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朱元璋两人都爱杀功臣,但是有一类人,却存活了下来,那就是他们的同乡。
刘邦依靠汉初三大名将打败了项羽以后,登基当上了皇帝,在汉朝建立的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除远处偏远南方而又势力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以外的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
汉军打赢了垓下之战,刘邦突然闯入韩信军营夺取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当上楚王之后,收留了钟离昧。刘邦感到不满,设计擒拿了韩信,降为淮阴侯拘押在京城,之后被吕后诱杀于未央宫。
刘邦征讨陈豨的时候,向梁国征兵,梁王彭越称病不来,只派了一个将领带兵到邯郸。梁国太仆告发彭越与扈辄谋反。于是刘邦大怒,派人去抓捕彭越,彭越没防备,被装进囚车送到洛阳。刘邦赦免了彭越,只是将他废为庶人,流放到蜀郡青衣县。彭越被押解西行,走到郑县,正遇到吕后从长安来。彭越向吕后哭泣求情,被带到了洛阳。陈豨被平定后,刘邦回到京城,吕后对刘邦说:“彭越是壮士,您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给自己留祸患,不如干脆把他杀了。所以我为您把他带回来了。”于是吕后让她的随从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刘邦夷灭彭越三族,将彭越的头斩下,彭越被做成肉酱分发给诸侯王。
听到韩信被杀,英布惶恐不安,索性举兵反叛,虽然然被刘邦平定下去,刘邦也中了流矢,回到宫中,箭伤发作而死。
事实上,刘邦的沛县同乡结局都很好,论功行赏时,萧何是第一功臣,排在众人前面。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是刘邦的连襟。刘邦对樊哙有功必赏,赏得很及时,这和韩信不一样,韩信有的是灭国之功,齐国都灭了,刘邦装作没看见,弄得韩信和彭越都怠工了,在张良的提醒下,刘邦才很不情愿地封了二人,当然,刘邦是很记仇的。
卢绾和刘邦是同乡,不仅是同乡,而且还是邻居。更巧的是,卢绾和刘邦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卢绾打小儿就跟刘邦在一起鬼混,长大了一起读书。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好朋友。可以这么说,两家是世交,这关系旁人没法儿比。卢绾表现平平,历史上没有记载卢绾有多大功劳,可是刘邦封卢绾做燕王,这恐怕萧何们都得羡慕。
有个叫雍齿的,一直就瞧不上刘邦,还在后面端过刘邦的老窝,搞得刘邦很被动,不得不去项梁处借兵,才把丰邑夺了回来。后来雍齿居然得以善终。
在明朝刚刚成立的那几年,朱元璋和这些功臣大将表面上还算融洽,没有多长时间,朱元璋对功臣们进行团灭,胡惟庸和蓝玉案两大案牵连被杀的人达到好几万,还连累了李善长,朱元璋评价李善长时说:“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人们常把李善长比作汉初的萧何,但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的能力甚至在萧何之上。为什么萧何没事儿?因为他是刘邦的同乡。
武将之中,傅友德能力很强,朱元璋曾说过:论战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就这样的良将,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被朱元璋找茬杀掉,两儿子们也不能幸免。傅友德不是朱元璋的嫡系,更不是朱重八的同乡,才死得那么惨。
徐达和汤和是朱元璋的同乡,两人结果都好,徐达被封王,汤和老死在家乡,死前,朱元璋还去看望过他。起义之初,汤和对朱元璋也颇有微词,说朱元璋太过苛求,被老朱听到了,虽然心里不爽,毕竟是同乡,汤和的结局还不错。