找了一个外科名医,这个名医在诊治了刘邦的伤口以后,说是还可以治疗。

可是没想到刘邦却是破口大骂,“我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剑而平定天下,岂非天命乎?何来用医!”

刘邦拒绝诊治。

然后,他赏了这个医生五十两黄金,令他离开长安。

又过了几日,刘邦伤重病逝。

时至今日,我们以后人的角度来看刘邦,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有本事的帝王,自己出身贫苦老百姓,就靠着自己一腔热血,再加上足智多谋的性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最终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惶惶江山,可以说是帝王中的楷模。

其实刘邦自己本身并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他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主子,尤其是对待大将军韩信,更是显示出了他不一般的胸襟。

大家都听说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韩信是个什么人,不过是军中的一个管粮食的小吏,还因为犯纪律要被砍头,但是在他和萧何几句谈话之中,就让萧何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即使是逃跑了也要追回来。

后来,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说是不让他当大将军,就是屈才了;“汉王若要与项羽争天下,韩信必为大将军!”

刘邦也不是一般人,他立即将韩信招至营中,仔细一问,就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原来韩信此时就像日后的诸葛亮为刘备所献隆中对一样,为刘邦争夺天下,提出了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和作战部署。

于是,秦末的三个人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子房;攻必取,战必胜的韩信,再加上镇国家、抚百姓、不绝粮道,引为后源的萧何,聚沙成塔、集流成海,最终成就了刘邦的一世伟业!

二.明主刘备,为求名士,三顾茅庐,屈身下问

一部小说《三国演义》将这东汉末年三个国家的激烈斗争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以至于后人似乎忘了还有《三国志》这本书。

刘备一个皇族后裔,没落到以贩履织席为业,但却是心怀大志,有擎天滔海,匡扶宇宙之愿;可以说自小就有雄心大志;只可惜他家道贫困,一时间流落街头,无以为业。

本来像刘备这种已经流落街头的没落皇族后裔,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光复祖业,重振旗鼓。

除非有“混世魔王”出来闹事,搞得天下血雨腥风,混乱不堪,才会使朝廷唯贤是举,从善如流;才能让那些流落街头巷尾的英雄、豪杰建立一番风起云涌的事业。

而刘备凑巧就遇到这样的机会,当时天下困厄,百姓饥苦难当,九州大地起义不断,尤其是黄巾领袖张角起兵数十万,搞得整个天下鸡飞狗跳,群魔乱舞;再加上朝廷又无力征讨,只好下旨让各州县自行聚兵守卫,这种情况可以说为刘备这种人的腾飞建立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

于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异性兄弟就这么结拜起来,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三个兄弟带着自己训练的部队,在剿灭黄巾起义的队伍中不断崛起。

最终,黄巾剿灭,天下平定;汉末小皇帝认了刘备做皇叔,并封他为左将军,刘备也终于有了正统的名誉、地位。

可惜此时的刘备还是只是末旅之辈,他想要讨伐奸相曹操,犹如蚍蜉撼大树,力量不足。

于是,刘备只好四处逃窜,到处依靠各州县的大佬;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奇人,这个奇人告诉他“卧龙、凤雏得一人,天下可安!”

刘备在几经磨难之后,终于知道卧龙就是在南阳隐居的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就带着沉沉的求贤之意,三顾茅庐,为了营救天下百姓,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刘备屈身下问,终于感动诸葛孔明,决定出山帮助刘备夺取天下。

从这以后,刘备与诸葛孔明君臣和谐,犹如鲤鱼得水,相得益彰;二人为了同一个目的,精诚合作,团结一心,不分你我。

刘备对诸葛亮用之以礼,诸葛亮对刘备还之以忠;即使刘备身死之后,诸葛亮为报答先主知遇之恩,尽心尽力辅佐幼主,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且这一对君臣之谊,也成了日后多少才子、名士倾慕的鱼水之情;君王惜诸葛亮之忠,朝臣愿刘备之礼;君臣佳遇,千古传诵!

三.刘邦与刘备相比,谁更是明主,谁更是伟丈夫,谁更有本事

1.二人功绩之比较

首先,刘邦,汉之高祖皇帝,以布衣之身,建立一代伟业,惶惶大汉天下,可称得上伟烈四方。

可是刘备人称汉室后裔,没落之人,虽无经天纬地之才,但有匡扶天下之志。

他在一片乱世之中,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决心,屈身以求平定天下之策,最终得以大贤辅佐,三分江山,问鼎中原,饮马黄河,一吐胸中块垒之气。

这两个人都可算作是伟丈夫,大英雄,以一人之力在乱世之中,掀起擎天巨浪,左右逢源,披荆斩棘,最终建立一代伟业,都是非常之人。

2.二人品性,才华之优劣

但是后人总是觉得这个汉高祖是个流氓街皮出身,便有几分讥笑之意,尤其是他不喜欢读书,也讨厌读书人,没事还经常往读书人的帽子里撒尿;这实在是令天下读书人心寒。

你想啊,我一个知识分子,几经寒暑,最终学富五车,本来想在你这里找份事做,也算是成就自己一番事业,可是你没事总拿我寻开心,还不尊重我;那我还哪有心思在你这里工作。

再加上读书之人身上都有一股酸臭之味,你对我好,那还罢料;若是你对我不好,那我就在书里写死你,文章里斗垮你,看你有什么办法!

而刘邦就是这么一个主儿!不是有那么一首诗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所以,读书人自古就对刘邦就没有什么好感,以致后世的史书也将刘邦当做一个流氓街头的小混混。

可是,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可算得上是皇室后裔,苗红根正,正宗的皇家血脉,走到哪里世人都要给三分面子,即使身价再落魄,我可是皇帝的血脉,身份尊贵着呢!

刘备爱读书,15岁就游学四方,跟随当时名士卢植一同学习儒家文化,虽然家里穷,但是为人处世的礼仪,咱们可都知道。

再加上刘备讲义气,够哥们,对待自己的兄弟犹如手足一般,正如他说的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破尚可缝,足断安可续!”这种把自己哥们看得比自己妻子、儿子还重的人,的确是世间少见。

就是嘛,交兄弟,就要交这样的大哥,对待结义兄弟如同自家亲戚一般。

同时刘备又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派谦虚作风,常常屈身下问;哪一个读书人不愿跟着这样的主子打天下?

尤其是刘备对待大贤礼数,那更加隆重,为了一探究竟孔明是否有真才实学,三顾茅庐之中,更是显得自己求贤心切;这种大智若愚的精神,为哪一个读书人不喜欢!

所以说,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如鱼水,谁也不能分离谁的说法。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更为广大读书人所青睐,谁不想遇见一个了解自己,知遇自己的好领导。

而刘邦则成了读书人心中不愿提起的一面镜子。

3.总结

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二人所造成的历史地位是不一样的,刘邦虽然看起来有些二,但却奠定了四百年大汉基础;可以说是一代雄主,即使他身上有那么多的缺点,也无法掩饰他辉煌的一面。

刘备虽然被誉为一代明主,知人善任,但却只是分割天下,据有一方;虽然蜀汉王朝延续了大汉的血脉,但是不出两世,就身死国灭,其创造的历史意义,仅仅是君明臣贤,知遇之恩;其历史地位无法予以刘邦相提并论。

所以称刘邦为一代枭雄,更有雄兼天下的本色,也不为过!而刘备与之相较不过是个小角色而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